何去何从?全面限制中国电解槽,欧盟又要下“黑手”?
发布日期:2024/5/7
5月1日,荷兰政府智库TNO建议全面限制中国电解槽和风电产品。荷兰TNO组织发布了一篇题为“欧洲对中国技术的挑战”的文章,强调了中国在风能和电解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及其对欧洲产业带来的挑战。
提出欧洲对中国产品的依赖问题,建议欧洲政府和企业在依赖中国产品和投资于长期安全之间做出权衡。并提出欧盟采取限制性措施,如提高标准和考虑排除中国公司参与欧洲项目,以促进本土产业发展。
其实,欧洲对我们产品的依赖性挣扎并非首次。
2023年3月16日,欧盟《净零产业法案》发布:里面提到希望到2030年,实现其气候和能源目标所需的技术至少有40%由欧盟生产。包括风力涡轮机、热泵、太阳能电池板、可再生氢以及二氧化碳储存等技术。《净零产业法案》内容:法案特别支持8项战略净零排放技术,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达到欧盟制造的战略净零技术年度部署需求的至少40%。
2023年11月,比利时电解器制造商John Cockerill Hydrogen的首席执行官Raphael Tilot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洲氢能周(European Hydrogen Week)上表达了这一担忧,并再次呼吁欧盟绿氢补贴只提供给欧洲的电解槽制造商。
2024年2月22日,欧盟的两个政府部门针对欧盟委员会于之前提出的《净零工业法》(NZIA)的一部分,将绿色氢气生产列为“战略产业”就欧盟提出的使用国产产品满足40%绿色氢设备需求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制造业的国际分工也愈发明显。欧盟的这些动作让人气愤又觉得可笑。在推动绿氢能源战略的过程中,欧盟似乎对中国电解槽制造商采取了一种矛盾的态度:一方面依赖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补贴政策保护本土产业。这种矛盾的态度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考量和挑战?
欧盟绿色氢能源战略的宏伟蓝图
上述文中提到的欧盟的《净零产业法案》是其绿色氢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扩大欧盟清洁技术的制造,确保欧盟为清洁能源转型做好准备。这个法案的出台,体现了欧盟对于实现气候和能源目标的坚定决心。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差距。尽管欧盟设定了宏伟的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在欧盟的《净零产业法案》指导下,欧洲大陆正朝着清洁能源的未来迈进,但路途并非一帆风顺。欧洲的绿氢能的生产成本较高,直接影响了其经济可行性。即便是在获得大量欧盟补贴后,使用绿氢的成本仍然至少高达6-7欧元,这使得绿氢在炼钢等工业应用中的使用变得非常的不切实际。一切目标也都会成为泡影!
欧洲电解槽制造商的困境
去年,欧洲氢能周上,比利时电解槽制造商John Cockerill Hydrogen的首席执行官Raphael Tilot的发言,尖锐地揭示了欧洲电解槽制造商面临的紧迫困境。他指出,如果欧盟在绿氢补贴政策上单纯以价格作为衡量标准,那么中国制造商凭借其显著的低成本生产优势,几乎无疑将在竞标过程中占据压倒性地位。
Tilot强调,欧洲必须警惕这种潜在的产业空心化风险。他呼吁,欧盟的政策制定者在设计补贴政策时,应更加全面地考虑包括技术创新、就业创造、环境可持续性和长期能源安全在内的多维度因素。仅仅追求短期成本优势,可能会损害欧洲在全球清洁能源竞赛中的领先地位。
Tilot还提到,欧洲的电解槽制造商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环境标准上拥有显著优势。Tilot的发言反映了欧洲一种深刻的战略焦虑:欧洲如何在保持开放市场的同时,保护和促进其战略性产业的健康发展。
欧盟的矛盾心态
现在,荷兰政府智库TNO 直接不讲武德,建议全面禁止了!
然而,有时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并非简单的选择题,而是需要综合考量的复杂决策。
目前,欧洲面临着一个关键的选择:文中的表达的意思是继续依赖低成本的中国电解槽,从而冒着牺牲长期竞争力的风险?还是投资于高成本但自主可控的本土技术,确保欧洲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中保持领导地位?这是一个需要勇气和远见的决定,而欧盟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经济繁荣和战略自主性。
欧盟的陷入这种选择处境实际上体现了一种矛盾心态,也是对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反思。在过去,欧盟通过外包生产,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欧盟开始寻求重新调整其产业结构,以减少对外部,特别是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这种转变,无疑会给欧盟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也会对国内的电解槽以及风电厂家造成冲击!
欧盟的策略与出路
在之前,前西班牙项目主席 Thierry Lepercq在接受采访的时这样说:“只有利用伊比利亚的太阳能和来自中国的电解槽,在欧洲生产绿色氢气才是可行的。”Thierry Lepercq的言辞尖锐但不失真理——没有中国电解槽的参与,欧洲绿氢的产业梦想恐难以实现。
一方面怕过度依赖我们,一方面又离不开我们!这不禁引人深思:为何不追求合作共赢的道路呢?在社会乃至世界的大家庭中,每个个体或集体若能各尽其职、各展所长,共同编织和谐与繁荣的未来,不好吗?
面对各种挑战,欧盟需要制定更加明智和平衡的策略,而不是单方面的抵制与禁止!one,欧盟可以通过提高本土电解槽制造商的竞争力来减少对中国产品的依赖;two,欧盟也需要认识到,全球化贸易环境下的合作与竞争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建立公平的贸易规则和透明的补贴政策,欧盟可以促进本土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保持市场的开放性和竞争性。
国内厂商的应对之道
对于中国来说,面对欧盟可能的保护主义倾向,居安思危,也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国内厂商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服务水平等方式,不断增强自身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我们也需要通过加强与欧盟的沟通和协商,努力寻求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贸易规则,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说在最后,共同的挑战需要合作来应对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全世界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如何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保护环境,如何促进经济的绿色增长,这些问题都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欧盟和中国均责无旁贷,理应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摒弃前嫌为全球能源转型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果采纳荷兰政府智库TNO建议,对中国电解槽以及风电制造商“下所谓的黑手”并不可取。只有通过合作与竞争,欧盟和中国才能共同推动全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大可不必把对手都视为敌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都是不可取的。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就是,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公平合理的贸易规则,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欧盟和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两大经济体,理应承担起这一责任,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氢眼探索 作者:跨越未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