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绿色园区!从常州连发“三文”看2024零碳园区转型“加速度
发布日期:2024/7/16
最近,江苏常州出台《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和《常州市新型智能微电网试点建设推进方案》以及《近零碳园区(工厂)和新型智能微电网试点建设能量包》三个重要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这之前,江苏已经发布《江苏省(近)零碳产业园建设指南(暂行)》。作为新能源产业“排头兵”,常州在江苏的政策上,进一步细化清洁能源体系建构、行动目标等。
在清洁能源体系方面,常州政策明确鼓励储能电站、光储充、微电网等项目建设。
而在行动目标上,《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指出:到2026年,完成10个以上近零碳园区、15个以上近零碳工厂、30个以上新型智能微电网项目的建设。
其中常州还提到,对装机0.5兆瓦及以上的新型储能电站,自并网投运次月起按放电量给予投资运营奖励不超过0.3元/千瓦时,连续奖励不超过2年。
同样,《安徽省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安徽方案”)于今年5月下旬印发。
其中在清洁能源体系构建上也提到,支持试点园区充分利用闲置资源、空间,因地制宜发展光伏、风电、地热、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就地消纳,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占比。支持试点园区统筹建设气热电联产及高效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系统,建设多元储能电站、储热储冷装置等设施,按照“以荷定源”的原则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探索园区微电网建设,构建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
在行动目标上,安徽方案提到,到2030年,力争累计建成20个以上零碳产业园区,构建促进园区零碳发展的长效机制,零碳负碳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优势产业绿色竞争力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各地快速铺开的零碳园区建设网络,带来的巨大工商业储能机遇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零碳园区的建设第一次高峰,发轫于2021年。当年,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打造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低碳园区”,“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试点城市和园区给予支持”。
2022年1月发布的《零碳智慧园区白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经开展了6个低碳省(区)和81个低碳城市、51个低碳工业园区、400余个低碳社区和8个低碳城(镇)试点。
同样,当前工商储已经进入07-0.8元/Wh时代。伴随储能技术进一步发展、度电成本加速下降,一部分地区的零碳园区的建设不仅可以缓解零碳转型压力,还具备一定的“经济性”。
以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为例,该产业园构建了以“风光氢储车”为核心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实现了高比例、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生产与使用。园区中80%的能源直接来自风电、光伏和储能,另外20%的能源基于智能物联网的优化,将会通过“余电上网、需电取回”的合作模式,实现100%的零碳能源供给。
而全国零碳园区建设方面,已有30多个省发布相关政策。北京:重点工业园区、产业集群VOCs环境浓度较监测基准年力争下降10%以上;上海:“十四五”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创建完成一批高质量的低碳发展实践区(含近零碳排放实践区)和低碳社区(含近零碳排放社区);深圳:“十四五”期间,分批推进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建立实施效果动态跟踪评价机制......
从常州、安徽、江苏等地案例来看,全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省市发布具体的行动方案,细化园区零碳转型任务。可以预见的是,在2024年关键节点,零碳园区建设将迎来新的建设高潮。
来源:高工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