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活动资讯 > 正文

“可再生能源行业落实碳中和目标座谈会”成功召开

发布日期:2020/10/19


       2020年10月17日上午,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长三角清洁能源与节能环保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可再生能源行业落实碳中和目标座谈会”在中国科技会堂成功召开。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的近4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同讨论学习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作出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愿景的重大宣示,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形势以及在新目标下需要落实的主要任务。


       首先,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先生对会议背景和嘉宾进行介绍,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先生出席会议,他在致辞中表示,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主要措施。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研究编制“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和面向2050年的低碳发展战略,希望可再生能源行业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能源转型,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随后,来自大唐、国电投、三峡、华能、中广核新能源、上海电气、阳光电源、隆基绿能、金风、明阳、远景、运达、天合光能、通威集团等十余位可再生能源行业企业参会代表围绕能源体系和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现状、目标规划、政策机制和管理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


       企业参会代表围绕能源体系和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现状、目标规划、政策机制和管理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以下建议:


       1、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需要分解落实。应尽快将减排目标分解至省级行政区域及各行业,确定面向2030和2060年的减排路线和各规划期的目标。研究制定各阶段的能源总量、能源结构等目标,强化规划目标的引导作用。


       2、完善能源和气候领域的制度设计和配套政策。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政策。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利用市场发现电力价格,保证各类电源在市场化交易中的公平性。建立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挖掘火电、水电等传统电源以及电动汽车的调节能力,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充分利用绿色金融机制,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碳中和技术的支持。加快全国碳市场的建设。


       3、可再生能源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兼容。可再生能源行业应配合主管部门尽快制定可再生能源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标准,降低项目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生态环境治理应避免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一刀切”的管理方式。


       4、降低可再生能源的非技术成本。解决可再生能源存量项目的补贴问题,落实财政支持政策,建立专项基金,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可再生能源行业涉及能源、环保、国土、林草、军事等多个主管部门,各部门间应做好统筹协调、多规合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行政审批手续,缩短审批周期。


       5、保证产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国家主管部门应确保政策的稳定性,避免政策过渡期对行业产生较大波动。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各地和各级主管部门应保持统一,避免出现政策解读和执行的偏差。


       听取企业代表发言后,赵英民副部长表示,我国已向国际社会作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的承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总体目标已经明确,发展可再生能源有了更大的政治支持。希望可再生能源行业坚定信心,站在更加宏观的视角,在多目标、多约束条件下达到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解。


       生态环境部赵英民副部长在“可再生能源行业落实碳中和目标座谈会”上的讲话,原文如下:


       各位专家、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座谈会,同各位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专家、老总们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落实习近平主席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中作出的新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重大宣示。


       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从国内来讲,这一重大宣示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乃至本世纪中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纵观世界,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新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从根本上改变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尚未与经济社会发展脱钩的现状,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中国的绿色低碳转型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并且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对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具有重要促进和支撑作用。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从国际上来看,这一重大宣示展示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新努力、新贡献,体现了中国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不仅涉及到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更涉及能源革命和发展方式问题,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为推动全球疫后经济可持续和韧性复苏提供了重要政治动能和市场动能,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推动各国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全球生态文明,凝聚全球可持续发展强大合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中国目前虽然仍是发展中国家,但我们将落实《巴黎协定》视为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体现了中国对《巴黎协定》的坚定支持和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的积极姿态。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气候治理进程遭遇波折的情势下,中国为推动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共同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出的最新中国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和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维护全球生态安全,还必将对全球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我们初步考虑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积极谋划“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研究提出有力度与实现对外宣示相衔接的“十四五”碳排放控制目标,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完善配套制度和政策,建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二是积极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提出全国重点行业、不同地区梯次达峰方案,确保全国如期实现达峰目标。


       三是加快推进低碳发展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继续推进低碳试点示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近零碳乃至零碳示范区建设,加快启动气候投融资试点。


       四是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组织编制《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明确相关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任务,提升全社会气候变化适应能力。


       五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继续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持续推进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合作共赢。


       六是提升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拓宽宣传渠道,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知识,讲好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故事。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血液,高碳能源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都无法满足我们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出路在能源转型和消费革命,这其中,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必然选择。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应用成本快速下降,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推进能源转型的核心内容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我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甚至提升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十三五”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2019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比已达15.3%,过去9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最大投资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重要开局,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的关键时期,也是低碳发展持续深化、国家自主贡献稳步落实的重要时期。在座的各位专家和老总们都在清洁低碳能源领域耕耘多年,为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做出了贡献。着眼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未来国家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加快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大力发展风、光、水、核等新能源。总书记922的重大宣示,带来的推动全球疫后经济可持续和韧性复苏提供了重要政治动能和市场动能,必将为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创造新的更大发展机遇和光明前景。


       当前我们正处在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和措施的历史机遇期。希望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同志们能够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9.22联大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立足大局,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用能需求的前提下,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大的力度,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实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谢谢大家!


来源: 可再生能源专委会CREIA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