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双循环”新格局下环保产业如何谋发展

发布日期:2020/10/22



     当下“双循环”成为热词,“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格局,为环保行业带来哪些新机遇和挑战,与会期间环保行业就此进行了深入思考。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力度持续加大,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空间加速释放,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去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1.78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了11.3%,远高于同期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10月13日,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于成都举办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表示。


     当下“双循环”成为热词,“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格局,为环保行业带来哪些新机遇和挑战,与会期间环保行业就此进行了深入思考。


      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表示,环保产业发展深度匹配国内“双循环”发展内在需求,已成为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我国经济转型换挡,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双循环”新格局下,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指出,同四五年前相比,如今北方城市秋冬季雾霾压顶的日子越来越少,2019年重点区域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9%,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39.0%。


    技术方面,我国环保产业同样取得不小进步。庄国泰指出,目前,我国燃煤锅炉、工业炉窑电除尘、布袋除尘等产品和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三方治理、环境服务、环境金融等业态快速发展,“互联网+”模式、PPP模式、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等在环境治理领域得到了创新和应用。


      同时,环保企业纷纷走出了“至暗时刻”。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财科所原副所长贾康指出,在投融资方面,政府借助政策性金融PPP手段解决环保企业资金问题,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今年以来,中央陆续释放投资信号,各地政府推出各项政策,环保企业业绩持续向好。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指出:“今年环保产业融资环境大幅改善,科创板新上市的环保公司十余家,股权融资逐步放开,企业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数据显示,上半年逾百家环保上市企业,近八成营收呈正增长,归母净利润超七成实现正增长。


      智慧、新基建齐发力


     在先河环保总裁陈荣强看来,“智慧”与“环保”的结合,经历了从“智慧环保”到“智慧环境”再到“智慧生态”的转变。


     从阿里云推出ET环境大脑、与江西水务共建水务行业云平台,到腾讯云携手粤海水务打造智慧水务生态圈,再到华为斩获4.45亿元智慧水务大单,携手深圳水务和深圳移动打造5G智慧水质净化厂,深度参与城市数字化转型,以及中国移动中标2400万环境监测项目……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已成为环保产业升级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趋势。


    “环保与新基建结合需求越来越紧迫。”中广核环保总经理雷霆直言,“新基建如新交通网的构建为环保企业带来增量机会,同时新基建可为环保产业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并催生更好的商业模式。”


      雷霆指出,环保企业要先做好内部数字化转型,这样才能更好地与新基建结合;其次,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打通企业内部壁垒,形成标准的数据样板,才能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不少环保企业开始主动拥抱科技,纷纷主动布局智慧环保等新基建产业频放大招:研究发布一体化环境监测网络,发展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环卫车、环卫机器人,研发危废智慧监管系统,参与海绵城市和无废城市建设,助推垃圾分类精准落地,对症全国小微水体和流域治理……


    “十四五”如何发力引关注


       尽管如此,环保产业仍有一堆“硬骨头”要啃。以大气环境治理为例,贺克斌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但这并不意味着改善空气质量的进程可以放松或停步。“目前我国采用的年平均PM2.5浓度标准是WHO空气质量标准中最低档,现行空气质量标准与世卫组织准则还有一定差距。同时,臭氧浓度不降反升,成为仅次于PM2.5影响优良天数比率的重要因素。‘十四五’时期,需将大气、环境和气候的问题同减碳协同处理,空气质量标准提高15%的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性。”


    “十四五”期间,“双循环”格局下环保产业将如何发力?庄国泰透露,生态环境部将持续筛选发布各领域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将从加大资金投入、拓宽环保产业市场,以及出台和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财税、价格、金融、贸易等优惠扶持政策,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环保产业发展要以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也需再上台阶。“为应对外部挑战,国内循环要作出调整,最重要的是提高内需比重,以及关键技术和重要产业链的可替代性和抗冲击性的韧性。”


     “‘双循环’并非简单的扩大内需,更重要的是支撑整个中国经济向绿色转型,调整整体结构。在此背景下,环境行业一定是向着更加绿色、综合系统的方向发展。”瀚蓝环境总裁金铎说。



来源 :中国能源报 作者 :赵紫原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