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美好可期!后进山东有望成为海上平价样本

发布日期:2022/5/19


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项目


      明确清晰的发展规划,不可多得的区位优势,富有诚意的地方补贴,共同推动“后进者”山东,成为中国海上风电平价发展的样本。


     就在不久前,山东省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引发不小震动。


     这场新闻发布会由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主要目的是向公众解读2022年山东省的第二批政策清单。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邓召军在会上表示:“为加快建设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我们充分借鉴外省先进经验,科学测算项目开发建设成本,结合我省实际,加大突破力度,提出‘真金白银’的实招硬招,全力支持海上风电开发建设。”


    所谓“真金白银”,就是山东将对2022—2024年建成并网的“十四五”海上风电项目,省财政分别按照每千瓦800元、500元、3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补贴规模分别不超过200万千瓦、340万千瓦、160万千瓦。2023年年底前建成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免于配建或租赁储能设施。


      自此,山东成为第三个针对海上风电推出地方补贴的省份,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发展海上风电的决心。这个在“十三五”期间还不温不火的省份,已经显著加快了步伐,成为海上风电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项目


翻倍发展扩规模


      2019年9月,山东省首个招标的海上风电项目——三峡昌邑莱州湾一期(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进行了风电机组采购招标,当年12月公布中标结果。然而令参与者无奈的是,该项目招标虽早,却在3年内都难以并网,错过了国家补贴。知情人士告诉《风能》,该项目是由于手续办理等原因一直未能开工,作为2018年核准项目,到2020年已过2年有效期,在2021年延期1年后,不得不于2021年重新招标开工建设。


    “手续问题解决后,场区面积发生了较大变化,原中标机型单机容量较小,已无法满足30万千瓦装机的排布要求,就又对主机进行了重新招标,计划在2022年并网。”上述人士表示。


      首个招标项目虽未能迅速转化为成果,但2019年仍可被视作山东海上风电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正是在2019年,山东省进行了首批4个项目的海上风电竞争性配置。其中,华能半岛南4号与国家电投半岛南3号项目(下称“半岛南3、4号项目”)的推进相对迅速,分别在2021年12月10日和12月16日全容量并网,成功获得国家补贴。当然,作为山东省历史上最先投运的两个海上风电项目,其建设过程绝非一帆风顺。




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项目


    “之前对山东海上风电的了解更多是在规划、可研层面,但现实和理论差距非常大。”远景能源因给以上两个项目提供60万千瓦海上风电机组而成为山东海上风电的先行者,其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表示:“2021年年底正值海上风电‘抢装’关键期,吊装支腿船异常紧缺,开发企业、远景能源与施工方突破了常规分体吊装方式,首次在山东海域实现了适用于单桩基础的海上风电机组整体安装。”


       经历了首批项目历练,远景能源对山东海上风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田庆军认为,这为整机企业的设计、研发、制造、运维工作积累了大量一手数据和经验,未来研发新品时可充分考虑环境特点及施工条件,为山东海域量身定制。


    “十三五”期间的厚积薄发,给山东省制定更宏大的“十四五”海上风电发展目标以底气。


      相比《山东省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1275万千瓦的规划目标,山东省《2022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更显脱胎换骨之势,规划总规模3500万千瓦。


      如此大的发展规模将如何落地,《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给出了答案:打造山东半岛千瓦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聚焦渤中、半岛北、半岛南三大片区。到2025年,山东省海上风电力争开工1000万千瓦、投运500万千瓦。


      有信息显示,3500万千瓦规划中,渤中占有950万千瓦,半岛北为850万千瓦,半岛南为1700万千瓦。但由于客观条件不同,三者未来发展会有一定差异。




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


    “渤中片区主要以东营为主,包括潍坊、滨州一些海域,风资源较好,度电成本相对较低,但劣势在于同渔业、海底管线协调沟通复杂。半岛北片区处于烟台和威海北部海域,风资源可达8米/秒以上,但海水较深,离岸距离远,且都属于国管区,政策不明确,目前进度较慢。”田庆军向《风能》表示,“半岛南片区主要位于威海南部、烟台海阳市、青岛海域,风资源相对差一点,但电网接入条件较好,长远看开发容量最大。”


      显而易见的是,渤中与半岛南片区在近些年将担当山东海上风电发展的“主力军”。因此,《2022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导意见》要求,2022年山东省管项目将启动渤中、半岛南省管海域场址开发,开工规模500万千瓦以上,建成并网200万千瓦左右。


      据金风科技海上业务单元副总经理于晨光分析,山东计划在2022年并网并享受补贴的上述200万千瓦规模,将由4个项目组成,其中的3个位于渤中,1个位于半岛南片区。目前看并不是所有项目的开展都一帆风顺,存在军事、海域使用等诸多因素影响,4个项目于2022年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仍存在挑战,当然这并不影响大家对山东海上风电发展的信心。



龙头补链纳产业


    “一个规模5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基地,总投资约为750亿元,全部建成运行期间,每年可带来8亿元左右的税收;可带动整机、零部件制造、施工、运维等相关产业链企业联动发展,拉动装备及相关产业投资25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1万人以上。”烟台市蓬莱区委常委、副区长田文良日前在接受《风能》采访时算了一笔账。


      按此推算,山东海上风电如果实现3500万千瓦的发展规模,总投资可突破5250亿元;为支撑项目开发,可拉动装备及相关产业投资1750亿元,创造出7万多就业岗位;建成后年税收额可达56亿元。如此巨大的产业红利,有望带动山东沿海地区经济再上新台阶。



北方风电母港


      为了将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区域产业发展优势,《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做强装备产业支撑:依托渤中、半岛北、半岛南三大片区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支持省内已有配套企业融入产业链条,吸引国内、国际风电装备龙头企业落户;建设威海、烟台、东营产业基地;打造“立足山东、辐射沿海”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工程总承包、运维服务于一体的风电装备产业集群。


     正如渤中、半岛北、半岛南三大项目开发片区开发条件不同一样,其产业布局特点与优势也不尽相同。“目前,渤中的铸锻件、电机、叶片芯材等产业发展比较好。半岛北的海工、港口比较好,还有叶片、钢结构的产业布局。半岛南的整机、海缆、复合材料、电力电子企业相对集中。当然,未来产业将向资源富集区域靠拢。”田庆军谈到。


     为加速产业布局,被规划定为三大产业基地的东营、烟台、威海正在大力招商引资。
“渤中950万千瓦总规划中,东营占了大概850万千瓦。另外,东营海域的军事影响小,离岸距离近,风速好,肯定会最先启动。”于晨光坦言。


     2022年4月16日,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的4个制造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包括中国海装年产120万千瓦海上风电智能化机组制造项目和上海电气年产160万千瓦海上风电主机及电机制造项目。另据了解,金风科技、中车永济与东营市河口区早在2021就已经针对渤中海上风电产业基地项目签约,目前正在推进整机制造落地事宜。


      东营凭借资源优势风头正劲,但在海上风电产业更有积淀的应该是烟台。



远景能源海阳海上风电产业园


      2019年12月,远景能源位于烟台海阳市的海上风电产业园开工,产能150万千瓦。这是山东第一个落地的整机产业园,也正是它的投运,有效支撑了2021年年底半岛南3、4号项目顺利并网。


      据“2022年市级重点项目名单”显示,除远景能源外,烟台涉及风电整机的大型产业化项目,还包括上海电气风电的主机项目,年产能200台套。


     在烟台,比远景能源布局产业更早的是风电塔架与海上风电管桩基础装备供应和服务商——大金重工。


    “蓬莱海域宽阔,自然水深20-24米,是国内公认的深水良港,港口条件好于国内其他风电母港,特别适合深远海风电装备等大件运输。”田文良谈到。优良的港口与独特的区位优势,使蓬莱不仅将打造环渤海地区的中国北方海上风电母港,也将目标设定为打造全球领先的海上风电国际母港。



大金重工北方风电母港码头


      大金重工董事长金鑫此前介绍,一个优良的海港码头,是大金重工将风电钢结构产品运往全球,支撑海上风电未来发展的突破口。这家企业在过去10年中,将自身的蓬莱基地打造成为拥有5个深水泊位,年吞吐量300万吨的风电母港,成为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基地标杆同时,也迎来了山东海上风电开花结果的一天。据了解,半岛南3号项目所需的58根单桩、海塔、套笼,正是由大金重工的蓬莱基地生产供应。


      与烟台海阳市一山之隔的威海乳山市,是山东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的另一个重点发展区域。公开信息显示,该市已规划1.1万亩专业园区,并开工投资180亿元。


      地方政府希望拉动产业经济,整机厂家希望带动机组销售,两者需求的碰撞往往容易产生重复投资现象。对此,山东省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带动作用和产业链价值的企业,以避免引入重复产能。《2022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就对此提出,围绕打造海上风电装备全产业链条,按照“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思路,重点引进一批“龙头型”企业、“补链式”项目。



平价项目要效益


     政府关心经济,企业关心效益。如果一个地区的海上风电开发无法为企业带来符合内部收益率要求的效益,政府的“引凤筑巢”行动最终只能是徒然之举。


      进入2022年,海上风电国家补贴已不复存在,山东海上风电除半岛南3、4号项目外,已不可能再有项目获得“国补”时代的电价。未开发项目能否最终落地,更依赖于是否满足平价下的收益要求。


      以重新招标的三峡昌邑莱州湾一期(30万千瓦)项目为例,在2019年首次招标时,其中标机型单机容量为4兆瓦,中标整机商报价为6116元/千瓦和6399元/千瓦。由于未能在2022年前实现并网,为使该项目在无“国补”的2022年并网也能满足收益要求,在重新招标后采用了金风科技GW175-6MW机型,投标报价13.431亿元,折合不足4500元/千瓦,比第一次中标价低出近2000元/千瓦。


      据于晨光分析,大容量所平摊的一次性投入,结合直驱机组较低的运维成本以及三峡在工程成本上的整体把控,使该项目可以满足基本收益率的要求。这意味着该项目已是不折不扣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




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项目


      值得庆幸的是,山东有望实现平价开发的海上风电项目绝不止一个。“据测算,以目前的技术条件,平均风速在7.5米/秒左右,离岸距离在30公里以内,水深30米以内的项目,在目前山东0.3949元/千瓦的电价下,均初步具备平价条件。”田庆军强调。


      这还没有算上山东海上风电的地方补贴。


      田庆军认为,山东省出台的海上风电补贴力度之大,不亚于广东省。目前正在进入开发环节的山东海上风电项目,投资成本基本在10000~11000元/千瓦左右。


    “2022年并网的项目,可以拿到800元/千瓦的地方补贴。此外,更有2023年年底前建成的海上风电项目免于配套储能设施的鼓励政策,按储能配置最低比例10%,2个小时计算,又可省400元/千瓦左右。”田庆军测算:“这相当于将山东海上风电项目的投资成本,最低拉至1万元/千瓦以内,大大提高了开发企业的积极性。”


      然而,目前推出的山东省地方补贴总规模为700万千瓦,限时3年,且每年都有退坡,直到2025年彻底取消。届时,开发成本最低的540万千瓦省管项目基本将开发殆尽。那么,3年后的山东海上风电项目,将靠什么实现真正意义平价下的可期开发收益呢?


      答案是技术进步。



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


    《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逐步推动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优选部分场址  开展深远海海上风电平价示范;推进漂浮式风电机组基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等创新应用)加大重大技术攻关:重点推动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深远海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并明确提出要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兆瓦及以上风电机组和轴承、叶片等关键部件。


   “机组大型化对度电成本下降的带动作用明显,基础、电缆、征地用海、吊装等成本都有所减少。”田庆军判断:“再给海上风电2、3年技术创新的时间,更高性能机组的推出、66kV海缆的产业化、轻型升压站等应用也会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节省前期一次性投资。同时,2024年以后,随着绿电交易、碳交易的日益完善,绿电可额外增加0.03~0.05元/千瓦时的收益。这些因素将共同确保山东海上风电可持续发展。”


    针对山东海上风电持续增长的降本需求,金风科技与远景能源等整机企业都在进行更大容量机型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的布局。


     目前来看,地方补贴与技术进步相得益彰,在山东海上风电平价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无缝衔接的降本路径。这令山东海上风电的未来美好可期。




来源:《风能》杂志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