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大同领跑者验收达标率100%

发布日期:2017/5/24

 

初夏的一场细雨让大同多日的暑热缓解了不少,清凉的空气带着泥土的芬芳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5月22-23日,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山西省发改委作为政策指导,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作为技术指导,山西省大同市政府、中国改革报社《能源发展》周刊联合主办,北京国发智慧能源技术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光伏+ 创新发展论坛暨领跑者基地经验交流会”在山西省大同市举行。

 

 

本次会议以“跨界融合、绿色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家相关部门、行业专家、光伏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检测机构、认证单位及相关主流媒体等500余人出席,与会嘉宾就探寻光伏行业发展本质、把脉行业发展规律、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与跨界融合等相关议题进行深度剖析和探讨交流。

 

 

会议现场,与会领导和嘉宾们为光伏行业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光伏+”的未来不是“1+1=2”这样简单,在全国首个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人们看到的是在采煤沉陷区,“光伏+林业”的创新成果。在更多的“光伏+”的应用场景,会有更多让人们想象不到的无限可能。

 

大同领跑示范效应显著

 

 

中国改革报社总编辑高富源在致辞中表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已经从一个行业拓展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光伏产业的异军突起到上游和下游相关产业的带动,从能源结构的优化到能源消费理念的转变,从生态环境的改善到经济社会转型的发端,甚至在“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国家大政方针中也有所体现


作为以先进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光伏领跑者基地已具雏形。大同新能源产业不仅改变了整个大同的能源产业结构,更把绿色环保的能源理念融入到大同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光伏产业领跑者计划,引导整个光伏产业从同质化竞争的状态,朝着高效、科学、严谨、优质的方面转变,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大同作为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产生的示范效应有目共睹,大同项目取得的成功不仅仅是治理了当地的采煤沉陷区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带动了整个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光伏示范基地的长足发展。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规划处副处长张晓东在开幕致辞中强调:“大同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已经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为传统能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很好经验。以大同为代表的采取的‘光伏+领跑者’计划的推出为整个光伏行业引入竞争机制,促进成本降低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同作为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产生的示范效应有目共睹,大同项目取得的成功不仅仅是治理了当地的采煤沉陷区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带动了整个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光伏示范基地的长足发展。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规划处张晓东处长在开幕致辞时强调:“大同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已经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为传统能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很好经验。以大同为代表的采取的‘光伏+领跑者’计划的推出为整个光伏行业引入竞争机制,促进成本降低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同领跑者基地验收结果令人满意

 

在论坛第二天以“领跑者计划实施效果及发展方向”为主题的交流会上,大同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明生率先就《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整体验收情况》在会上进行了正式发布。

 

 

 

王明生说:“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是我委委托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启动了基地验收工作。下面我就基地整体验收情况做一介绍。


具体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基地建设程序完善、工程质量合格,符合各专项验收要求。大同光伏示范基地总建设规模为100万千瓦,包括7个10万千瓦和6个5万千瓦的单体项目。每个项目在备案、规划选址、安全评价、地灾评估、林业、接入系统、水土保持、环评保护、地基稳定性等方面开展了相应工作,符合光伏和相关建设行业的管理程序要求。


第二,基地技术先进,主要设备全部达到了‘领跑者’先进指标要求。本次验收实验室检测共选取送检光伏组件177块,参与检测的实验室共9家。根据各实验室检测报告,并综合考虑光伏组件衰减及实验室检测不确定的影响后,各类型光伏组件满足光伏领跑者技术标准要求的光伏组件共计177块,检测达标率100%。根据现场检查结果,13家光伏电站逆变器资料核查和外观检测均满足要求;接地电阻测试多数逆变器接地电阻检测结果较大;上能集散式逆变器、华为组串式逆变器、阳光组串式逆变器现场检测的最大转换效率达到99%以上,其它设备现场检测转换效率也达到了领跑者技术标准,检测达标率100%。


第三,基地建设成果达到了示范目标。基地实现了建设公平市场和资源竞争性配置示范;实现了政府服务过程实现了普遍优化;基地建设是落实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示范;基地建设有效探索了林光互补建设模式;基地建设效果实现了沉陷区综合治理目标。


第四,基地阶段性运行成果体现了良好的运行水平。经统计,取1月10日至2月14日、总计35天。为保障各项目间评价结论的公平一致性,对各项目资源、发电能力等采用同等条件参数。其中,各项目太阳能辐射数据以基地统一为各项目安装的辐照仪观测数据为准,发电能力以各项目35千伏变电站出口侧发电量为计量点。基地统计时段内累计发电量达到1.5亿度,发电能力高于可研阶段设计发电能力,且高于同等资源水平条件下光伏电站发电能力,具备较好的运行效果,有效地降低了光伏发电成本。

 

大同领跑者后续发展“光伏+”出无限可能

 

大同光伏领跑者阶段性验收工作已经画上圆满的句号,但是对于未来大同以及第二批、第三批光伏领跑者的参与者来说,光伏领跑未来的发展究竟该走一条怎样的路?

 

 

大同市副市长马安全在作主旨发言时说:“今后光伏基地建设的路怎么走。我认为应从‘光伏+’上做文章。让光伏与更多的现代科技手段和现实需求跨界融合,融入更多的发展理念,赋予更多的实质内涵,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郑声安对“光伏+”的发展前景也非常看好。他认为:“‘光伏+’通过多元化的应用,提高了光伏的综合利用效益。‘光伏+’的模式有很多,是多种能源综合利用结合。其中,光伏+水电、风电、火电,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电在日内和季节间变化分布上的互补性以及水电、火电的调节能力,扩大风电、光伏消纳范围,对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光伏+电力体制改革,在部分高电价地区首先开展探索,能有效降低用户成本,推动电力市场化机制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市场活力。光伏+互联网+大数据,则通过对接我国光伏建设需求和产业建设能力,优化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模式。总之,通过‘光伏+’的发展可以推动绿色能源比重的提升,提升节能减排效果,持续提高国际竞争力。如果在‘十三五’末,光伏能实现平价上网,‘光伏+’的综合效益还将得到更充分体现。”


不仅如此,“光伏+大数据”以及“光伏+扶贫”也是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于施洋在发言时强调:“大数据和能源的结合将在政府决策、社会治理、产业规划等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搞‘光伏+大数据’,是要把能源大数据整个产业体系打造出来,需要从最前端的芯片、储存、云计算一直到分析及整个人力资源体系都考虑到周全。”

 

 


此外,本次论坛还有来自特变电工西安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等诸多企业代表的精彩演讲。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为“光伏+”未来出谋划策。


此次论坛的举办,对推动和促成光伏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跨界合作,加快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与会嘉宾在光伏领域的实践应用成果以及对“光伏+”的无限畅想,为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思想的火花,让“光伏+”的梦想尽快照进现实成为可能。

 

 

来源: 李亮子 甘国治 能源发展网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