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用数字化赋能中国经济
发布日期:2020/3/16
最近很多人都在讨论新基建。各省陆续公布了今年和近期的投资计划,截至3月6日,各省公布的重点项目投资总计高达40万亿元之多,其中大量涉及到新基建。谈论新基建,先要知道什么是新基建,以及哪些新基建是当下最必要的投资。
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电力等能源动力项目,铁路、公路、航空、桥梁、隧道、港口等交通运输项目,水库、大坝、农田水利设施等环保水利项目,电信、通信、信息网络等邮电通讯。当然,还有商场、超市、住宅等产业。总之,老百姓天天打交道,一刻离不开。
我国基础设施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搭建起来,此时提出新基建,就意味着它要服务老百姓当下和未来的生产生活需求。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工作、生活已经是中国人的常态,人们高度依赖数字经济。平日里,人们在盒马下单买菜,用饿了么叫外卖,用钉钉在线办公,疫情中,这些APP又成为很多人宅家过日子的依靠。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还为很多行业带来了“疫”外惊喜,预示了未来转型升级的方向。比如疫情中,银泰虽然暂时不能开门营业,但是1000多名线下导购却在淘宝上提前复工,在直播间里做起了“云柜姐”带货;线下房屋带看冻结了,房产中介小哥就在阿里拍卖的直播间里带粉丝们“云看房”;连传统观念里只能等着贩子来田间地头收购的农民,也学会了在线直播,通过电商平台把货直接卖给消费者。据统计,从2月6日至3月10日,数十万面临滞销之苦的农民仅通过淘宝单一平台,至少销售了10万吨的农产品。
如果没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这些“自救”无从实现。如果再考虑到菜鸟物流协调30多家全球物流企业,将近5000万件应急物资从全球调配、运输到一线,经此一“疫”,数字基建的作用已经凸显。
这些应用场景虽然是企业在商业过程中投资的数字基建,此时却成为全社会应急能力的组成部分。从横向来看,它能够聚合全球的优质资源,从纵向来看,它可以打通生产、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将全社会的产业链条无缝衔接起来,成为抗疫的重要支撑。这不仅印证了数字经济的重要性,也启示了未来数字基建的重要性和重大机会。
世界已经进入了万物互联、人机智联的数字时代,数字资源被誉为21 世纪的“石油”数字化自然成为石油变能量的途径。过去,生产要素主要在“路”上流动,包括铁路、公路、航路、水路等,所以说“要想富,先修路”;未来,生产要素将主要在“网”上流动,包括互联网、物联网,现在的情况是“要做强,得上网”。因此,新基建的一个核心的原则,就是要让人、财、物能够在网上跑起来,能够数字化。
新基建不是简单的硬件投资,而是有产业化应用前景的体系承载。它本身保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增长的特性,又能够培育出超长的产业链、助推创新发展。以阿里为例,一个平台背后是数以千万计的网店、软件开发商、服务和设计公司。2018年的数据就显示,阿里平台创造和带动的就业达4082万个,纳税516亿。用1分投入换来10分乃至100分的效益,引领经济实现新旧增长动能的转换,这是设计新基建项目时必须要把握的原则。
在目前公认的新基建7大领域中, 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都与数字经济直接关联,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会支撑车联网,特高压、城际快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不是数字经济,但他们要运转起来,离不开数字资源。
中国此时提出新基建,既有疫情之后拉动经济恢复的考虑,也基于从历史角度审视未来发展。从2008年应对经济危机开始,我国就将创新型发展作为目标。我国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特高压、高铁等领域已经建立起全球第一阵营的优势,华为、阿里、百度、中国中车等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背靠14亿人的市场,新基建涉及的7大产业领域在中国有超大规模的应用场景、有万亿级市场的消费潜力,再加上日益增强的资本对接能力,中国“新基建”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也表现得越来越有底气。
智能经济基础建设的水平,决定了中国在新一波技术红利的全球格局中能否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新基建对各行业的利好不只是项目本身,它还是不少新兴产业的依托。
跟原来的传统基建一样,各地数字基建的成熟、完善程度,也关系到各地未来的发展速度。一些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数字基建完善的地区,未来经济恢复的主动性就强:比如江浙沪地区、河南、江西、海南。江浙沪皖长三角地区已经启动打通基于支付宝上健康码的互认,实现经济带内安全的数字化的人员往来;河南企业通过钉钉,实现了安全有序的复工复产;江西政府通过支付宝上的“赣服通”平台,让数字工具成为疫情期间民生服务的主渠道;海南则活用淘宝直播,市县区干部上阵帮助销售滞销农产品。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对新基建的理解和认识,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巩固中国引领未来发展的优势。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