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碳中和债即将发行
发布日期:2021/2/4
2021年2月7日-8日,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将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该中期票据为我国首批碳中和债之一,计划募集资金人民币20亿元,兼顾碳减排与适应气候变化,全部用于南方电网旗下两座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相关抽水畜能电站投运后,每年将可减少70余万吨碳排放,为中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显著力量。据悉,值“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加紧研究制定实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充分发挥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大平台作用,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该碳中和绿色中期票据的成功发行,是南方电网利用绿色金融工具推动实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探索与实践,彰显了其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中国央企担当。
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大力支持与专业指导下,兴业银行作为该碳中和债牵头主承销商及簿记管理人,会同第三方绿色评估认证机构绿融(北京)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及绿色金融科技服务商绿融(广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专业优势与技术优势,成功服务该碳中和债的发行,积极探索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全力推动绿色金融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什么是碳中和债
碳中和债是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子品种,主要是指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的债务融资工具。相较一般绿色债券,碳中和债的准入目录更为聚焦,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
国家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的宣示与重大决策部署,为中国未来低碳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同时,也对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急需探索利用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工具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解决方案。
据悉,基于上述背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组织与国际国内专业机构广泛、深入沟通与论证基础上,高效组织实施了首批碳中和债券的发行工作。预计该批碳中和债券共计9支,由南方电网、三峡集团、国家电投、华能国际等9家企业发行,总发行额预计达92亿元,均为2年及以上中长期债券。为充分探索绿色债券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本批发行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布置,意义重大。一是全面覆盖了发电、输储、及用电侧的交通与建筑行业,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所涉及的各重点环节、重点行业均探索了绿色金融的实现路径。二是按照国际国内通行要求聘请第三方机构,依据国际国内绿色债券标准实施多标准评估认证,开展气候变化议题国际对话,讲好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故事,及进一步探索利用国际资金服务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基础。三是要求每支债券深度披露项目情况、碳减排贡献量化指标以及其他环境效益量化指标。这一举措,为规范绿色债券环境效益特别是碳减排效益核算与信息披露,推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全面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范式。
什么是碳中和
2020 年 9 月 22 日,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何谓“碳中和”?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表述定义,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指人类活动造成的碳排放与人为碳吸收量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平衡。正如《中庸》所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意为情感没有发生,可以称之为“中”;发生了,但都能适中且有节度,可以称之为“和”。碳中和亦是如此,尽量避免碳排放的产生并将不得不排放的吸收掉,就是碳中和。
IPCC发布的《全球温控1.5℃特别报告》指出,实现1.5℃温控目标有望避免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而这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在2030年实现全球净人为碳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约45%,在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已有研究指出,中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达成将有效缓解全球温升趋势,使得全球温度比预期降低0.2~0.3℃左右。恰如《中庸》所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达到了中和,天地才能各安其位,万物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正如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灿教授所指出的,中国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宣示,为中国未来低碳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也提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用不到10年的时间使碳排放达峰,再经不到30年走到碳中和,这不仅仅是中国气候治理的“两步走”,更指明了未来40年的国家发展战略。
绿色金融服务碳中和
中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重中之重便是布局“十四五”。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绿色低碳”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重点任务。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2020年第四季度例会上,亦强调“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作用,无疑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
2020年12月9日,央行网站发布央行行长易纲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的演讲内容。易纲在演讲中表示,中国需要加快推进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的低碳转型,在气候目标的约束下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目前人民银行正在修订《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将传统化石能源的生产、消费类项目移出支持范围,增加气候友好型项目;同时,人民银行进一步强化政策激励,对银行绿色金融业绩进行评价。针对下一步重点工作,易纲提出,以碳中和目标为约束条件,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今后,在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标准的修订过程中,要保证绿色金融支持目录中的项目在支持其他环境目标的同时,不损害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标准。除此之外,央行下一步重点工作还包括:研究建立强制性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提高环境和气候风险的分析和管理能力、便利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
预计,围绕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色金融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也将推动绿色金融从强调规模发展到强调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特定绿色战略目标发展。
来源:绿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