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藏玄机!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前世今生
发布日期:2021/3/16
卫星上的发电结构是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的早期雏形,在卫星和空间站上,BIPV在极端的真空环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太空里的BIPV
2003年6月发射的勇气号火星探测器,与2003年7月发生的机遇号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出发历经200余天,最终着陆在火星表面,探测器在极端环境下的火星表面运行了5250天,而太阳能光伏板在5000多天的勘探任务期间,将光能转化成电能,源源不断的供给火星探测器。
火星大气及其稀薄,几乎没有保温作用,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剧烈气压差,从而形成剧烈风暴,探测器在火星工作的三年远超过在地球上30年的风蚀侵袭,而BIPV的耐候性也得到了证实。
建筑与BIPV的天作之合
科技进步、意识觉醒,梦想变为现实的真实案例正在身边悄然发生,改变着生活。
光伏组件除了把光能转化为电能外,越来越多样化造型,无论是尺寸、形状还是颜色都可以根据发电需求,建筑美观需求进行特殊设计。时至今日,原材料成本的降低,使BIPV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每幢建筑物都是一个产出清洁能源的小型发电站。
国内超炫酷的BIPV建筑
京雄城际雄安站
光伏应用:建筑屋顶
光伏组件数量:42000 m²
装机容量:6 MWp

犹如“水滴上的一颗明珠闪闪发光”,与屋顶造型相辅相成。建筑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每年可为雄安高铁站提供580万度清洁电力供应。
上海世博园区中国馆和主题馆
光伏应用:观景平台铺光伏幕墙
光伏面积:28800 m²
装机容量:3127 KWp(中国馆装机容量302KWp;主题馆装机容量2825KWp)


已成为我国乃至亚洲单体建筑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电站。两座“绿色电站”年均发电量约284万度,每年即可节约标准煤约1000吨,年均减排二氧化碳约2500吨、二氧化硫84吨、氮氧化物42吨、烟尘762吨,被称之为“绿色电站”并完美诠释“科技世博”、“绿色世博”的定义。
青海科技馆
光伏应用:建筑幕墙、屋顶
光伏面积:1600 m²
装机容量:186.6 KWp

于2011年10月24日投入使用,是我国首个光伏建筑立面应用电动追踪式BIPV光伏百叶的工程。光伏百叶与建筑的巧妙结合,不但给建筑带来了一体化的美观,同时自动跟踪系统还在最大化应用太阳能的效率的同时增强了建筑内部的通风效果。
小蛮腰 广州电视塔
光伏应用:建筑幕墙
光伏面积:1120 m²
装机功率:20 KWp


广州电视塔光伏玻璃幕墙工程,解决了超高层建筑光伏系统风压大、抗风压变形等各项性能要求高以及椭圆台形状的外表面光伏组件的受光条件不同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且是当今世界位置最高,形状最复杂,的光伏工程之一。
世园会中国馆
光伏应用:建筑屋面
光伏面积:1120 m²
装机功率:80 KWp


中国馆是本次世园会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馆结合自身大屋架的形式特点,在屋面南侧分布有1056块薄膜光伏发电玻璃,这种玻璃是在普通玻璃的基础上增加一种薄膜电池组件,为建筑自身提供电能。
BIPV能源集控与实验平台
光伏应用:建筑幕墙
光伏面积:1063 m²
装机功率:112.60KWp



控制中心项目集研发、集控和展示等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建筑(BIPV)。拟打造“互联网+BIPV+楼宇智能化”的近零能耗智慧建筑。
来源:零碳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