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制定和政府推力成智慧城市落地关键
发布日期:2019/12/26
“我们在做改变人类未来出行的事业。”12月19日,在上海张江最新开放的智能园区内,三辆无人自动驾驶巴士载着乘客开启了一次未来交通之旅。没有方向盘、没有红绿灯、车辆凭借自身搭载的科技配置以及道路两侧丰富的感知系统在5G的加持下平稳的行驶着。
相比聚焦于产品制造的其他造车新势力,有着近30年职业经历,历任上海通用总经理、上汽集团副总裁、张江集团总经理等职位,现任华人运通CEO的丁磊目标显然更为宏大。超脱于普通汽车制造商的角色,丁磊将华人运通定位为智能交通标准与规则的制定者。而其当天向业界展示的“零事故、零排放、零拥堵”未来城市出行方案,也成为了华人运通对于构建智慧城市形态的最新答卷。
丁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车路城一体化的交通运营样板,汇集了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最前沿的科技,具有重要的先导、示范意义,我们期待像这样的先行的探索能够尽早成为未来城市的现实。”
车路协同无需改造路面
所谓车路协同,顾名思义首先要在普通车辆上提升其感知安全,再从整个系统上保证它更安全。为了实现这一点,车辆产品本身要有感知操控的智能化水平,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或是近距离的安全风险,做出正确响应。
但拥有单独车辆的安全远远不够。“驾驶员或者车靠单车不能感知几百米以外的情况,但是‘智城’会搜集分析这些信息,它会对覆盖范围内的车辆进行预先提醒和指令。”丁磊认为,宏观的车辆数据由系统把控,包括逆向行驶的车辆你看不到,系统却能看到。在此基础上,车辆本身在面临短距离突发情况时,其搭载的自动驾驶安全套件会规避突发风险。如此,单车智能加上混合智能,再加上群体智能,便能够妥善解决出现的问题。
“道路是城市的毛细血管,造智能的车一定要有智能的路”丁磊对记者表示,对于智能道路的打造也是华人运通打造智慧城市的切入点。今年1月20日,华人运通在盐城打造的一条全长8公里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化城市道路(智路正式开通试运行,其也是工信部十大测试道路之一。
“为什么选择5G?因为4G在信号传输上面存在较大的丢包率,它的连接不可靠、时延大,而5G的特点就是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响应速度在10毫秒左右。”丁磊补充道,即使是高可靠,也要考虑道它失效的情况,所以我们设置的是用几套系统传输一个信号的方式,即使有一套系统失效,有另外几组系统保证,也可以保证数据传递信号的稳定性。
提到智慧交通的塑造,人们想到的可能是挖地刨坑,大兴土木。对此,丁磊笑称,路的改造实际上是不用动路面的。在华人运通的改造方案中,电源从电线杆上就可获得。同时整个驱动感知系统的耗电量非常低,感知和计算系统投入的硬件成本,目前来看也算比较合理。
“而随着大规模推广,成本还会下降。“据丁磊透露,这套系统最关键的就是软件和架构开发。一旦开发完成后,复制是非常容易的。”我们在盐城做了7公里的路,往后扩展到70公里、700公里非常容易。像盐城这样的市区,700公里基本就能实现智慧化了,而这个投入比真正造道路要少得多。“
标准制定和政府推力成为关键
事实上,车路城一体化的“智城”系统说起来非常的完美自洽,然而,由于各地政府的利益诉求和接受程度不一,可能导致实施层面上沟通成本会很高。那么,华人运通会如何规划布局和推进项目落地呢?
在丁磊看来,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支持非常重要。整个架构、标准和实施确实是需要整个社会和政府来共同推进的。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在盐城、在张江和当地的城市管理部门沟通、推荐,他们对此非常欢迎。都认为是好东西,会推动整个交通的发展。“丁磊表示,对于政府来说,对一方土地管理效率的提升、安全的提升都是有益的,同时华人运通的硬件投入确实不是很高。
“以北京为例,北京每人每年因为道路拥堵浪费的时间为4000元,以2000万人口计算,这就是800亿元。此外,对于交通系统管理而言,现在的管理模式主要还是监控,没有干预,但是智慧交通将解决这一痛点问题,极大提升城市运转的效率。”
此外,在技术支持和竞争对手方面,据了解,目前5G的时间表与电信运营商规划暂无时间表。同时,像华为这样的系统集成商,一方面为城市提供智能交通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还是这方面产业的供应商,所以未来或将成为华人运通的竞争对手。
谈及5G时间表的差异性,丁磊认为要看发展程度。“方向肯定是对的,但程度跟基础技术的准备进度是怎样配合我不担心。用过去来推断未来是没有意义的,一定要用未来定义未来。如果通讯在5G的情况下,我们就做5G的改善系统;6G的话,就做6G的改善系统,但整个架构的原理是没有变化的。”丁磊表示。
丁磊强调道,华人运通本身是智能汽车的开发者,而不仅仅是建“智路”,建“智城”。我们会造最好的智能汽车。同时,也会涉足城市管理经验。我们的通讯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包括软件跟系统的供应商合作伙伴,都是可以在一起协同工作的。
最后,丁磊坦言,智慧城市的成本和改造难度并不大,相关标准的出台以及政府的推行力度才是决定智慧城市最终的落地时间的关键。
来源: 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