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矿集团矿区增量配电列入国家试点
发布日期:2019/12/25
2017年上半年,徐矿集团新的领导班子面临的似乎是一个难解的困局。
资源枯竭的阴影进入新千年始终“不离不弃”,2001年至2014年,徐矿集团先后关闭了12对矿井;2016年徐矿按照国家供给侧改革部署,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又关闭了6对矿井,主体产业后劲不足,历史包袱沉重,发展前景不明朗——许多职工心中疑问,徐矿的未来在哪里?
面对困局,徐矿集团领导班子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职工,聚焦主业,聚力转型,一举扭转了多年亏损局面。两年来,徐矿实际创造利润23.71亿元,上缴税费57亿元;破解了一批历史遗留难题,创出了老工业基地转型、关闭矿井重生、衰老矿区生态修复“三大样本”,成功走出困境,浴火重生。2019年7月,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转型升级典型。
聚焦主业 做好“煤”文章
只有聚焦主体产业,端牢饭碗,才能把企业效益实现好。这是徐矿集团领导班子的共识。
“主业稳则职工稳,主业兴则事业兴,主业强则企业强。”徐矿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兴振表示,徐矿的起家是煤、优势在煤,煤矿是基础,电力、煤化工是延伸,大力构建煤电、煤化一体化产业链,并积极向能源综合服务商和新能源领域迈进,心无旁骛干自己能够干、应该干、干得好的事,推动煤电化主业效益显著提升,存量资源开发有序推进,是徐矿近两年一直在坚守的“一体两翼”战略的核心。
依托煤、发展煤、延伸煤,徐矿产业结构已由一煤独大向煤基高级化升级。截至今年9月底,徐矿参股电力权益装机容量807万千瓦;长青能化公司蝉联“中国甲醇行业优秀企业”称号,已生产精甲醇55.5万吨,成为甲醇行业新标杆。耦合生物质发电和矿区增量配电列入国家试点,签约140亿度,排名江苏售电企业前列。
在对煤电化核心主体产业做增量同时,徐矿对非主营业务积极做“减法”,实现发展由散向聚转。两年来徐矿有序退出投资分散的新设公司11家,整合内部资源清理“四类企业”“三类参股”和“僵尸企业”43家,清理和退出的集体企业50多家。
走出去 锻造“徐矿”服务品牌
矿关了,人怎么办?“围绕破解人员安置难题,我们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把人员‘包袱’变成了创效财富。”冯兴振说。
集团公司服务外包产业从无到有,近十年托管矿井累计生产煤炭4亿吨,服务外包领域延伸拓展到国内十多个省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徐矿在国内富煤省区和“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煤矿、电力运维服务,涉足6个国家、9个省区,项目29个、创业人员近10000人,年创收近20亿元,为解决“矿关了、人怎么办”的行业难题提供了徐矿方案。
人才是徐矿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一大优势。每个人都是徐矿服务外包品牌的一部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徐矿人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奋斗在天山南北、渭水河畔、孟加拉湾、天边草原,将徐矿品牌越擦越亮。
张集煤矿森泰项目部总经理赵世伟凭借过硬的管理和技术,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把重组混编而成的近500名职工队伍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品牌团队,整体托管的山西朔州森泰煤业公司被评为山西省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
生态治理 彰显国企担当
随着徐州东部矿区大量煤矿的关闭,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需要修复治理。徐矿设计了引水、排水工程,提出了湿地景观建造的关键技术,配合徐州市政府建成了国家4A级潘安湖湿地公园,并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及国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
徐矿综合利用发电公司积极响应徐州“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利用自身循环流化床机组污染消纳能力,启用污泥掺烧工作,每天处理焚烧污泥最高可达480吨,接近徐州市日污泥产生量的80%。污泥掺烧后形成的炉渣中各项元素指标均符合标准,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还可进行循环再利用。污泥燃烧后产生的灰渣可作为水泥、砖石、筑路用材,真正实现了资源节约、循环利用。
徐矿,这个百年企业正上演着一场华丽转身,实现生态保护和转型发展双赢。
展望未来,冯兴振无比坚定地说,徐矿将紧紧围绕服务江苏能源安全保障,谋划和布局企业发展方向和转型路径。到2022年暨建矿140周年时,“蒙电送苏”“陕电送苏”“晋焦入苏”、新疆煤电化、“一带一路”能源服务、省内清洁能源等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逐步形成煤炭年产能50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焦炭年入苏1000万吨,打造实力强、职工富、形象好以及让上级放心、职工满意、社会认可的新徐矿,为服务江苏能源安全提供徐矿保障。
来源:徐矿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