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军万马!顶层设计呼之欲出 氢能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发布日期:2021/12/10
今年以来,氢能顶层规划几次“呼之欲出”,官方曾两次提及。8月份工信部回复全国人大建议案中,赞同“关于鼓励发展零碳排放氢气发动机的建议”,表态支持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拟研究推动将氢气内燃机纳入氢能发展战略中予以支持。10月,发改委组织的座谈会上,讨论围绕氢能制备、储存、运输、加注以及终端利用等全产业链,分析研判产业发展形势,深入探讨氢能产业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多元化示范应用、构建清洁低碳供给体系、制定完善行业基础标准等事宜。
有关方面表示,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对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技术创新、完善政策体系,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氢能相关政策,使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政策框架得到进一步完善。目前,已有10多个省份先后制定了氢能相关政策和规划,超过50个地级市发布氢能产业支持政策。
其中,北京、河北、四川、山东、内蒙古等地出台了专项氢能整体产业发展政策;广东、重庆、浙江、河南等地出台了氢燃料汽车细分领域专项政策;还有不少地区将氢能相关发展规划纳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省“十四五”规划当中。
在降碳目标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正步入快车道,行业曾有较为强烈的预期,氢能顶层规划有望尽快出台。今年8月11日,工信部公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736号建议的答复》,表示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氢能发展战略;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高技术司组织召开氢能产业发展系列座谈会》,与会部委官员和专家表示,需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
业内消息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有望于近期公布,涉及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政策保障等方面,涉及氢能产业的中长期规划,将对未来氢能产业的持续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而在补贴方面,今年9月21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后,上海市发改委已于11月3日发布通知,成为氢能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城市群中最早明确地方补贴政策的城市。
分析认为,补贴规则完全明确后,产业链的定价关系才能更好地理顺,订单的落地方可加速。从目前各个城市群的产业规划看,2025年氢能相关产值规划均达到1000亿元,将加快氢能的产业化及降本步伐。
此外,江苏、四川、内蒙古、河南等地也于近期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具体实施规划。11月30日,四川省和重庆市同时启动“成渝氢走廊”建设,两地计划于2025年前投入约1000辆氢燃料物流车,并配套建设加氢站。国内目前至少规划了6个“氢走廊”项目,除“成渝氢走廊”外,还包括“长三角氢走廊”、“广东粤湾氢走廊”、“长江氢走廊”、山东半岛“氢动走廊”和浙江“氢走廊”。
氢能在能源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氢能对交通、工业等领域深度脱碳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目前,氢能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氢能顶层设计的出台将加强氢能产业信心、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由于政策的驱动与引导,我国氢能产业已逐步建立起制储运加用等重点环节较完整的产业链,初步具备了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但氢能产业仍面临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产业配套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需从战略、顶层设计与法治层面强化产业链补链、强链,持续增加研发经费投入,深耕核心技术,坚持自主创新,同时通过资本运作助力产业发展壮大。
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制氢储运成本过高、技术水平缺失等因素持续困扰氢能产业发展,需要氢能商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对此,氢能产业需要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任何一个环节的欠缺都会造成“短板效应”,拖累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
根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为5%;到2050年,需求量将达到60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为10%,产业链产值达到12万亿元/年。
尽管我国氢能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但氢能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是国家能源产业化顶层设计中的重要课题。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解决高压储氢技术,大幅降低氢能成本,提高储氢能效,是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化顶层设计中的核心问题,预计也是顶层政策将重点提及的方面。在政策指导下,氢能发展前景向好。
来源:元一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