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中国“玻璃大王”出现,净利百亿增速超70%
发布日期:2022/2/23
提起玻璃大王,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毕竟近年来曹德旺屡次出现在媒体和大众面前,加上他非常热衷于慈善事业,先后捐款金额高达120亿元,一直以来被称为真正的“中国首善”,所以不少人都认为玻璃大王非曹德旺莫属。
但是,可能曹德旺这顶“玻璃大王”的帽子,很快就要被摘掉了,因为如今已经有一家玻璃企业,收入金额在2021年超过了曹德旺的福耀玻璃,一跃变成中国最大的玻璃企业,这家公司就是信义玻璃的,老板叫李贤义。
李贤义同样来自福建,身价却高达680亿元,和曹德旺相比,李贤义的知名度并不算高,这和他行事作风低调有很大关系。作为隐形玻璃大王,李贤义的实力绝对不低调,他拥有信义玻璃、信义能源、信义光能以及信义储能四家上市公司,每家公司交出的成绩都非常亮眼。
众所周知,福耀玻璃是全球最大的车用玻璃制造商,在2021年占有全世界车用玻璃31%的市场,而信义玻璃的占有率只有10%左右,但是不同于福耀玻璃的是,信义玻璃主要的市场是在建筑和光伏,信义玻璃在全球光伏玻璃占据约32%市场份额。
由于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信义玻璃的年收入低于福耀玻璃,再加上信义玻璃主要是在港交所上市,而福耀玻璃是在内地的A股市场上市,因此福耀玻璃的知名度一直比信义玻璃要高,而且很多汽车的原装玻璃采用的也是福耀的产品。
但是,今年上半年,信义玻璃的营业收入是135亿元,同比增长90%,福耀玻璃的收入是115.43亿元,同比增长是42%,信义玻璃已经超过了福耀玻璃,交银国际预测信义玻璃下半年的收入增长是21%,这将意味信义玻璃2021年的收入可达到221亿以上。
信义玻璃发布的2021财年业务预测报告也显示,全年业绩大幅上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9亿至119亿港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0.00%至85.00%。
综合以上来看,李贤义的确是真正的隐形玻璃大王,信义集团能够拥有今天的成绩,和创始人李贤义有着密切关系。
1952年出生的李贤义家境普通,所以他在很小的时候就选择了辍学,一直跟着家中的长辈四处打工,这为他后续创业积攒了不少经验。20世纪80年代,已经小有存款的李贤义决定前往香港发展,并在香港开了一家汽车配件厂。
当时的香港正处于黄金发展期,李贤义的汽车配件厂在短短几年时间规模翻了数倍。进入到80年代末后,李贤义决定将投资重心转移到大陆地区,1989年信义玻璃厂在深圳正式成立。
为了能够拥有先进的玻璃生产技术,李贤义不惜重金购买国外设备,定期送员工赴海外学习,在不惜重金的投入下,信义玻璃迎来了大量订单,工厂也扩大至37万平方米,员工也从原来的几十人,增加到上千人。
在国内发展的如鱼得水的信义玻璃,在国外却遭到反倾销,为了打压这家中国企业,美国开出信义玻璃产品需要增加124%的反倾销税条件,这将严重影响到信义玻璃的利润空间。面对美国的无理制裁,在李贤义的带领下信义玻璃和美国开始了长达7年的官司之争,最终信义玻璃成功赢下这场官司。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汽车玻璃领域颇有成就外,信义玻璃在光伏玻璃、安全玻璃等领域皆有涉足。近几年随着新能源市场需求扩大,光伏市场也是一片火热,据预测到了2025年,国内光伏玻璃原片需求将增长至477万吨,这对于已经在光伏玻璃领域有布局的信义玻璃而言,无疑又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此外,李贤义和许多企业家一样,在房地产行业也有布局。早在1992年,李贤义就成立了信义房地产公司,深圳有不少项目都出自信义房地产之手。
不难看出,多元化布局发展的信义集团未来前景很是令人期待,不过信义集团目前也面临多晶硅行业产能过剩等诸多挑战。
来源:网易 作者:野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