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拭目以待!综合能源服务能够拥抱增量配电吗?

发布日期:2022/2/26

     


      前不久发改委和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让不少业内人士为之欣喜。有人说,增量配电网“逆袭”的时候到了。


      确实,对于启动以来一直不温不火,甚至有些举步维艰的增量配电业务而言,行业太需要一份重量级的政策来改写局势了。


     此前的增量配电业务,面临着政策和市场层面的种种问题,导致发展不尽人意。前三批增量配电试点的取证率只有不到20%,不少项目被迫退出申请,至今为止,增量配电似乎已经离宣告失败不远。


      而在电改的另一个战场,综合能源服务虽不像增量配电那么凄惨,却也不尽如人意。试水者们曾经在蓝图上画出的巨大综合能源市场,在真正落地时迅速暴露出了投资成本高、节能效益差、用户接纳程度低等等问题。


     目光转回这份最新的指导意见,不难发现,这份最新政策中同样重点提及了综合能源服务,而且就在支持增量配电业务发展的同一章节。


      这并不是巧合,综合能源服务和增量配电这对“难兄难弟”,本就需要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那么,在最新顶层设计诞生之后,我们是否可以说,综合能源服务和增量配电业务即将翻开一个新的篇章?


综能与增量配电的珠联璧合


      之所以把综合能源服务和增量配电业务挂钩,核心原因就在于这两者之间的“取长补短”。


     从增量配电的角度来看,同样是配售电,凭什么政策推广增量配电,业主们就愿意使用增量配电呢?


      政策驱动的终点还是利益驱动,如果不能为业主带来更高的利益,增量配电就难以发展,而综合能源服务正是利益的重要来源。


      传统电网支配下的能源产业格局是简单而死板的,用能者按电网的定价缴纳电费,获取电能,电网与用能者的关系就停留在这种最简单的买卖关系上,几乎没有更多的互动。而市场化改革为电网带来了竞争,谁能提供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谁就能收获用户。


      说到价格,综合能源服务通过多种能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更低的供能成本;说到服务,就更代表综合能源的本质了——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多品类能源供应和能源销售之外的用能优化、电力交易、碳资产管理等多种服务。


     可以说,打服务战和价格战的话,综合能源服务比起传统电网有着巨大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完全可以带来增量配电与存量配电竞争的资本。


      从综合能源服务的角度来看,如何更好地打造一个综合能源服务体系?


      综合能源服务所突出的是“服务”,而服务的来源是掌握用户的用能信息和能源需求。存量电网的用能信息掌握在电网企业手里,相比之下增量电网则拥有更高的信息自主性,可以让综合能源服务商更便捷地掌握用户能源数据,优化服务结构。


      此外,增量配电网也是分布式电源、储能、能源管理产品和虚拟电厂各类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开展的基础。这些基于配售电的业务板块完美契合增量配电网的运营机制,在增量配电网环境下将能够发挥出更高的效益。


优势互补之下,仍有问题待解


      事实上,以上互补优势在综合能源和增量配电的概念被提出时就已经存在,却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推动两个产业高速发展。在优势互补之外,综合能源服务和增量配电网各自都还有根本性的问题未能解决。


     对于增量配电而言,根本性的问题源自观念上。


     不论是运营存量电网的电网企业还是入局增量配电的售电公司和能源企业,都没能充分认知增量配电的战略定位,不少增量配电运营者抱着传统的“供电局”模式,丢失了增量配电的内核。


      杭州数元电力董事长俞庆指出,新型电力系统之下,输电网和配电网将出现一种背反,其根源在于输电网是一个封闭系统,而配电网面临的海量用户主体使其成为开放系统。


      因此,不论是对于存量电网还是增量电网而言,面向海量用户打造与输电网运行机制分离的新型配电模式才是未来,保守成规的“供电局”模式下,增量配电必然难以为继。


      而对于综合能源服务而言,根本性的问题则源于体系建设上。


      综合能源服务作为新兴领域,其优势在于综合,而劣势也在于综合。多种能源品类、多种数字化产品、多种服务模式,这些复杂的产品结构带来的是体制的缺失。


      从能源品类而言,多种能源的计量仪表该如何统一,用户是否需要更换大量硬件?从数字化产品而言,大量综合能源服务商将碳交易电力交易绿电申报等五花八门的板块一股脑放入其中,是否真正实际考虑到了不同用户的需求?从服务模式而言,那些未曾接触过综合能源的用户,如何分辨综合能源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挑选令其满意的商家?


      这些问题所对应的正是综合能源服务迫切需求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各能源品类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效监测与评估、服务质量和运行质量评价等等,只有考虑综合能源服务各环节需求制定完整的标准化体系,才能切实推动综合能源市场的发展。


前路还有很长


     再看这份全新意见,其中具体提及了综合能源服务和增量配电的多少内容?


     探索建立区域综合能源服务机制;鼓励增量配电网通过拓展区域内分布式清洁能源、接纳区域外可再生能源等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缩减之后,只有这么寥寥数十字,而且完全是号召性质的宏观导向。


     不得不承认,这份文件仍然难以改变综合能源服务和增量配电的现状,二者需要的是落到实地的政策。


     去年,综合能源服务标准化工作组正式成立,但至今还未出台相关成果;


     而面向增量配电业务,即使已经有不少地市级的详细电价机制等政策出台,却仍难改变行业的整体观念。


     顶层设计带来的蓝图之下,是实际建设中的缺砖少瓦。综合能源服务想要拥抱增量配电,前路还有很长。



来源:IESPlaza综合能源服务网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