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共荣!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跨界融合需要加强理解、互信和合作
发布日期:2022/3/29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3月2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第八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2上探讨“迎接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时如是表示。
据介绍,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达到675万辆,同比增长108%。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突破,产销同比增长约160%,销量达352万辆。从全球总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500万辆。近10年来,全球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1800万辆,其中,中国超过900万辆,在全球占比超过半数。
在过去的积累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长足的进步。据了解,2021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基本上实现了车联网功能的全覆盖,一些头部汽车企业已经投放了搭载V2X技术的量产新车,L2级驾驶辅助系统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38%。2021年,中国新上市的新能源车型一共70款,目前在售的新能源汽车车型总量达到了289款,覆盖轿车、SUV、MPV基本上的全过程全部覆盖。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13.4%,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万钢指出,我国新能源整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再上台阶,电力电气架构创新推动安全效率双提升。
不过,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第一个重要挑战是产业链、工业链的安全问题。
万钢指出,去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芯片供应问题成为全世界汽车产业的痛点,阻碍了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回首解决架构问题时,新一代汽车芯片的设计更多要从可靠性、可信性以及基础功能和基本性能上来考虑,具备可编程的空间和余地,这样就为未来的软件定义汽车打下一个基础。
“供应链方面还碰到一个问题。”万钢表示,电池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已经背离了供需的增长,产生了一种非正常的增长。所以,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提升电池供应材料的供给水平,同样也要依靠发展和管理,要围绕资源开采提炼、电池技术研发创新、回收利用系统建设来推动科技创新,特别是在电池研究上,低镍、低锂、低钴或者无钴电池是发展方向,同样能够达到相应的能量。同时,要对锂等原材料交易市场进行市场管理,在畅通国际物流的渠道和贸易流程化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保障全球动力电池材料的供应。
第二个重要挑战是有关智能网联汽车的现实问题。
“总的来说,车能融合、车路协同、车网互联,为将来的自动驾驶提供了超越视觉感知的认知智能,但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还有一些障碍。比如,车作为储能体往网络输电的时候用电价格的计算,用户的接受度还需要进行实验;车辆和路侧的系统需要相互信任,路侧系统能不能全覆盖。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的示范实验区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逐步达到这方面的全覆盖。所以,跨界融合需要加强产业之间的理解、互信和合作,共同来构建跨领域的标准和规范。还有一个我们共同的责任是,在任何时间都要记住维护数据安全和用户的隐私保护,这是社会公共安全的理念,也是发展人工智能的道德伦理和标准规范的重要原则。”万钢指出。
万钢还表示,面向新能源汽车跨产业界融合发展的趋势,要进一步加强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在政策、标准、前沿技术示范等方面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推进部门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工作落实,凝聚发展合力,加速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个重要挑战是如何实施好国家“双碳”战略。
万钢指出,面向碳中和,整个汽车产业界要协同作战,尽快发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路线图,明确以低碳为核心的政策标准体系架构,深入全行业的产业链足迹的研究。汽车未来的管理,包括双积分等政策都要向低碳方向前进,要突破低碳核心瓶颈技术,加强国际规则协同,携手迈向碳中和。
有研究指出,商用车是当前汽车产业碳减排的重点和难点。比如,有关数据显示,欧盟的商用车保有量在5%左右,但是碳排放量占40%。
“我们需要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凝聚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的合力,共同探索技术创新的路径,加强科技协同攻关,开展前瞻的示范推广,加强标准法规的协同,加速商用车的低碳转型。”万钢指出。
来源:中国经营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