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硅料江湖生变!行业五巨头进入"两超多强"时代

发布日期:2022/10/10


            就像当年的白酒行业,竞争格局从“茅五剑”到“一超多强”一样,硅料江湖也正在经历从“五巨头”到“两超多强”格局的转变。至于这是不是终章,未来有没有人能一统江湖,现在看还尚未可知。


          硅料行业集中度在这一轮大扩产中仍在不断上升,即将迎来两超多强的双寡头时代。


            硅料产能即将过剩的同时,企业却在不断扩产。这两个看起来矛盾的信息,从今年年初持续到现在,就一直没有停过。


              随着新建项目的落成,中国多晶硅市场的格局将再次生变。2021年的“硅料五巨头”的格局,正在朝着“两超多强”格局演化。


         “两超”正是前硅王朱共山、现任硅王刘汉元分别领导的协鑫科技、通威股份。这两家还是颗粒硅、棒状硅两个不同技术路线的代表企业。


              通威股份在今年8月18日宣布新增40万吨的硅料投资计划。届时,其硅料产能规划将达到75万吨。9月底,协鑫科技宣布加码乌海10万吨颗粒硅投资。协鑫科技公告说,颗粒硅的产能将达到50万吨,但是根据协鑫官微发布信息统计,其颗粒硅规划产能为70万吨、棒状硅为10万吨。


             通威的产能规划是75万吨,协鑫的产能规划是80万吨。这两个产能规划对于全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只要和下面这组数据简单对比下,就知道这155万吨产能背后的含义。


         2021年,全球多晶硅产量是63.1万吨,其中光伏领域消耗了61.4万吨。


          2021年,通威股份是全球多晶硅产量最大的企业,出货量是10.93万吨;协鑫科技2021年出货量为4.76万吨。


              近一年,老玩家扩产消息不断,新玩家实力雄厚,大有贴身肉搏,血拼一场的气势。但是面对通威、协鑫的疯狂加码,老玩家新特、大全在这场巅峰对决中,至少从目前看上去,应该是跟不起了。这就好比在牌桌上,一局未了,对方始终下注就是不开牌,实力不济或手牌不好的,只能弃牌。


         最激进的新玩家——青海丽豪,其远期规划也不过是20万吨。其实这20万吨真不是一个小数字,其对应的投资是160亿元。青海丽豪的背后是正泰南存辉(注:该项目不在正泰电器上市体系内)等一众很有实力的大佬。


硅料五巨头,每一个都很厉害


          因为硅料价格上涨,硅料企业赚钱效应倍增,硅料五巨头被反复提及。他们是:通威、大全、新特、协鑫、东方希望。


         去年因为计划IPO,在资本市场上消失许久的施正荣和亚洲硅业也被人关注,但是在体量上,毕竟没法和五巨头相比。


          这五家被称为“硅料五巨头”,有多种原因。


         第一,产能占比高。


        纵观2021年,国内10家万吨级企业多晶硅产能共计51.3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98.8%。其中,TOP5的年产能均在5万吨以上,共计44.1万吨,占国内多晶硅产能的85.0%。


            第二,行业贡献大。


            硅料行业是典型的三高产业,技术要求高、资本投入高,能耗高。能耗控制直接决定了产品成本和竞争力。从中国第一条硅料生产线到现在,硅料价格经历了几轮过山车行情,这五家企业能走到现在,除了实力雄厚外,在企业管理上都各有法宝。


         在中国多晶硅发展进程中,各家企业都有浓墨重彩的时刻:


          协鑫旗下的江苏中能建立了我国第一条1000吨产能的生产线;大全能源奔赴国外购买专利、引进技术;通威独创永祥法;新特能源继承了峨眉半导体的基因;东方希望则把成本控制做到了极致。


           第三,五家企业的掌门人,刘汉元、朱共山、张新、刘永行、徐广福都重视科技、重视管理,经受住了各种诱惑,长期坚守在制造业、新能源行业,都是杰出的企业家。



产能过剩是共识,新入局者积极扩产也是共识


          注:根据上市公司公告、新闻报道整理


         硅料价格暴涨,但是多晶硅的新建产能全部在中国。


        中国企业对多晶硅扩产积极:


          一是因为坚信全球光伏装机增速,未来多晶硅需求增长空间巨大,二是近年来多晶硅行业的赚钱效应。


         在过去的2019年、2020年、2021年,多晶硅每吨的均价分别是6万、5.82万、15.03万。还没有走完的2022年,多晶硅每吨均价应在30万元以上。


           南玻A今年1万吨(现为1.2万吨)硅料产能复产,上半年就为公司增加营收10.7亿元,提振了业绩。


           今年9月22日,硅基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严大洲说:目前多晶硅规划产能高达407万吨/年,一期建设166.25万吨/年,多数在2023年二季度后投产。到2023年底,多晶硅总产能可能超过230万吨。


           除了五巨头外,(拟)上市公司中宣布投资多晶硅的就有合盛硅业、天合光能、信义光能、江苏阳光、中来股份、江苏润阳,以及现在有1万吨产能的南玻A等。这些企业扩产计划中只有南玻A是5万吨,其他公司的规划均是10万吨、15万吨、20万吨。



新特、大全跟不起弃牌?东方希望观望?


           在多晶硅扩产中,有些企业喊了口号,迟迟没有动静,甚至不敢公布项目建设周期等关键信息。


         作为第一梯队的五巨头,则是有一说一,严肃认真,项目落实非常快。


           通威股份去年年底产能达18万吨,今年包头二期5万吨投产、乐山三期12万吨项目开工。今年产能达23万吨,明年35万吨,其有望保持硅王地位不变。


           然而这些并没有达到通威的目标。今年8月通威公告在云南和内蒙古分别再投资20万吨产能,总计投资280亿元,且明确项目在2024年竣工。


          与通威先发正式公告,再举行与地方政府的签约仪式不同,协鑫更倾向于先说再做。根据最协鑫最近的公告,其现在有10万吨的棒状硅、未来将会达到50万吨的颗粒硅产能。协鑫签约仪式上提出的包头30万吨的颗粒硅项目,在上市公司层面仅确认一期10万吨。但是协鑫方面表示,这些项目都会执行。


          与通威、协鑫相比,新特能源、大全能源显得非常“克制”。


          今年新特能源把原新疆的6.6万吨/年的产能扩大到10万吨/年,内蒙古10万吨多晶硅项目也在最近投产。新特能源拟发行A股,募投项目就包括多晶硅。届时,新特能源的多晶硅产能将达到40万吨/年。


         大全能源目前产能为10.5万吨/年。内蒙古包头的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已经启动建设中,预计于2023年二季度建成。这样计算,大全能源的多晶硅规划产能为20.5万吨。


          作为五巨头中唯一的非上市公司东方新希望,信息相对不透明。其曾宣布总投资1500亿元,在宁夏新能源光伏新材料基地。其在新闻通稿中提到:1500亿的巨额投资中包括年产40万吨的多晶硅项目。此外,东方希望还宣布在乌海投资6.25万吨多晶硅项目。还有媒体报道,东方希望此前提出过100万吨多晶硅产能设想,但是没有执行。


          未来,东方希望产能是多少,不能看公司披露的信息,因为公司的计划会变,而且刘永行比大多数的企业家更沉得住气。对当年跨入多晶硅行业,刘永行曾有一段名言:“有些企业在500万元一吨的高点杀入,我们一直在旁边观察,多晶硅价格断崖式下跌,300万跌到30万,我们还不做,跌到20万时我们开始认真思考,14万时我们杀入,你问我的底气?就是准备多晶硅跌到7万时还能长期活得好,5万时还能盈利,3万时还能维持。”东方希望最近一次多晶硅产能变化是由25万吨,降低为12.5万吨,正在建设中。产能规划虽然多,但是也许他是打算像在上一轮多晶硅周期中,在多晶硅企业哀鸿遍野时才真正出手。


         笔者认真搜寻了所有公告、新闻,即使是这样的不完全统计,2024年底,中国多晶硅产能也将达到451.9万吨,远超前文所述严大洲407万吨的预估。而届时,只有协鑫、通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5%,占比分别为18.81%、16.60%。而新特、大全、东方希望,将会和宝丰集团等沦为第二梯队,与第一梯队有约1倍的产能差距。


投资、生产成本差异巨大,硅料企业冷暖自知



         特变电工最近在互动易中回复说:产品成本较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略”有差距。


         笔者不知这个“略”的程度有多大,但至少和东方希望相比,肯定是天壤之别了。2022年上半年,新疆多晶硅生产线综合成本约为7.8万元/吨。未来硅料价格下跌,新特能源的压力无疑是最大的。

大全能源是几家公司中扩能最少的。为了躲避将来惨烈的竞争,其把扩产计划延伸到上游,其选择在上游发力,投建工业硅,实现包头多晶硅项目的自给自足。


        东方希望在烟幕弹的新闻稿中冷静地观察市场,尚且没有展开硅王的角逐。


       经历了几轮硅料过山车行情,经历了几轮光伏行情,通威、协鑫在明知未来产能过剩中,为什么如何坚定地扩大?


        或者刘汉元、朱共山早就看明白,产能过剩行情中,只有拥有更低成本的企业,才能活下去。


          刘汉元有永祥法、朱共山有颗粒硅。未来的硅王之争,不仅是眼光与战略之争,更是管理、科技和成本之争。朱共山坚信颗粒硅在竞争力中的优势,反复宣传颗粒硅投资成本更低、建设周期更短、产能爬坡快、综合能耗少。


         刘汉元相信永祥法的威力。通威的成本控制的优秀从一组数据中可见一斑:在新建产能中,南玻A的新建项目每吨的投资成本接近8.98亿元、新特能源在内蒙古的项目每吨的投资成本是8.79亿元,大全、青海丽豪的投资成本是8亿元,而通威(云南、内蒙古)的投资本成只有7亿元。


来源:新能源财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