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环保行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发布日期:2022/10/17
要研究环保行业的发展,如果只是研究行业逻辑、商业逻辑,得出的结论往往似是而非。环保行业的发展,要放到整个中国大发展的背景来看,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全球化的问题,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主导思想,以及现在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问题。这些都是环保行业发展的基础和主要的因素。
目录
一、环保行业的基本逻辑和发展情况。
二、我国环保行业的发展情况。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几个因素。基础设施,民企,全球化。
四、我国未来环保的发展趋势。管理,覆盖,存量,输出。
五、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几个观点。政府国企民企,金融,国际形势。
六、行业发展的空间。
▍一、环保行业的基本逻辑和发展情况
什么是环保,什么是环保行业?什么是环保产业?
我们简单来说环保是指环境保护,环保行业是指从事环境保护行业的业务组织。跟环保行业相关的利益者包括,广大消费者(少部分业务是直接消费,如净水器这些,大部分是间接消费,即有政府采购各种服务,如环卫,污水,垃圾处理等),政府(包括环境监督与政策制定,代表人民利益而形成的买家),各种环保机构组织,本质上也是对人民利益的代表。各种工业企业,他们形成了工业污染源。行业从业者,包括产品,服务,运营,工程,设计等环节。资本市场,包括银行,保险公司,以及相关的各种中介服务机构。还有广大从事服务行业的员工,如果把环卫计算在之内的话,从业人数众多,光环卫就至少有百万员工。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都是产业的一部分,行业比产业更大一些。
环境保护是个比较大的课题,是包括前端减量,中端控制,后端治理几个环节。环境大体上受到地理,气候的影响。影响环境的主要有土壤的肥沃度、所在地理维度、气候情况、动植物情况,还有很重要的就是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美国著名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研究了南太平洋复活节岛的故事。很多年前复活节岛是有人类生存的,并形成了王国,建造了巨大的石像。但是因为对森林进行了过度采伐,导致没有大型树木,水土流失,土壤贫瘠,无法供养动植物,人类也逐步逐步灭绝。没有大型树木,也导致了没有制作跨海航行的独木舟的原料,失去了与外界交流的工具。这就是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不爱护环境,环境崩溃了,人类就灭亡了。而有一些其他的小岛,人们爱护环境,形成了可循环的生态,同样与世隔绝,却能繁衍千年。
我们今天探讨的环境问题,实际上很大程度是指人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治理的问题。总体上人类的活动,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气候的异常变化(变暖,异常),导致土壤流失,干净的水没有了,导致海洋无法承受污染物,这些都对人类生活造成了影响,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做很多工作,环保行业就有了。
虽然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可以做的事情是可以简单分类的。一个就是污水的处理,污水对环境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且会传染疾病,这个是最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就是一个国家有了好的污水处理系统,会大幅降低疾病,提升生产力。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提到疟疾的流行,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解决污水排放,是提升公共卫生的最主要手段。这个观点在19世纪的欧洲得到很大认同之后,每个国家处理污水都是自发的行为。戴蒙德认为,纬度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影响很大,一个是影响气候环境,一个是影响公共卫生。许多非洲国家气候土壤都很好,但疾病太多,导致人类的寿命只有40多岁,劳动力占比很低,是他们发展的重大问题。如果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40年,那工作的时间可能只有20年,女性要大量的进行生育,社会的总生产时间占比就很低,经济就难以发展起来。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后,也面临这个问题,最近二十年,我们基本解决了污水的问题。目前每个县城都有污水厂,覆盖面很广,发达国家很长时间的路,我们很快就走完了。
大气的问题比较复杂,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植物覆盖度的影响,气候的影响,以及各种工业污染物的影响。我们国家一方面植树造林,一方面控制工业污染物,对所有重污染企业的废气排放都做了很大程度的治理,使环境得到了一个较大的改善。
环境还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各种垃圾,我们从分类,到清运到处理都展开了治理活动,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推广可回收的物品,使垃圾降解的时间降低,这个工作有一定进展,但速度没有立竿见影,我们人类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有时没有啥利益冲突(比如建设污水厂),有时有利益冲突(比如减少使用塑料用品,塑料用品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有矛盾的时候就得综合考虑,循序渐进。还有些环境保护工作虽然没有利益冲突,但需要每个人从点滴做起,这个就需要一个时间的培养,比如垃圾分类。还有些特殊污染物的处理,比如土壤修复,危险废弃物等,特殊的污染物,随着国家的不断重视,政策的不断出台,技术的不断进步都在逐步地改进。
还有些更广泛的环保,比如生物多样性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国家在2021年签署了《昆明宣言》,是十年来最大规模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表达了一个对环境生态的一个态度。同时我们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并坚定地推进和执行,也是体现了我们国家对环保的多个维度的重视。我们国家高调的宣布这两个事情,对国际社会冲击力还是很大的,发达国家看我们的目光有所变化,他们既鼓励这种行为,也有些震惊,也有点不敢相信。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理解是因为时代的变迁,我们要走到世界的舞台中央了。
这些都是宏观环境。
▍二、我国环保行业的发展情况
刚才我们讲了做环保的大逻辑,具体实践中,环保首先要考虑经济利益。这里面的经济利益,既有个体企业的经济利益,更有“负外部性”的政府督导,即不污染环境的组织会受到政府处罚,因此要做环保。对于大部分工业企业来说,达不到环保要求,就要被政府处罚,所以要做环保。还有一部分是公共设施,人民交税给政府,政府来负责买单,这种情况主要是人民统一面对客户不大方便,难以计量,需要政府提供中介,即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代表人民采购服务,这是环保的一个很大特征。
有的环保是直接产生经济收益,有的是间接产生经济收益,有的是从很长时间看产生经济收益,有的是对区域产生收益,有的是对全球产生收益。所以环保问题还是有先后的,而且各种公益组织,各种理解认知本质上都会影响环保的先后顺序。
我们达成的共识是,在一个国家初级发展阶段,生存还是问题的时候,环保是很难开展的,这个时候只要简单的做一些环保,就可以取得很大收益。而且许多环保问题显而易见,比如一些对环境破坏很严重的人类行为,包括砍伐森林,破坏环境开发矿产,过度放牧养殖,这些长期都对生态造成恶劣影响。还有一种就是人类的各种垃圾,污水导致环境问题,引发卫生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当一个国家相对经济成熟稳定,不依赖环境和资源的时候,破坏环境的事情就会减少,人均寿命是考虑因素的时候,卫生问题就很快会提升到日程,剩下的问题,都是比较细碎的棘手的问题,就要等到人们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达到更高程度,才会有效解决。
经济严重不发达国家,依赖资源,破坏环境。经济起步了,国家就要重视卫生问题,提高人的寿命。经济更加发达了,就要重视各种其他问题,系统性解决环保问题。自己国家解决完了,就要考虑全球的问题,经济大国要给全球做表率。
从欧美的发展来看,工业革命后,经济充分发展了,掠夺自然资源的行为就越来越少,改为对外掠夺资源,靠不发达国家来破坏资源,自己消耗产品。戴蒙德老师说中说美国一个人的消耗的资源是不发达国家的32倍,发达国家造成的碳排放是非常大的,但是经济进一步发展后,就把这些排放转移到不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生产产品,发达国家享用,造成的污染表面看是不发达国家生产造成的,实际上是发达国家消费造成的。
几次大的疫情流行,让人们充分意识到卫生的重要性,因此发达国家在一百年前左右就开始建设污水厂,垃圾焚烧厂等环保设施,很早基础工作就做好了,剩下的是不断地改进,甚至创新了。中国建国后,经济逐步发展起来,因此公共卫生问题很快就出现了,实际卫生问题跟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国家经济实际上是改革开放逐步腾飞起来的,前20年打基础,后20年逐渐跟上的,而环保行业也是2000年后大发展的,我们国家已经采用各种政策限制资源的无序开采,之后就是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人们常说北京的环境很差,但人均寿命很高,云南的环境很好,人均寿命却不高。给人的感觉是环境没那么重要。实际上这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卫生和医疗的问题,一个是环境的问题。而卫生实际上跟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北京的污水厂垃圾焚烧厂很早就建立起来了,而许多农村偏远贫困地区是没有这些卫生条件的,疾病率就很高。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过,卫生条件是很差的,没有污水系统,旱厕,经常出现各种卫生问题,村子里患病的还是比较多。现在看还是卫生条件不好,经济不发达,不能及时就医,人均寿命受到很大影响。当然北京的卫生条件也确实比农村好得多,但这个因素可以分开来看。就是北京的基础设施好,卫生条件好,天然的发病几率就低,然后医疗条件好,发病了救治的及时,就会提升人均寿命。至于北京的空气污染比较严重,这是个不利条件,但跟其他条件对冲,并没有那么重要。但人们已经默认其他是必须的,大气污染是首要条件了,才会对比的说出北京的环境问题严重。
发达国家用了一百年的时间,逐步建立各种环境基础设施,中国用了20年基本赶上了。戴蒙德在2005年《崩溃》一书,提到中国的污水处理率只有20%,而今天可能达到95%以上,当然这个是指城市污水处理率。这个就是中国的后发优势,一个是产品需求大,第二个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我们的效率很高。我们的成本很低,整体效益很高。但是从微观角度讲,我们一下子上得太快,虽然有发达国家的经验,但中国有特色,同时还受到各种其他不确定因素影响,具体效率是比较低的。也就是说大的我们肯定收益很高,但小的层面我们有许多浪费。这种浪费属于必须的浪费,这个必须是指在当时的环境,虽然理论上可以避免,但实际上很难避免的。形象的说法,我们投资了1万亿,取得了3万亿的收益,但实际上1万亿只有3000亿发挥了作用。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几个因素
实际上这个行业的发展,要放到整个中国大发展的背景来看,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全球化的问题,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主导思想,以及现在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问题。这些都是环保行业发展的基础和主要的因素。我以前是从简单的行业逻辑,商业逻辑看,得出的结论是是而非,实际上是视野格局不够造成的。只有站在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角度,世界的发展角度,才能更好地看这个问题。
环保行业的发展跟这些因素密切相关,经济停滞的时候,没有全球化的时候,资本市场不发展的时候,民营企业经济不活跃的时候,环保行业都不会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也就是行业本身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自身行业的特征不重要,重要的是行业的位置。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过去环保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很快,许多已经基本建成了,一些工业企业的环保治理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环境的综合治理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1,基础设施推动经济发展。因此我们要建立基础设施,而且基础设施一旦建立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处在在于,早建成本低,后建成本高。欧美国家已经建好一批了,后续的更新改造难度就大,所以中国是利用这个新的机会,加速了建设。但是这个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我们是放缓了,环保从污水厂,到垃圾焚烧厂,到危废,餐厨,环卫,旧的领域在不断的被占领,新的领域越来越少。大体未来一部分是巨大存量的更新提标改造,还有一部分就是传统业务的少量空白,还有一块很大的衍生业务。比如河道,湖泊治理,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这些衍生领域。
2,民营企业发展。这也是环保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一般政府的创新意识是相对较差的,尤其对于一些新的行业,需要有民营企业来做这个事,政府只要提出标准,提出政策就行。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国民营企业在环保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政府除了政策制定,还是重要的买单者,政府愿意为环保买单,是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我们理解国家未来还会持续给环保买单。但是我们要看不同的地方政府,中国目前的环境是有的地方很穷,会真的拿不出来钱做环境,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很富,很多钱不知道怎么花。虽然所有地方政府都会用通胀,用长期化解短期的问题,但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地方政府来做不同的判断。
3,全球化。全球化既可以把国外的技术引进来,同时也可以向外输出产品。对于这个我们要辩证的看,国外的环保还是跟国内环保有很大差别,因此没有哪个国外的环保公司在中国做得有多好,这也反映了这个行业的特征。还有就是中国向外输出环保产品,这块我觉得还没展开,但未来还是有空间的。全球化还有个对环保的影响因素,就是中国要走向世界的舞台,原来是闷着头发展,现在发现我们需要走向世界的舞台,要跟世界接轨,要展示中国,这个时候环保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共同语言,中国主动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在昆明搞了世界生物多样性论坛,这些都是想展现一个大国地位。环境好也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特征,这些短期看经济价值可能不大,但长期看,可能会有很大价值,既有利于中国走向世界的舞台,也有利于中国的长期发展。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环保相对的复杂度并不高,并没有什么卡脖子的技术,核心的原理很简单,后面的工艺是要不断改进的。标准化产品比较少,经验化的东西比较多,这是这个行业的特色。
管理的水平国外是先进的,但国内暂时还用不到这么成熟的管理。这也是行业的特色。环保是门实践学科。
▍四、我国环保未来的发展趋势
欧美发达国家做完这一波环保基础建设,后面又做了什么呢?
因为第一步我们已经走完,开走第二步,首先就要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发现欧美并没有什么新的进步。体现在主要的技术领域并没有什么新的突破,没听说环保领域有什么卡脖子的技术,无论是水,大气,还是固体废弃物。领先的反而是通用的管理水平。有些小的技术,中国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也就是说在大的建设期,国外没有啥什么高技术的门槛值得我们学习。我以前看过一个央企,花巨资从国外买了一个很奇怪的技术,我跟行业内的人交流了下,都觉得理论可行,但实践会有各种问题。从更多的实践经验上看,至少我们可以说,在环保领域,国外什么特别成熟的技术供我们进一步学习了,低垂的果子没了。
我们学习了日本,学习了新加坡,他们确实在某些方面做得挺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并没有什么颠覆的事情发生。他们后面的工作就是稳定运营,稳定发展,适当向发展中国家扩张。像苏伊士,威立雅等都在中国开展业务,但占比都没有特别高,其综合水平也没有那么大的差距,而且他们的市场在萎缩。我们也没看到什么美国的技术,美国的知名公司。感觉在这个产业,就没有啥大公司。这说明整个环保,尤其是末端处理是个相对成熟的产业,拓展的空间并没有那么大。我们一样也会面临各种问题。
当然我们要意识到,我们的环保产业是靠20年突飞猛进赶上的,中间一定有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有些领域没有覆盖,有些覆盖的领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还会有许多新的领域出现,中间各种管理的提升空间都很大。
还有一部分领域的问题,是属于广大人民群众层面的,比如垃圾分类啊,使用可再生资源啊,汽车尾气排放啊,这些都需要一些时间,需要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国外看,这是个稳定的产业,甚至是夕阳产业,中国迅速的度过了青年,剩下的是提升完善的10年,后面也会步入老年。
这里面还有几个变量我们要考虑,虽然中国迅速的步入了经济强国,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不是经济强国,包括人口众多的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发达国家只有欧美这些,还有日韩澳新这些小国。也就是说我们的问题,在东南亚非洲南非都会有新的机会。从全球大环保角度看,我们是具备给这些国家输出产品和技术的机会的。他们必然发展,我们的工程经验,产品经验都具有价值,而且我们的经验比欧美更加适合他们。
未来环保一个是要求更好,一个是覆盖面更广,还有可能污染物浓度跟经济的发展成一定的关系,可能更紧密些。还有一些难以处理的骨头,比如土壤修复等,可能会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空间更大。
我们未来很大一块增量是什么,就是存量的提升改造。我们知道我们过去的存量建设很大程度都是突飞猛进的,存在很多问题,既包括技术问题,也包括运营问题。比如很多设施都没有做好,信息化上,整合上,都存在巨大的浪费。
说个形象点的例子,我们花了3000万,制造了一个1亿的产品,发挥了了3个亿的价值,而这3000万的效率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如果有新的国家要借鉴这个发展,理论上讲是存在用3000万的成本,创造4个亿的价值。当然实践中他们可能比我们花更多的成本,才创造了这么大的价值。我说的差额7000万的浪费,从国家经济角度上看,并不能这么说,这是一个流通的过程,实际上是个消费的过程,在物质极度发达的时候,人们要产生一定的消费,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平衡,虽然牺牲了效率。就比如一个政府搞了一个大的工程,然后工程失败了,没产生任何效益,但这个过程实际上的损失并不多,因为工程税收带来了税收,工程中的利润到了人民群众之中,产生了消费。从这个角度看,不过是增加了一些少量的资源浪费,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但人力资源许多时候都是浪费的,消费的,影响没有那么大。
▍五、行业未来发展的几个观点
我们首先认为环保进入了下半场,存量市场的更新改造,其他领域的新增市场,全球化的新增市场是主要的市场。那么在这个大的判断下,我们还有哪些因素要重点考虑呢?
1,宏观问题,政府,国企与民企的关系慢慢理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坚持市场化。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就可以坚持现代化管理制度。当局在尊重科学方面从来都是坚定不移的,有些事情把握不准,可以放一放,但大方向是非常坚定的。所有的企业,包括国企最终都要提高效率,能提高效率最好,不能提高效率就要改革,就要开放。过去一段时间,中国释放了一部分政府国企职能给企业,这部分促进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比如环卫行业市场化,是个大的改革,直接把一块政府业务市场化。事实上,凡是政府的业务,一旦打算市场化,都有一波提升的空间,比如供水排水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这个问题会导致未来环保行业整体格局变化。在鼓励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个是金融问题,金融这个东西还是比较复杂的,简单的市场化会造成很大的问题,还有几个就是企业的短视行为,在环保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有些企业在有些地方做得不好,过于逐利,实际上这不是环保行业的问题,所有的企业都是这个问题。这个我们国家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清晰的思考,就是民营企业是有利的补充,国企要做大做强,巩固发展。民营企业要做专新特精。过去一段时间,环保企业的问题,就是一个是金融滥用,一个是效率低下。好处是其韧性十足,建立了一些好的基础设施。
在这里,我们必须看到并承认民营企业的短视。这里面既有我们国家资本市场不成熟的特征,也有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一批企业家成长了,倒下了,实际上这些大的环保企业家与传统行业的企业家是不一样的,他们并非做产品出身,他们也不是纯粹的做技术出身,他们也不是做管理的出身,本质上资本市场和战略定位是他们的主要推动因素,而对资本市场的理解偏差,缺乏闭环的系统思维,又是他们的失败的核心原因。
很遗憾这个行业并没有培养出什么像样的大企业家,这里有很大环境的因素在里面。在企业高速发展的时候,技术的重要性不大,管理的重要性不大,产品的质量重要性不大。加上国家PPP项目的不成熟推进,资本市场的盲目扩张,这些一方面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风险。本质上任何有效的发展都是允许一定的风险的,而环保的问题在于过了,这个过了跟几个特殊因素有关。一个就是2010-2020年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资本市场不成熟扩张有关。还有一个跟几个核心带头的企业家有关,他们的特点是战略眼光高,发现了商机,胆子够大,但对企业经营管理比较忽略,对资本市场的理解很浅显,没能很好地利用资本市场。有一些企业家比较保守,就错过了机会,有一些企业家胆子大,最终玩得失败了,只有少量的转身退出,形成闭环的很少。
国企在这里面前期跟随,后期逐步跟上。接过了火炬,也符合国家发展的政策。民营企业试水,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继续做,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国企来接盘,一个是发挥资金成本优势,一个是给民营退出的机会。我们一般认为国企的风控做得要比民企好一些,这个好不是能力的问题,是体制的问题。
所以环保形成了民企前半场,高速推动企业发展,国企后半场,稳固发展的大的格局。后面无论国企怎么发展,国企是不会做产品的,国企也不愿意做运营,国企想投资,国企做总包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这几个特征就决定国企做环保,产品是外包的,运营也可以外包,投资的风险比较大,工程能力比较强。投资工程这块不大会像过去那样,由民企主导,可能会由国企主导。而国企运用资本市场的能力一般,杠杆可能会小些。
2,金融市场的变化,缓慢地成熟。
我们认为过去环保行业的发展,总体上是在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这个经济发展,既包括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当局的执政要求,同时也包括金融的发展。在宏观大背景下,中国金融也是高速发展,既取得伟大成就,同时也有存在很多问题。从微观层面上看,我们认为金融是助推环保的重要手段,后面我会详细地讲。但从宏观层面看,经济发展必然带来金融发展与金融混乱。
未来金融要怎么发展呢,还是遵循几个规律,不能太快,超越国家的经济水平,要结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另外从风险角度看,也要控制金融的发展。简单的金融产品我们要大力推进,复杂的金融产品,我们要谨慎地推进。金融的复杂度决定着我们不可能放开,谨慎的展开金融创新本身就是科学的决定。
对于环保的影响,我认为会比较小的。因为环保已经过了高速建设发展期,剩下的是存量的整合。这个时候的金融力量,提供的不是建设资金,而是整合资金。资本市场会鼓励各种并购重组。无论将来是国企占据主导力量,还是民企继续保持地位,双方都会不断地加强并购重组。对于一个成熟行业而言,并购重组是有很大的协同效应的,尤其是业务模式完全相同的企业。并购重组在行业高速发展的阶段并不适用,因为高速发展阶段的时候抢市场是主要工作,而增量市场没了,就要重视存量市场。我个人的经验看,存量市场的提升改进,空间是非常大的。
并购重组要有几个基本的能力,一个是投资判断能力,这里面包含战略能力。这个能力很重,决定着投资并购的水平,因为投资并购本身是市场化的,是存在很大差异的。第二个就是管理提升能力,每个企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对企业运营能力的提高。第三个是资本运用能力,成熟的并购还是要借助杠杆的力量,能够熟练运用资本,才会推进行业的并购重组。
3,国际形势发生的变化,波动会加大
短期看是疫情,中期看是中美对抗,长期看是中国怎么领导世界。我们如果认为在2035年左右,中美形成稳定的格局,由竞争转为合作,共同领导世界的新局面的话,按照这个逻辑,我们未来13年左右的战略应当是什么?另外一个问题就是2035年假设我们实现了两强争霸的局面,后续会怎么发展呢
2035年可能达到平衡,但之前一定是激烈的不平衡,这段时间一定是加强领导,政治稳定。经济要保持增长,保持韧性,一方面要加强政治稳定,一方面要继续发挥民企的活力。我们有一个总体认识,就是过去20年,民营经济,市场经济高速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绩,我们从来不否认过去20年的发展,但是我们现在提前意识到形势的变化,竞争格局的变化,需要国企加强力量了。各种改革要进一步加快,只有这样才能应付竞争。
投资拉动经济这是短期的必然选择,加大各种投资力度。中长期看,内部的稳定消费,提供一个发展空间。最终靠输出产品技术,逐步领先。
这三个方面,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是短期最有利的法宝,实际上我们过去很多超前建设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任何建设投资在中国的人口和经济支持下,都会产生巨大的收益。保守的消费理念,也让我们积累了足够的力量。
中期看,基础设投资在未来一段时间会遇到瓶颈,这是必然的,因为我们该建的许多都建设了。环保行业尤其是这样,我们基础设施完成率一定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再之后的建设,边际效率大幅降低。未来的环保可能是更广泛的环保,融入到基础设施领域的环保。
长期看,中国的环保经验是可以输出的。环保是应用学科,是复杂的经验学科。无论是设计还装备,运营,我们都具备输出的能力,我们在许多方面跟发达国家比不但没有劣势,还有优势。
▍六、环保行业发展的空间
对于环保行业看,存量的提高效率,永远都是机会,但这块靠的是实力,不是战略机遇了。战略的核心是选择一个蓝海,战略越简单越高效,容错率越高越好,如果以这个角度看,传统的环保已经没有了过去20年那种重大且简单的战略空间。未来二十年可能空间更大,但应该是复杂的市场机会,跟多个行业协同的机会,而基础设施投入建设也有可能有新的机遇。
我们认为传统的环保已经完成了80-90%,还有10-20%的增量。另外存量理论上讲在20年左右的时间需要一轮更新改造,同时环保的衍生业务可能是个翻倍的概念。从这几种叠加来看,我们认为新的增量空间还是很大,只是更加散了。国家会继续支持环保建设,但各种措施落地性难度就很大。
我们知道前几年搞了垃圾分类,后来受到疫情冲击影响很大,但是我们发现这个新的市场,实际上盈利空间很小,商业模式不成熟,不能形成战略机会,未来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市场大,但不一定能形成商业机会,或者商业模型很复杂,难以形成简单的市场。
未来可能一个大的机会,就是点面治理的山林湖草沙的治理,另外跨省的治理可能会有些。过去都是地方再搞,地方的搞完了,可能就要跨区域的搞整体的,而中央整体的资金相对充裕,是个好的机会。比如一些大河大湖,一些大型水利工程等。城市建设的更新改造也可能是个机会。
存量中,稳定的业务,会逐步形成品牌。一些细分领域也会形成一定的品牌。关于信息化这个,其实过去十年做得并不好,但也有进步,我认为这块是个空间,一个是技术上不断迭代,一个大企业不断被打通,现在是需求有,技术产品有,但都没有打通。一个原因是项目刚建成,还有就是大型企业的惯性思维不愿意打开,这个主要看改革的速度。
品牌产品,技术外包服务公司这类的企业就会发展。过去许多产品公司,本质上是不愿意加大研发,总是想寻找各种机会进行营销,新市场花了太多精力,产品核心竞争力上的投入少了些,成长就遇到了瓶颈。
过去十年的问题,在于大企业依靠资本市场突飞猛进,小企业跟着吃肉喝汤,也没有时间精研技术。小企业的战略,应该是不断切换赛道,把握住大客户的机遇,积极利用资本市场。
现在大企业由民营变成了国企,一样需要建设,但行业要洗牌。另外细分领域逐渐有了些企业,有了些品牌,他们会逐步做大做强。就是在开始阶段,基本上没有什么竞争,行业机会很多,从投资上看,其实是没什么投资机会的,或者投资机会很难把握,而一旦行业进入成熟期,资源就会向成熟企业靠拢,企业间的竞争就会加剧,整合就会来临,企业就会不断的更新做大。
环保行业在不断成熟,会慢慢拥有成熟行业的特征,这个特征体现在投资的风险控制上,产品的品牌化,技术的创新上,以及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上。从这个角度看,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来源 : 侯铁成谈投资并购 作者 : 侯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