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氢”装赴新程!绿氢制造获或将成为下一个投资“风口”

发布日期:2022/12/8






       今年以来,随着各地氢能政策不断加码,企业和投资机构布局氢能领域的积极性持续升温。




       业内统计显示,氢能产业发展需要突破投融资瓶颈,2030年氢能领域的直接投资缺口或高达7000亿美元。




       事实上,2017年是中国氢能行业投资的分水岭。在此之前,该领域每年投资不到10笔,总额不超过15亿元。此后,行业投资保持在每年25起左右,投资金额逐年走高。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底,今年以来,已完成的非上市氢能企业融资事件达21起,总融资金额超30亿元;A股上市氢能企业增资达3起,总募资金额超16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融资聚焦于以燃料电池为主的企业,绿氢制造投资比例逐步上升。 





       燃料电池成投资重点




       据统计分析,21家获融资企业详情分别为:燃料电池相关企业达16家,储氢端1家,制氢端4家。




       其中,今年获融资企业中B轮融资仅有6家,其余均处于首轮或A轮融资阶段,且技术研发是资金使用重点。




       例如,成立于2016年的浙江氢途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研发与生产氢燃料电池系统,此次融资的1.24亿元主要用于加大研发力度、建设研发中心等。




       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研发出第三代150kW的大功率金属板电堆,其B轮融资过亿元,主要用于新一代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及核心部件的研发、制造及装备技术提升、补充经营流动资金等方面。




       一位业内人士时表示,当前氢能产业属于导入期,技术迭代速度快,因此需要资金投入研发,大规模扩产尚需时日。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氢能融资涌现了超5亿元的大项目,均由长城控股集团子公司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摘得。该公司获得了A、B两轮融资,总规模高达14.5亿元,A轮融资后,该企业估值达40亿元。




       然而有氢能企业人士向记者反馈,“今年融资特别难”。涌铧投资工作人员表示,此种情况与风险偏好有直接关系。“首先,当前经济环境下行,风险偏好升高;再者,若企业‘背靠’大国企、上市公司或行业影响力强的创始团队,易得到融资;若‘三不沾’的创始团队则不易被资本市场关注。”




       在天使轮融资方面,千万级战略投资是起步规模。上海济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思伟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均获千万级投资。其中,济美动力创始人是同济大学燃料电池创新研究所所长,团队成员多毕业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思伟特新能源的创始人胡浩然来自清华大学,且在潍柴动力任6年的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某种程度上,氢能行业融资圈“马太效应”愈发显现。




       一方面,在赛道上处于技术领先的企业融资规模持续高增。例如,膜电极日产能超24000片,良品率为99.4%的鸿基创能再次获得3亿元的B轮融资;国内少数同时具备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和膜电极量产能力的爱德曼氢能已完成4亿元的B轮系列融资。




       另一方面,老牌资本方更是对头部氢能企业“频频出手”。2020年2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孵化出的氢晨科技获得申能集团的A轮融资,IDG资本紧随其后进行B轮融资,且在重塑集团、捷氢科技等投资方中屡见IDG资本的身影。




       上市氢企加速融资 




       为了保证在氢能领域“攻城略地”所需的资金丰裕,各地资本市场亦成为氢能企业所依靠的融资高地。




       10月20日,A股上市公司东宏股份披露定增方案,拟募资5.85亿元,投资于年产7.4万吨高性能复合管道扩能项目、新型柔性管道研发(氢能输送)及产业化项目等;并与浙江大学、东海实验室签订共建协议,开拓输氢管道在可再生能源制氢、氢储能、氢化工、氢冶金及氢进万家等领域的应用。




       紧接着,10月21日晚间,另一家A股公司美锦能源发布公告称,为了推进向氢能源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正筹划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11月16日,京城股份发布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1.72亿元,用于氢能前沿科技产业发展项目、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




       “氢能第一股”亿华通为了推进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研发等项目落地,再次赴港上市募集资金。据统计,该公司自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交易,共进行了7轮融资,金额达26.09亿元。




       需注意的是,自今年6月以来,氢能企业涌现“IPO潮”。治臻股份、国富氢能、捷氢科技纷纷“闯关”科创板,亿华通与国鸿氢能则赴港股“鏖战”。




       其中,治臻新能源拟募资12.21亿元,6.71亿元用于扩建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生产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年新增金属双极板产能1200万片。招股书中披露,最近三年治臻新能源已累计为客户供货超过150万片金属双极板,2021年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




       此外,氢能赛道也涌现跨界热潮。




       10月23日,总市值近1000亿元的全球能源电力建设巨头中国能建发布公告称,拟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资不超150亿元,用于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综合能源项目,包括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项目。




       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资本”)则与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签署增资协议,宣布战略入股舜华新能源,布局氢能装备领域。不仅如此,中石化资本设立的恩泽基金与内燃机巨头康明斯按50:50的比例成立合资企业,康明斯恩泽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攻可再生能源制氢方向。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大多用于建设产线或生产基地,进而降本将成为可能。当前,虽许多上市公司氢能业务处于暂时亏损状态,但我们看好该行业,整个市场的收入与风险渐渐达到平衡,预计未来两年内会盈利。在当下节点投资,未来的收获是丰厚的。”涌铧投资工作人员表示。




       绿氢投资受青睐 




       然而,绿氢价值虽有目共睹,但如何推广使用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甚至成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用风能、光伏制绿氢,再制成便于运输的绿氨,在这个过程中价格锁定和长期协议达成困难,影响了绿氢规模化生产和从金融机构获取融资。”红杉中国创始人沈南鹏在公开场合指出,“这就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寻找产业和金融解决方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集团企业可以迈出更大的步子,提供更加多样的资金支持。”




       当前在绿氢制造端,上百亿元的投资已不足为奇。9月2日,山东潍坊寿光市正式启动“逐日阳光·绿氢全产业链首发区——潍坊寿光中未太阳能高效制氢项目”,该项目总占地2.8万亩,计划投资300亿元,年产25万吨绿氢。




       无独有偶。11月24日,宝丰能源发布《关于内蒙300万吨/年烯烃项目获得环评批复的公告》显示,将投资478.1137亿元,计划18个月建成投产全球单厂规模领先的“绿氢+”煤制烯烃产业基地。




       作为能源化工巨头,宝丰能源对绿氢情有独钟,该公司董事兼总裁刘元管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加快太阳能电解制氢储能及应用项目建设,最终形成年产百亿标准立方米、百万吨绿氢生产能力,成为全球最大的绿氢生产厂和供应商。




       华宝证券指出,我国氢气稀缺,大部分氢气取自化工又应于化工,少有剩余。而在燃料电池汽车高速推广下,氢气是命脉。且冶金、化工、医疗、发电等多领域均大量应用氢气,其消纳渠道多且广。




       这意味着,未来绿氢投资热度仍会持续高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