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共建新未来!电力行业需要深度融入新基建

发布日期:2023/3/17




      202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7大项新基建,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每一项新基建均与之息息相关。“双碳”目标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能源领域排碳占比高,践行低碳,电力行业需要充当排头兵。实现碳中和需要从能源供给与消费侧革命入手,而其具体手段是电力行业融入新基建。


     调整能源供需结构,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103亿吨,占全球碳排放将近1/3;其中,燃烧石油碳排放15.4亿吨,燃烧天然气碳排放6亿吨,燃烧煤炭碳排放72.6亿吨。2021年碳排放量达到114.7亿吨;2022年第二季度碳排放量下降了8%,减少了2.3亿吨。我国每年出口贸易中产生的“碳顺差”至少超过10亿吨。可见,“双碳”对于我国来说是一场硬仗。


      从能源供给侧来看。2022年底,我国发电装机25.6亿千瓦,其中煤电装机占全球超50%,煤电发电量占全球52.2%;风光发电装机达到了7亿千瓦,风光发电量达到1.19万亿千瓦时;风光电量本国占比中,德国33%,英国28%,欧盟19%,澳大利亚17%,我国12%。可见,我国需要加大投资风力发电、光伏与储能。


      从能源消费侧来看。高铁每小时按照350公里的速度,消费电能9600千瓦时,高铁的发展是“以电代油”,逐渐取代近距离城市之间的飞机航班。我国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099万辆;唐山市已经对4700辆重型运输卡车改造为电动式,实现“以电代油”;许多城市公交车改造为电动式;海南省2030年停止燃油车的销售。


     发展“特高压”新基建,助力国家能源低碳安全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等,主要包括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的建设。


      我国大西北的荒滩、沙漠、戈壁滩,西南的大江大河等,可以充分开发清洁能源。“十四五”电力规划中,青海开发光伏4580万千瓦、风电1650万千瓦,即新能源发电6230万千瓦;宁夏开发12个风电百万千瓦基地,5450万千瓦风光并网;甘肃开发3853万千瓦风电,4169万千瓦光伏,即新能源发电8022万千瓦,打造千万千瓦“风光火储输”基地;新疆开发3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基地,2个120万千瓦抽蓄电站,新能源发电6752万千瓦;内蒙古开发新能源1.35亿千瓦。


      我国的能源规划方式是“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建立大市场”。金沙江等地开发大型水电基地;酒泉等地开发9个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青藏高原等地开发大型光伏基地。通过特高压新基建,实现“西电东送,北电南供”,2025年实现跨区跨省送电3.6亿千瓦;2035年跨区跨省送电5.5亿千瓦;2050年跨区跨省送电7.4亿千瓦。


     发展“工业互联网”新基建,助力能源资产提质增效


     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灵活性,进化能源的生产方式、供应方式和消费方式,提升清洁能源在生产端与消费端的比重;打通各节点、各主体间的服务流、信息流、资金流,实现大网与分布式微能网双向互动,实现覆盖能源生产、传输、交易、消费多环节即时感知与监测;利用各类能源信息的共享,发掘能源大数据价值,实现能源系统动态优化。


    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一个区域内的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多种资源,实现异质能源间的协调规划、优化运行、多能转换、交互响应,满足客户多元化用能需求,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整合一个园区内的综合能源服务,实现天然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微网、储能设施、电动汽车充放电等的互补互济,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降低能源生产成本,提高能源消费效率。


    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线路/变电站运行状态实时感知,隐患实时监控,故障自动定位、自动隔离,精准抢修、主动检修,减少停电次数和停电范围,实现配电线路变电站智能检修;对温度、湿度、水位、气体,通过传感器全面感知,数据传回中心,发生变化时自动报警,不需运维人员进入隧道监测,实现电缆隧道智能监测;主变/环网柜/杆塔,内置传感器,设备状态实时感知,数据远程回传中心,实时防破坏防盗窃,实现设备资产智能管理。


     发展“人工智能”新基建,助力能源绿色低碳


    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对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电厂可以实现远程预警、分析、诊断、优化和调度;通过持续学习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形成设备预警、设备诊断、能耗分析、自动品质评估、燃料分析、负荷优化、技术监控,帮助电厂降低煤耗,提高设备可靠性,满足环保要求,获得经济效益。


      风能、太阳能具有间歇性,其发电取决于天气条件,如风吹或阳光照射,一旦能源需求激增,新能源不一定能满足需求,需要一种可以确保供需始终处于均衡状态的智能技术,来解决能源供需的精准预测。


     电力的稳定是依赖于发电侧和用户侧的供需实时平衡,通过智能技术构建“虚拟电厂”,即聚合各类可控负荷、分布式发电资源、储能等,针对分布式资源,快速响应,实时协调控制,实现精准的需求侧响应及调峰调频服务等。将分布式能源聚合为可控的负荷资源,通过“虚拟电厂”调配电力资源,可以参与电力现货交易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实现资源价值充分利用。

 

     可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把分散在不同空间的小型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装置、储能电池和各类可控制(调节)的用电设备(负荷)整合集成,协调控制,对外等效形成一个可控电源,辅助电力系统运行,并可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同时优化资源利用,维护用电稳定与用电安全。


     发展“电动汽车充电站”新基建,助力能源行业节能减排


     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除了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正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补齐县城、乡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快实现电动汽车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


     电动汽车充电站作为“新基建”,可以发挥聚合分散电动汽车的功能形成聚合商,参与现货市场购售电,获得价差收益;聚合商还可以基于电网公司代理工商业购电价格表,充电站基于其峰谷电价价差,获得价差收益;参与调峰市场,消纳新能源,获得调峰市场回报,以及消纳绿电获得绿证;参与用电高峰阶段的顶峰,获得备用市场价值;顶峰时减少煤电顶峰,减少煤电发电量,获得减少碳排放价值。电动车充电聚合商获得的回报需要转换成给电动车客户的分时电价。


来源:经济参考网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