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光伏+交通重塑行业格局!西部新能源产业大有可为

发布日期:2023/6/27


       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习近平总书记


       23年前西部大开发号召东西协作到西部闯出一片天地。2023年后在国家“双碳”战略指引下“到西部去”已成为新能源产业的优先选择西部地区新能源发展天地宽广。


       自然+政策优势叠加 西部新能源产业大有可为


       “十四五”是我国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消费需合理控制,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能源系统亟待建立,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需加快形成,转型任务更加紧迫,对发展新能源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人烟稀少,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占全国资源总量的70%以上,风力资源占85%以上,太阳能资源占90%左右。据测算,利用西部国土面积的1%,即约1亿亩荒山、荒滩、沙漠、戈壁等非耕地打造国家西部新能源基地,每年发电将可达到10万亿度。随着光伏转换效率的提升,这个数字还会增加。


       西部大力发展新能源不仅有资源禀赋的支撑,更有国家政策的护航。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要以风光资源为基础、以灵活调节电源为支撑、以特高压输电通道为载体,在内蒙古、青海、甘肃等西部北部的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建设一批生态友好、经济优越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在国家政策引领下,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不断向西部聚集,向西部拓展。西部地区正成为新能源建设主战场,一批又一批横亘东西、连接南北的新能源项目加速落地。


“西进”势头迅猛 西部崛起千亿级风光产业链


        青海、内蒙古、陕西、宁夏等西部省区的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均重点着墨于新能源产业的布局,这背后是西部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链崛起,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西部快速增长的发展密码。新能源革命为西部带来了光伏、风电等产业的整体发展。



       总体来看,新能源产业主要有动力和电力两大主线,前者聚焦新能源汽车,后者聚焦能源电力系统的改造升级。这两大主线下,各地纷纷“追风逐日”,中国风力、光伏发电机装机容量快速提升。



       2.3亿千瓦的数据,在现实中的具象化,正是风力发电风车和太阳能板拔地而起,一批批大型风电、光伏项目在全国各地开工建设,尤其是西部地区,获得了产业重塑的新机会。


       新能源产业发展将能源范畴从传统的化石能源、水力,向风、光资源延伸,为区域经济再平衡提供了更多可能。西部资源得天独厚,风电、光伏产业所需要的广袤土地、强劲风力和充沛的太阳能等地理要素都十分集中。在高市值、高营收龙头企业的拉动下,西部新能源产业展现出了更强的发展潜力。


       相较于“沙戈荒”风光大基地主要依靠煤电作为调节电源,水风光一体化是一种更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方式。6月25日世界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将在水能和风光资源富集的雅砻江中游区域并网发电。水风光一体化开发能发挥多大综合效益?如何科学有序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建设?一起走进雅砻江流域寻找答案。


       新能源开发消纳有新解法


       在海拔4600米的川西高原上,上百万块光伏板迎着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今年6月份,这个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柯拉乡的光伏电站,将通过输电线路接入不远处的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实现光伏和水电“打捆”送出,首次将全球“水光互补”项目规模提升到百万千瓦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要。



       “今年6月份至10月份是迎峰度夏关键时期,如果加上即将投产的柯拉光伏、腊巴山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创新开展雅砻江两河口—柯拉水光互补调度运行,同期发电量预计还将再增加9亿千瓦时,雅砻江流域清洁电力保供能力将超过500亿千瓦时。这个电量足够1600万个家庭全年使用。”面对即将到来的夏季用电高峰,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集控中心副主任魏鹏显得更有信心。


       水风光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有望进一步增强可再生能源保供能力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动力。风电、光伏靠天吃饭,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风电一般呈现白天出力小、夜晚出力大,冬春秋季出力大、夏季出力小的特点;光伏则白天出力大夜晚无出力。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会对电网安全造成冲击。而水电,尤其是具有年调节大水库的电站,通过优化调度和水电机组快速灵活调节,可将随机波动的风电、光伏发电调整为平滑、稳定的优质电源,有效破解风能、太阳能开发难题。


       拿柯拉水光互补项目来说,两河口水电站的水轮发电机组可以根据光伏电站出力变化,实时调整,将水电和光伏发电“捆绑”在一起,形成稳定的电力接入电网。两河口水电站拥有四川省最大的水库,可以把自上游来的水都存在水库里,想发多少电就放多少水,平抑光伏电站发电功率的波动。


       水电像一根强有力的杠杆,撬动更多的新能源开发。“一般常规水电可配套开发相当于自身装机规模1倍至1.5倍的新能源,抽水蓄能可将这一数值提升到3倍至4倍。”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总经理郭绪元说,雅砻江干流常规水电技术可开发容量约3000万千瓦,水库总库容大,抽水蓄能站点众多,调节性能优异,流域光伏风电资源丰富,可形成总规模超1亿千瓦的水风光互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


       水风光一体化开发还可提高已有输电通道利用率,促进电网电源同步规划建设。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战略发展部主任周永表示,雅砻江流域已建水电项目配套建设了特高压输电通道,可利用通道富余容量带动周边新能源开发,大幅提高输电通道利用率,减少建设成本。同时,基地内新建水电、抽蓄项目可推动新输电通道建设,破解制约风光新能源开发的送出消纳难题。


       2023年4月份,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推动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规划,建设雅砻江、金沙江上游等流域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专家表示,以社会成本最优模式开发雅砻江流域风光新能源,可以更好地协同网源建设,实现全流域水风光一体化优化调度,并为全国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开发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选择条件合适流域优先开发


      目前,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尚处于探索阶段。早在2015年,装机85万千瓦的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全部建成并网发电。2016年11月份,通过该电站实现了青海清洁能源首次跨区外销。


       有了龙羊峡的范本,不少流域都打起了水风光互补发展的主意。但直到2022年7月份雅砻江水光互补项目——柯拉光伏电站开工,才再次刷新了水光互补电站规模的世界纪录。



       以此为起点,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建设开始提速。去年11月份,装机117万千瓦的凉山州扎拉山光伏电站取得备案。12月份,装机120万千瓦的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项目开工建设,这是全球最大的混合式抽水蓄能项目,也是全国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中首个开工的混蓄项目。项目的开工建设,对水风光一体化综合开发具有示范效应。


       水风光一体化开发,水电是载体。围绕水能开发,我国规划了包括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怒江、乌江、长江上游、黄河上游等在内的13大水电基地。


       诸多基地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流域优先开发?“水风光一体化的实质,是将流域水电基地升级改造为流域可再生能源综合基地。”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首先流域范围内风光等新能源资源要丰富,且地形条件好、场址分布集中;其次流域调节能力要强,且规划新建水电项目较多。对于流域调节能力,主要看水库调节库容和抽水蓄能规模。如果两个条件都具备,就适合先期开展水风光一体化建设。比如雅砻江、澜沧江、金沙江上游等都可作为先期示范。



       为适应水风光一体化开发,新建水电站在规划时也要作出相应调整。王金国表示,要重新对规划水电站的装机容量进行深化研究论证,通过优化水电站装机容量来提升调节能力和电力支撑能力,带动更多新能源开发。同时,要研发互补调节性能强、安全稳定性更好的水电机组。


       对于已建成的水电站,又该如何挖掘调节潜力?“二滩水电站目前发电利用小时数已经接近6000小时,对于电网来说互补调节空间减少了。”为配合新能源开发,如果能适时进行扩容改造,就可以提高新能源互补的比重,且对电网的灵活性、安全性、可靠性作出更大贡献。“不过扩机将增加电站建设运行成本,需要国家出台电价政策给予支持。”


       新能源资源配置问题待解


       一滴水发18次电,这不是科幻故事。


       作为西南地区唯一建成的大型“龙头水库”,总库容超过100亿立方米的两河口水库可以在汛期将上游的洪水储存起来,在枯水期放水发电。在两河口水电站下游,雅砻江、金沙江和长江干流上共有18座水电站。通过两河口超级水库的补水发电,这些水可惠及两河口及下游所有水电站,相当于两河口水电站汛期拦蓄的每一滴水,都可以保留到在枯水期发电18次,这就极大增强了流域水电的调蓄能力,可以为整个区域内风光新能源电站提供互补调节。



       不过,受制于征地移民、收益分配和电价机制等因素,我国龙头水库建设速度较为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风光一体化综合效益的发挥。王金国透露,西南其余水电基地的龙头水库都没有建成,由于坝高库大,龙头水库投资额巨大,从单一工程建设角度看经济性较差。需要出台补偿机制等支持政策。


       新能源资源配置分散化是水风光一体化的另一大堵点。当前,风电、光伏项目开发建设分保障性规模、市场化规模两类,每年新能源新增装机以保障性规模为主。纳入保障性规模的项目,采用竞争性配置,由电网企业承担消纳任务。业内人士透露,考虑到竞争性配置要求,各省市会将新能源指标分拆成很多个小项目,呈现出破碎化开发的局面。由于电站业主众多,开发进度、开发效率、开发质量等都较难控制。


       “最大的困难在于新能源资源分配政策。”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新能源局局长高鹏说,现在风电光伏资源采取市场化配置,各家企业对于新能源资源的争夺非常激烈,大幅增加了水风光一体化开发的难度。目前,“沙戈荒”大基地多由单一主体牵头统筹、多家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取得了良好成效,希望在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开发中也能探索类似形式。


       联合调度问题也是水风光一体化的制约因素。随着风光等新能源大量投产,电力能源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水风光协同运行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除了雅砻江外,其余流域中水电站呈现多元业主开发局面,调度协调、信息共享存在困难,如何结合当前能源结构、用电形势,优化开展梯级水库联合调度,最大化发挥水风光一体化运行效益,仍面临较大的挑战。



       专家表示,水风光一体化建设不仅需要国家层面政策引领、统一规划,也需要地方和电网公司分别在风光资源获取、水风光一体化调度管理方面给予支持,以便更好地支撑水风光一体化运行实践,探索可复制的一体化运行模式,推动全面发挥不同清洁能源的协同作用,助力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光伏、风电产业的格局正在重塑,西部从产业链上游材料为主的格局,逐渐向下游延伸,产业聚集、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光伏、风电的制造产业正在经历“西进”。


      通威、隆基、晶科等光伏龙头企业除了对本省的投资之外,其在全国的布局也偏重西部地区。如通威近两年频繁投资西部,高纯晶硅项目落地内蒙古包头、四川乐山、云南保山;隆基绿能在云南和宁夏的基地是其在国内最大的两大产业基地。产业的聚集,进一步吸引着众多光伏公司在西部资项目和生产线,天合光能、协鑫科技、TCL中环等公司也在西部有所布局。


       如今,西部一些曾经荒芜的地区,鳞次栉比的太阳能光伏板形成“蓝色海洋”,高耸的风车如“白色森林”般拔地而起。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企业不断“西进”,新一轮新能源领域的西部大开发正在精彩上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道路交通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截至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形成覆盖广袤国土的以公路网和铁路网为主的规模庞大的陆路交通系统与配套设施,路网总里程超5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里里程超14万公里。


       然而,我国陆路交通系统运行严重依赖电网,尤其是西部弱/无电网地区的公路能源供给匮乏,一旦电力系统出现瘫痪,可谓“寸步难行”。此外,作为主要“碳源”之一,交通运输排放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约10.4%,是节能减碳的主要战场之一,交通运输领域实现低碳转型意义重大。


       经济社会安全稳定运行离不开高弹性的交通网,提升交通网弹性的根本绕不开交通能源结构的变革。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光伏作为一项相对成熟的技术,是提高交通弹性,构建清洁、绿色和高弹性的交通能源系统的重要途径。” “光伏+交通”不仅能够响应国家节能降耗的发展要求,也对降低交通运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以及盘活交通领域闲置资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革命,是落实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粗放发展方式、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政策利好,多地发文鼓励交通+光伏


       近年来,随着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光伏不得不“上山下海”找寻出路,“光伏+”应用场景愈发多元化,意味着光伏在交通领域的渗透率也在逐步提高。


       光伏在交通建设中的巨大潜力被人们发现后,二者的融合发展在政策上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鼎力支持,大大小小的文件层出不穷。在国家层面不遗余力按下“快进键”后,各省市地方政府也纷纷响应。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0月1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高速公路边坡光伏发电工程技术规范》(DB37/T 4516-2022),成为全国首个“高速公路+光伏”的标准。接着山西也出台利好政策。该标准是在现行光伏发电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下,根据高速公路特点制定的,综合考虑了高速公路行车对边坡光伏的技术要求,具有安全、环保、美观、经济的技术特点。标准规定了边坡光伏发电工程的项目选址、施工交通组织、监控测量、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等技术要求,内容详细、全面、完整,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操作性。巅峰能源汇总了几种较为普遍的应用模式:


       光伏+高速公路


       作为“光伏+交通”的典型应用场景,光伏高速公路就是利用高速公路沿线的边坡、加油站、服务区、道路隧道隔离带、停车场遮阳棚等闲置土地资源,布置光伏组件及配套储能设施。因为高速路无遮挡,安装光伏的环境条件良好;且高速路本身配备声屏障,将光伏声屏障代替传统声屏障,不但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而且还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不久的将来,以光伏高速公路为主导的新型道路交通系统或将成为新的能源中心。


       伏+服务区


       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场地或附近建设运行,以用户侧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网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



       今年5月,由新疆交投集团投资建设的羊塔克库都克服务区分布式光伏科技示范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已投入使用。项目光伏装机规模约为554.4kWp,储能为1200kWh,项目实施后每年节省标准燃煤约291.8吨,减排二氧化碳约727.3吨。该项目是新疆公路交通行业第一个"交通+绿色低碳”分布式光伏项目,首座采用能量管理系统(EMS)的分布式光伏微网电站,通过对新能源发电、储能、负载用电进行实时监控和统计分析,可以随时通过手持、电脑等终端查看系统运行情况,是对“双碳目标”下交通能源信息化的有益探索。


       光伏+高铁站


       2022年9月,合杭高铁湖杭段开通运营。作为湖杭段最大的新建车站,杭州西站总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相当于70个标准足球场,获得了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车站充分利用屋顶空间,布置了面积达1.5万平方米、装机约3兆瓦的光伏电池板,预计年均发电量达231万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30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300余吨。



       同年6月,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北京丰台站开通运营,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是国内首座双层车场设计的车站。屋顶光伏是北京丰台站的特色之一,充分利用6万多平方米的屋顶,布置了装机约6.5兆瓦的光伏电池板,预计年发绿电700多万度,为站内照明、取暖、制冷、通风、客运电梯及冷库等提供绿色能源。


       光伏+地铁站


       上海地铁龙阳路基地光伏发电项目由上海地铁新能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于2019年底并网发电,包括龙阳路地铁站在内,上海地铁已有10个车辆基地完成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总装机量合计约24兆瓦,年均发电量约2300万度。



       光伏+机场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始终贯彻绿色建设理念,高效利用各种能源,其中可再生能源总量占机场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0%以上,是目前全国运用可再生能源比例最高的机场,被誉为“绿色新国门”。可再生能源主要应用在停车楼顶、货运区屋顶、公务机库、能源中心完成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建设;在蓄滞洪区周边、公务机楼、飞行区服务设施建设浅层地热利用设施;在污水处理厂配置污水源热泵等区域。



       其中,飞行区北一跑道铺设的光伏系统,是中国首个民航系统跑道周边的光伏系统。在机场货运区、东跑道、公务机区三块区域建设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将一次性开发建成,年均发电量达到610万度,约占机场总能源使用的1%。该系统开辟了“光伏+机场”创新应用的新模式,对未来民航领域进一步推进光伏应用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光伏+车棚




       光伏+车棚”是将光伏和车棚顶结合起来,利用停车棚的闲置面积,在工厂园区、商业区、医院、学校等建设光伏车棚,可解决露天停车场夏日车内温度高的问题,发的电除了供给车辆使用外,多余的电量还可以卖给国家,不仅有非常不错的收益,还能减缓城市的用电压力。


       光伏+港口码头


       港口是世界经济的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耗能单位和污染源头。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新形势下,国际港口界提出了“绿色港口”的发展理念。“光伏+港口”模式将有效提高绿色电力利用率,降低用电成本,以清洁能源助力节能减排。



       光伏+油船


       中石化首次在加油船上进行光伏发电,加油船项目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小塘,铺设在屋顶表层的组件为建筑物增加了一层隔热层,室内温度可降低5至6度,有效降低空调负荷约20%,大大的降低了能耗成本。



       抢占赛道,企业优先布局


       “光伏+交通”的火热发展引来众多企业的蜂拥而上,不少交通运输企业为之跨界进军光伏领域。


      2020年09月21日,黑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深圳市赛格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建黑龙江省交投赛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东利。合资公司以交投集团高速公路光伏发电项目为落脚点,加快推动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建设,推进光伏组件销售、施工、运营等公司业务,同时导入深圳赛格节能环保技术,逐步培育龙江新能源科技市场,实现企业多元化经营、快速发展。


       2022年7月21日,振华重工与中交产投合资的中交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市临港新片区注册成立。中交产投、振华重工持股分别为70%、30%。中交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将以长三角区域为主,向京津冀、珠三角和成渝地区蔓延,辐射华北、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进一步扩大中交内部资源开发,打造高速公路光伏示范项目,有序完成高速公路光伏资源的逐步开发。


       同年9月18日,山高新能源与山东高速集团签订了《山东高速集团支持山高新能源集团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就此宣布打造“交通+新能源”融合发展新模式。根据协议,山高新能源将根据其控股股东山东高速集团运营管理及未来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情况,建设辐射山东全省的综合能源服务网络,重点发展增量配网、区域配售电、绿证交易等业务。


       广阔市场前景


       “光伏+交通”具有非常强的场景嵌入能力,能够依托闲置土地、屋顶、建筑立面、斜坡等发挥功用,生产绿电,可谓“不占资源,创造资源”。


       据测算,全国交通领域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潜力大概在4.7亿千瓦,其中公路约为2.9亿千瓦,铁路约为1.7亿千瓦,水运约为1千万千瓦。


       根据测算以及技术进步的情况,分布式光伏交通领域的应用可分为三个发展期:2025年之前是起步期,2025-2035年是快速发展期,2035-2050是规模化发展期。近期而言,“光伏+交通”应优先选择铁路客运站、水运交通屋顶、高速服务区、用能需求较大的公路隧道以及具有较好接网条件的高速互通区开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从运营模式来看,主要以交通设施分布式光伏项目自发自用为主,余电上网为辅。


       当下,分布式光伏+交通仍面临跨行业的政策机制壁垒与推进力度的差异。业内人士指出,交通领域的新能源开发建设,涉及交通、能源、交管、环保等多个行业管理部门,在审批、建设、监管等方面存在着大量交叉模糊地带,是目前难以突破的最大外部瓶颈。当前试点示范大多由交通领域为主推动,能源领域对于路域分布式光伏等场景的关注力度相对较弱。


       随着相关领域光伏政策法规不断完善落地,技术标准、经济性不断完善,交通分布式光伏市场将朝着标准化、规模化、品质化快速发展。未来,光伏+交通的融合发展必将成为双碳目标下的大势所趋,一旦“光伏+交通”模式被大面积推广应用,将会成为光伏行业新的应用增长蓝海,蕴含千亿级市场空间。



       光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农光互补电站不仅能最大化复合利用土地资源,还有利于节能减排,能够持续有效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


       光伏发电和农业生产的结合,“一地两用”、“一地多用”,一块土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利用空间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发电,从而实现“农业与发电两不误”,土地综合利用、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关于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意见》)及一些列配套的政策支持下,国内光伏应用市场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全国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以农光、渔光、风光等多能互补方式来建设光伏电站,其项目具备经济性和推广性,有助于缓解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的瓶颈,大有“助燃”国内光伏应用市场之势。


       “农光互补”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无污染零排放的特点,与农业种植有机结合。它既有发电能力,又能为农业种植经济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或者进行一定范围内畜牧,以此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光伏+新农业,一个代表着绿色转型发展之未来,一个代表着国计民生之根基,光伏使最传统的农业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GIRAIN IN EAR


       光伏+果蔬


       将棚顶光伏发电和棚下农业种植有机结合,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作物方面,可以种植航天蔬菜或者是喜阴植物,或者开发特色旅游农业。


       光伏+菌菇


       在空地种植速生植物,对废弃资源循环利用,解决大量固体废弃菌包的环境压力。


       光伏+养殖业


       光伏加养殖业,可以是放养,也可以搭养殖棚,可以养殖羊、猪、鸡、奶牛、肉牛、野兔等,多为食草动物。



       光伏+渔业


       利用鱼塘广阔的面积,在上面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来发电,光伏组件立体布置于水面上方,下面水产养殖,一地两用,利润比单纯水产养殖大幅提高。


       光伏+林业


       林光就是常见的园艺、林木、果树,国家林业局对林业政策适当放开也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这种模式下,适宜种植弱光型、阴阳型花卉苗木光伏大棚,封闭式、敞开式光伏农业大棚。


       光伏+药材


       在一些地方种一些中药材,这些药材都可以跟光伏农业模式很好地结合,部分喜阴中药材适合在阴冷潮湿的山区地方种植。


       生态光伏


       利用荒山荒坡、盐碱地、废弃煤矿区等闲置土地,开发生态光伏,建设光伏电站,可以实现环保、经济效益双丰收,同时还能使这些废弃土地得到休养生息,一举多得。


       光伏+水利


       偏远农村,尤其是山区、海岛,在解决生产、生活用电的同时,推动农村机电排灌、节水灌溉等现代农田水利技术的发展,以实现节省人力、财力、物力、电力的目的。

除此之外,太阳能光伏还有很多其他应用模式,比如光伏公路、光伏地铁、太阳能海洋检测设备、太阳能路灯、光伏市政建筑、太阳能商品、光伏车棚、光伏治沙、太阳能汽车等。




来源: 巅峰能源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