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综合能源服务最需要的创新

发布日期:2019/9/28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处于核心地位。综合能源服务作为集中体现能源“四个革命”的新概念、新事物、新业态,需要哪种形式的创新呢?


      创新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分别对应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模式创新[1],本文也以此为脉络分别介绍下,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技术创新


      改革开放四十年,尤其是近二十年,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总量高居世界第二。同时,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大国间的经济博弈和贸易冲突等因素又使得我国的比较优势逐渐消失,于是很多专家开始寻找我国特定体制下的竞争优势。自然而然的,技术创新首先被想到,又是自然而然的,其作用被无限放大。


      华为成为中国的一面旗帜,但早期的“巨大中华”,华为技术并不是最好的。同样在10年前,海思在芯片上的造诣,也赶不上某芯。所以,今天华为的成功,技术创新肯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否是最关键的因素,还真难讲。


      综合能源服务亦是如此


     1. 首先,不要盲目追求原发性的技术创新。以能效服务为例,数据采集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协调优化技术是三大关键环节。非侵入式传感器、无线通信(Lora、4G等)、数据挖掘等都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完全可以采取拿来主义。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因其通用,故而有一套完备的改进迭代机制,大大降低了后续的升级成本。


      2. 其次,技术集成能力很重要。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普适的技术。开放、共享要求固然是综合能源服务追求的,但是安全、可靠原则也是不能放弃的。以无线通信技术为例,用于虚拟电厂、多能联供等场合时,信息安全是必须要考虑的。综合能源服务商要做的,就是整合不同的技术,削履适足、为我所用。


      话说回来,技术集成能力的提升难道不是创新吗?


      3. 技术创新不是喊的,观念也要改变。举个例子,很多人开口闭口大数据、人工智能,但并没有真正理解。碰到具体问题,还是老一套的创建模型、优化参数等思路。殊不知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数据驱动技术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规避多输入因子、多参数耦合的复杂系统的建模问题。多能流的综合能源服务就是这样的系统。


      二、管理创新


      管理的内涵很丰富,这里局限在流程管理,包括规划、建设、运营等各方面。


      综合能源服务横跨水热电气,纵联源网荷储,包括供应、交易、运维、优化等服务环节,其建设、运营阶段的管理方式不是传统能源行业所能比拟的,大家应该都能理解。今天就谈下规划阶段的问题。


      传统能源供应模式下,不管是电力还是油气,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大到国家层面,小到企业层面,规划先行是必须的(尽管后期往往被轻视,)。综合能源服务面向终端用户,以区域甚至楼宇式为发展重点,规模偏小、分布零散是其特点(相对传统模式)。因地制宜、按需定制将成为综合能源服务项目成败的关键。因此,是否还需要进行自上而下、长篇大论、方方面面的规划值得商榷。借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一些政策的成功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允许试错。


      1. 管理流程创新,相比传统大电厂、大电网项目,综合能源服务的项目审批流程要简化;


      2. 充分发挥基层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他们最了解本地区的能源需求和资源禀赋;


      3. 项目规模不要追求大而全。喊口号时可以高举高打,落地要轻拿轻放。


      三、商业模式创新


      中国有句俗话:锅里有,碗里才有,讲的是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这里,我引申一下:对于包括综合能源服务、能源互联网、储能等新生“业态”来讲,假设他们是“碗”的话,“锅”就是电力市场。为什么这些“业态”生存不易呢?就是因为电力市场还没有建设好,不能做到市场主体众多、交易规则完善、交易品种众多、监管制度规范。


       缺少成熟的电力市场,去讨论商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妄谈”。商业模式的要素很多,每个人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有一个是大家都认可的:客户价值实现,可以简单理解成:为客户实现增值服务。在我国目前的电价体制下,增值服务就是个伪命题。换句话说,目前的电价机制束缚了众多“新业态”服务商的手脚,没有为其提供腾挪闪转的空间。


       或许有人讲,运维服务不需要电力市场呀。电力市场建设的背后是新一轮电改,电改的总体思路之一是“促进公平竞争”[2]。你的运维公司难道没有碰到过相关企业吗?


       我国的电力市场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尤其是现货市场建设,尽管碰到了不少困难和阻力,但相比增量配电网、输配电价改革等,那是相当“顺利”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综合能源服务需要密切跟踪各地市场建设步伐、摸透各地市场规则,做好商业模式创新工作。打好提前量、能做诸葛亮!


       没有电力市场,就不能做综合能源服务了?也不完全是,可以做基于政策的商业模式创新工作。比如本月中旬,江苏监管办先后发布了两个征求意见稿:《江苏省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规则》(征求意见稿)》 和《江苏电力辅助服务(调峰)市场启停交易补充规则(征求意见稿)》,对于综合能源服务都是利好性政策。但相比基于市场的商业模式,基于政策的商业模式存在适用性差、不确定性强的缺点。


        说到这里,我想表达下对储能业内人士(包括储能相关的各级主管部门)的敬佩之情。相比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甚至燃气分布式,储能从未享受政策的雨露。储能业内人士一直在努力,在呼吁政策性补贴的同时,也在不断尝试各种盈利模式,从削峰填谷、调峰调频,再到最近新疆的光储示范项目。尽管大部分效果不理解,但这种商业模式探索精神还是值得称道的。


       总结一下,技术集成创新、管理流程创新、基于电力市场的商业模式创新对于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电力市场那些事儿  作者:郎木晨烟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