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毫析厘!2024年储能市场五大发展趋势
发布日期:2024/3/1
在当下,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迅猛增长,正为储能产业开辟出广阔的市场空间。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与锂电池,这三大新兴领域,已然成为拉动外贸出口的新生力量。这外贸“新三样”,无疑为光伏和储能产业的加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储能赛道,如今正逐渐展露出鲜明的发展态势,预计至2024年,其将呈现出至少五大趋势,引领全球能源产业迈向新的篇章
1、国内现货市场建设提速,推动国内储能厂商的盈利能力,推动储能项目经济性向好。
在2023年的金秋九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手发布了一份历史性的文件——我国首个国家级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规则。这份规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文件中明确提出,要稳妥有序地引导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为此需要设计出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机制。这一机制需与新能源的保障性政策相协调,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此外,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储能和虚拟电厂等新型经营主体也被鼓励参与电力交易,为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随后在2023年的十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再次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这份通知对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总体来看,自2023年9月以来,国内关于电力现货市场的政策频出,显示了政府推动市场发展的决心和力度。预计到2024年,全国多数省区将启动长周期结算试运行,其中进展较快的省区甚至有望直接转入正式运行。
随着这些地区经验的积累和推广,预计到2024年,国内储能项目盈利的政策基础将趋于完善。这不仅意味着储能项目经济性的改善,更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的成熟度和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国内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正步入快车道,为储能行业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2、成本优势成为竞争的入场券,全产业链能力优势凸显。较高比例的设备自研自制能力是当前价格水平下厂商能够盈利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随着国内和海外储能市场的不断扩大,储能企业的销售和出货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然而,国内储能厂商普遍盈利能力较弱,增收不增利成为许多企业面临的困境。在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方面,龙头企业的优势尚未显现,CR3仅为30%,头部企业主要依靠一体化、价格优势及品牌效应等手段来提高全球市占率,而其他企业则更多地在本国销售,面临市占率提高的困难。
高比例的设备自研自制能力是当前价格水平下厂商能够盈利的关键因素。只有实现了全栈自研,从电芯到PCS到系统集成,熟练掌握电化学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及数字化能力,才能有效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竞争力。电芯环节的规模效应对直接材料及非材料成本的压缩具有显著影响,拥有较高水平的电芯产能且可自制直流侧系统的企业毛利率显著高于全部外采的单一系统集成企业。
当前多数集成商均可提供配套硬件使用的储能电站运维软件,其主要功能体现在对电站状态的识别和监控。而差异性则体现在监控的细化程度,如对单颗电芯状态的性能评估、热失控特征的提前识别等。下一阶段的竞争或将体现在通过对电价的预测,自动执行收益最大化的运行控制策略。届时各厂商的产品差别或将更加明显,全栈能力亦可实现全生产链管控,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因此,对于储能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3、产品同质化严重,迭代加速,技术创新是关键。未来,真正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将“笑到最后”。
如今,客户已经不单关注储能系统的成本,也越来越注重系统的整体性能与项目的运营效率,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都要经得起电网的检验。
但行业内普遍认为低价竞争的分水岭即将出现,市场会加速淘汰,大部分企业将被价格战拖垮,市场会留下一批真正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
4、海外储能高盈利,海外市场潜力巨大,国内储能企业将持续大举向海外开拓。
海外储能项目具有丰富的市场化收益模式,如电能量交易、调频、备用等,这为项目带来了更大的价差和特殊环境下的超额收益,从而构成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来源。相比之下,国内储能项目在参与现货交易和辅助服务的机制方面仍在完善过程中,大量收益来源于容量租赁等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模式。因此,海外可套利价差明显高于国内。
海外储能市场由于电力市场化程度高,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潜力。由于供应链、环境和市场的问题和风险,海外储能市场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包括上游的原材料和正负极材料、下游的零部件乃至电池本身。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抓住发展机遇,国内储能领域企业正加速在海外市场的本土化布局。
为了推动储能行业的发展,美国等政府正在加大政策推动力度,将储能作为重点支持的制造业领域之一。北美和欧洲正在建立独立的储能供应链,通过加大技术投资、实现新型储能技术的自主研发制造和全场景应用,完善产业链,以实现未来本土化发展。
国内许多龙头储能电池企业也意识到出海的重要性,正在加速全球化进程,从单纯出口规模的增加到大举向海外建厂,将高端产能“卷”向全球。面对海外储能市场在投资环境、人才资源、文化差异、建设周期及销售网络、产业链配套以及碳排放等各方面的差异,国内储能企业需要更加谨慎地应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5、光储一体化快速发展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分布式光+储的应用场景正在快速扩大。首先,分布式光伏和电动车的迅猛发展为光储充一体化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这种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其次,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量靠前的省市对光伏并网配储的需求尤为强烈。这些地区正积极响应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号召,通过调整分时电价、发展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和开展虚拟电厂业务等措施,为光储充一体化提供了更多盈利机会。随着这些地区的成功经验逐渐得到验证,光储充一体化的盈利模式将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再次,欧洲光储一体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为全球光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光储电站从被动走向主动,将成为未来光储时代的核心。在这种趋势下,储能的头部企业正在加快共建储能新生态,以共谋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要实现零碳未来,我们需要加快构建光伏、新型储能、氢能、能源等新型能源系统的“四个关键”。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事业的进步。
来源:威腾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