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人工智能+”!360周鸿祎:推动AI在各行业的垂直应用
发布日期:2024/3/11
人工智能究竟是个抽象概念还是真正的技术革命?
在今年政府报告中,我们找到了清晰的答案。
报告强调:“我们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化研发和应用,并执行‘人工智能+’计划,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产业群。”这不仅是口号,而是国家战略。
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今年的政府报告提到‘人工智能’三次,‘安全’26次。大模型作为AI的核心,正在带动新工业革命。”他对政府对AI战略的提及感到兴奋。自ChatGPT推出以来,他成为最早认识到其潜力的互联网企业家之一。
早在去年7月的演讲中,周鸿祎就断言了大模型将直接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生产力,并实现赋能。他认为AI会像数据库一般普及,并成为所有数字化系统的标配。
他认定当前趋势已由“互联网+”转变为“AI+”。通过超过百场的演讲和授课,他不断宣扬这一观点。
自ChatGPT于2023年发布后,人工智能成为了国际焦点。大型模型及其视频展现形式Sora让创新在全球和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人们好奇为何ChatGPT一问世,各大厂商就能迅速推出自己的大模型产品?实际上,这些年来,所有大型厂商一直在进行语料训练。OpenAI的规模效应开辟了一条发展AI的通用途径。
今天,整个科技行业都在讨论大模型,而Sora的出现又引发了关于其理解世界物理规律的讨论。大规模数据训练是AI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基石。
因此,英伟达市值短期内增长数倍,黄仁勋成了新任世界首富。但这只是开始,Meta、微软和Google都在大量订购GPU。OpenAI的山姆·奥特曼更是提出募资7万亿美元的“登月计划”,以解决AI发展中的芯片问题。
这些都是媒体热议话题。但如果只停留在此,对于产业、企业、市场来说,这些讨论几乎毫无意义:它们只是科技巨头的金钱游戏,与普通人和企业无关。
这正是周鸿祎从ChatGPT诞生之初就在思考的问题。
在2023年7月的演讲中,周鸿祎提出:“让大模型走下神坛,成为每个企业都能利用的工具。”这就是他所推动的“人工智能+”。
无论是OpenAI、谷歌的Gemini,还是国内的腾讯、阿里,都在开发大模型。他们旨在构建AI时代的基础设施。
周鸿祎认为,技术路线并非唯一,大模型也不止一个。AI之所以能成为一场堪比工业革命的技术革命,是因为它将重塑整个技术世界,一切都将以AI为基础重构。
关键是如何应用AI,构建各自的AI应用,服务企业和产业。“人工智能+”不只是讨论大模型或Sora的震撼,而是如何整合大模型到企业和产业中。
周鸿祎对此有具体设计,他强调深度训练和企业内部知识库结合AI的使用。
垂直化是他关注的重点:不应期望一个大模型解决所有问题。未来企业在大模型落地时,将是多个垂直模型组合,垂直模型在专业问题上更有优势。
他反对盲目追求大而全,主张小型化、专有化的大模型,以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和安全性。
这位科技前沿创业30年的老兵,在AI成为一个流行词汇时,几乎成了预言家,提前给出了“人工智能+”的应用方案。
然而,正如许多中国企业曾在互联网时代迷茫,当一项新技术以巨大力量进入市场,具体公司、业务或员工如何成为这场技术革命的先锋而非落后者?
这可能是周鸿祎所说的“人工智能神话”,对未知技术的恐惧使人们对其产生了陌生感。他在演讲中表示:“大模型将成为未来每个数字化系统、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的标配。”
在ChatGPT问世后一年里,周鸿祎全身心投入AI的研究、传播和实践。在公众眼中,他是AI的信仰者和布道者。
作为布道者,他的责任不仅在于传播,还在于实践。特别是在AI注定要重塑技术世界的情况下。
因此,在2023年6月,他就联合了100多家各行业龙头企业,成立GPT产业联盟,推动产业发展。同时,GPT产业联盟将为会员开放API和插件系统,赋能不同行业细分场景的智能化升级。
这是“人工智能+”的具体实践,也是将AI应用于实际场景的企业方式。税务和企业客服就是首批应用场景。
垂直开发、行业开发甚至企业开发,这些AI的企业级应用将决定多数公司和个人的命运。按周鸿祎的说法,“AI应被定位为工具,而且是生产力工具”。只有被使用的工具,才能发挥其改造和革命的力量。
当然,周鸿祎也是一名布道者。作为商业世界的搏击者,他深知企业面对全新技术时可能面临的恐惧和慌张。因此,他承诺开设100场公开课,这也是“人工智能+”良好的起点,帮助人们克服对未知的恐惧,学会使用AI。
中国仍是追赶型社会和经济体系。AI已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工具。然而,将这项人类共同的财产和工具,以“人工智能+”的方式转化为可用的产品,信仰它、实践它、运用它,这才是新技术带给我们的真正福祉和机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人工智能+”战略为每个人带来了机会,这也是周鸿祎及早预见和布局的意义:每个企业都能在AI时代中找到自己腾飞的空间。
来源:小软AI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