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提质、增效!新能源企业经营风向“急转”
发布日期:2024/4/1
周期躁动不绝于耳,新能源行业风向急转。
关键是从哪里来,又将去向何处?产业发展有规律,周期只是这个规律的一个注脚。
过去几年,景气度较高,急功近利,产能为王,市场份额为王;如今,景气度走低,产能过剩,资本收紧,淘汰赛开启。
经营风向急转,指向明确,就是生存第一,发展第二,质量优先,规模其次,“降本、提质、增效”成为新的主旋律。
01放下产能,放下份额
曾经一度强调产能及市场份额。
但是,沧海桑田,时过境迁。
随着产业层面的供需逆转,资本层面的弹药收紧,宏观、产业及资本等要素均发生了重要变化。
如今,有舍才有得。
舍弃什么,又要得到什么?
一是放弃产能竞技,二是放弃无味的市场争夺。
这个时候,不能再过多强调产能、出货量、市场份额、收入等数量型指标,而是要更多强调毛利率、负债率、ROE和净利润等质量型指标,而且这个转变也是决定估值及市值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
过去一年,A股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市值大幅调整,估值体系也因此重构,这个转变逻辑已然逐渐体现。
近日,证监会出台一系列“监管新规”,拟对多年未分红或股利支付率偏低的上市公司,通过强制信息披露、限制控股股东减持、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等方式加强监管约束。这就意味着,净利润或现金流不佳的企业,整体估值水平将受到很大打击。
总之,净利润及现金流日显重要,远离喧嚣浮躁,放下产能的桎梏,放下市场份额的羁绊,回归脚踏实地,正在成为新周期下企业经营的重要纲领。
02降本、提质、增效
那么,如何实现?
产能过剩,同质化内卷,通过收入增长来提升利润及估值愈加艰难,也就是增量的边际效应递减,这个时候更需要发挥存量的价值,存量优化的功夫显得更加重要。
降本、提质、增效,于是提上议程。
这个路径,绝不是裁员,也不是粗暴控制成本,更多是在产业革命浪潮下如何调整和适应新的生产力方式。
新质生产力,绝非口号。
这是在合适时间出现的合适方式,是产业从粗放型走向精细化尤其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必然结果。
前几日,摩根斯坦利发布研究报告,大幅提升宁德时代的目标估值,并引起资本市场躁动,其中一个重要逻辑是新一代大型生产线提高成本效率,进而提升净资产收益率。
不仅锂电行业,光伏行业也是如此。
近日,阿特斯张含冰女士直言,“在眼下的至暗时刻,练好内功,用外部的挑战去挑战内部的运营管理,提高新质生产力,降低成本,穿越周期”。这或许是这家光伏行业常青树数次穿越周期的肺腑之言吧。
在周期跌宕中,降本提质增效成为重要的筹码。
在电动汽车领域,随着产能狂飙,电动化渗透率放缓,供需结构迎来逆转,洗牌之势已然到来,降价之声不绝于耳,而成本控制正在成为这一轮洗牌的杀手锏,拥有成本优势的车企显得更加从容。
降本、提质、增效,正在成为新能源行业的主旋律,这将是业绩分化、估值分化的关键,不仅关乎生存,更加关乎发展。
03顺势而为,切忌逆势而行
目前,不论产业周期,还是资本周期,都指向了经营业绩。
产业周期,淘汰加剧,适者生存,利润和现金流为王,扛过去海阔天空,一起分享行业巨大成长果实;抗不过去,则成为产业周期的炮灰。
资本周期,A股IPO收紧,股权融资趋于谨慎,融资周期拉长,对业绩持续性要求提升,对毛利率和净利润的抗波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景气度较好的时候,花里胡哨的概念或者技术可能会有一定拥趸,但是,当潮水退去,大浪变浪花,失去流动性支撑,注定拍死在沙滩上。
顺应形势,才是弥补能力不足的基本技巧。
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
来源:Mr蒋静的资本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