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号角吹响!新能源之都——常州的长时储能布局
发布日期:2024/6/3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看华东,华东的新能源产业看江苏,江苏的新能源产业看常州。”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说。
2023年6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在一众上榜的深圳、上海、北京、苏州、武汉等一线、超一线城市中,常州是前十名中唯一的二线城市,综合排名与北京并列第四。
据2022年数据,全球每10辆新能源车,就有一辆搭载着产自常州的电池。这座新能源之都,在长时储能领域又有着怎样的布局?
1 为何是新能源之都?
2009年,国家四部委共同启动“十城千辆”计划,拉开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序幕。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含上游的原材料,如锂、钴、镍、稀土等矿产资源,中游的零部件,主要包括核心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其中电池又可以拆分为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下游的整车制造,则有充电桩、软件端应用、终端服务等。
在发展新能源的资源禀赋上,常州既没有矿产,也没有整车制造经验,但在“十城千辆”提出两年后的2011年,常州成立了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开始布局相关零部件产业,一年时间,便先后开发了电源、电控和电驱动6个项目。
随着中创新航、时代新能源、蜂巢能源等的落地达产,常州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目前已达97%,居全国首位。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龙头企业中,有4家布局常州,分别是宁德时代、SK(北电爱思特)、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动力电池产销量占全国1/5,江苏全省1/2。
动力电池又带动了整车的集聚。随着理想、比亚迪等的到来,常州新能源汽车2022年实现整车产销超34万辆,占江苏全省的一半,在传统造车强市、能源大市中突围。
趁新能源制造业集群之势,常州着力打造“新能源之都”,目前已经形成了“发储送用”的产业闭环。
在发电端,常州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构建完整,覆盖除多晶硅料以外的所有生产制造环节,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电池片及组件年产能约占全国10%。
在储能端,以动力电池产业为主,常州进行全产业链深度布局,拥有电池材料、电池系统技术研发等31个关键环节,产业链完整度达97%,位居全国首位。
在输送端,以智能电力装备产业为主,作为全国最大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常州享有“世界变压器之都”的称号,产品结构覆盖各式型号,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在电力电缆产业也具有重要的行业地位。
在应用端,常州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先后引进了一批新能源整车和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原有的汽车零部件优势企业也在成长壮大,逐渐形成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高地。
对常州来说,是上至光伏、变压器,下至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的全面发展,是“发、储、送、用、网”的闭环,也是新能源时代,全新的开端。
2 补齐长时储能名片
常州市市委书记陈金虎曾表示,储能是万亿级的大市场,也是能源安全的稳定器。要大力发展储能产业,积极开展压缩空气储能等试点示范,重点发展大容量、高密度、长寿命储能电池,加快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无钴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着力提升“长时储能”能力,更好满足电网侧深度调峰、集中调频、暂态调压的需求,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商业化应用,到2025年储能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2023年初,伴随《关于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常州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等文件的发布,常州作为新能源之都补齐液流电池名片的奋进号角正式吹响。
2023年5月,首家全钒液流电池企业星辰新能进驻常州,常州星辰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全球首个全自动化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随之建立,并在三个月后全面投产,刷新了国内最快速液流电池工厂投产纪录。
2023年12月,以常州市政府投资基金、江苏武进高新投、常州科创投等为代表的常州资本注资星辰新能。
对此,常州市相关政府投资基金投资副总监肖水波解释道,常州入资星辰新能,除看好液流电池储能发展优势、星辰新能技术与团体优势外,“尤为重要的是,常州致力于打造发送储用的新能源之都,星辰新能符合常州发展地方经济的特色定位。”
除星辰新能外,2023年6月,流体处理解决方案的专业提供商美淼科技与中科智能碳中和研究院共同成立的美淼储能落地常州,进军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市场。
美淼储能董事长沈敏曾表示:“我之前在日本从事过超级电池等储能领域,10多年后与江苏中科智能院的合作,算是做回了‘老本行’,也是积极响应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再添一把火。”
这次双赢的合作,得益于成立于2023年9月的常州市新能源之都产科教联盟。
据介绍,常州市新能源之都产科教联盟成立于2023年9月,拟通过搭建线上线下平台网络,促进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供需精准匹配。
线上公共服务平台1.0版本也于2023年9月同步上线,60多家联盟单位、40多位专家、100多位技术经理人成功入驻,江苏中科智能院就是60多家联盟成员之一。平台主要提供供需发布、技术咨询、知识产权、线上路演等服务,初步具备供需自动匹配、BI数据分析统计、数据交换共享等功能,目前正在更新2.0版本。自2023年以来,联盟广泛走访调研常州市重点新能源企业,挖掘企业技术需求,同时,依托其科技资源网络优势,带领相关企业走访高校院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促成需求解决。
2023年10月,由新型镍氢气电池公司EnerVenue公司投资建设的屹创新型储能项目落户常州,水系液流电池企业屹创新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随之成立。
据悉,EnerVenue新型镍氢气电池具有超长使用寿命、无火灾或热失控风险、无需常规维护、高低温运行好、成本低等优势,能被广泛应用于可再生能源配储、电网调峰调频服务、工商业用户峰谷电调节和建筑储能一体化等各种储能应用场景中。
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主席李家杰在签约仪式致辞中表示,常州作为长三角的重要城市之一,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也是著名的新能源之都,拥有完善的新能源供应链和产业配套,同时常州市政府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创新技术发展有非常好的鼓励和扶持政策。
EnerVenue创始人、美国斯坦福大学材料系教授崔屹表示,正在打造新能源之都的常州,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配套齐全,拥有良好的新能源产业、创新、人才等生态,为EnerVenue公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国内最完备的电池产业链与液流电池产业链“链主”企业星辰性能的驱动下,常州在“链主”企业的带动下促进新动能快速成长,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助力新能源之都的全面腾飞。
压缩空气储能方面,依托常州金坛区丰富的盐穴资源,2017年5月,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清华大学卢强院士工作站,采用清华大学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计划建设60兆瓦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该项目于2020年开工建设。
在项目团队、国家能源局、江苏发改委、江苏能源局、江苏能源监管办、国网江苏电力公司、常州市委市政府及金坛区委区政府等的支持与合作下,2022年5月26日,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正式投产。目前金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每天可输出30万度电力,为10000户居民提供取暖,同时产生的3260万立方米冷气可作为夏季农业生产以及冷库运行使用,每年可以节约2.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5万吨。
来源: ESPlaza长时储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