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走出去与走进来!氢能产业开篇就是“全球局”

发布日期:2024/8/1


         在全球加快能源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氢能产业已成为全球能源领域投资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目前已经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将氢能纳入能源战略,并不断加大相关投入。据公开数据,到2030年全球氢能直接投资额有望达3200亿美元,各个国家、地区、企业端的氢能“动作”日渐密集,且呈现全球融合发展趋势,企业的氢能业务发展面临全球化的考验及机遇。
 
走出去与走进来


      今年以来,“出海”已经成为我国氢能产业链企业市场扩张的必选项。


         以派瑞氢能、中石化广州、中车戚墅堰、双良集团、氢枫、液空厚普、睿禾控股、国富氢能、三一氢能、希倍优氢能、中国能建、鄂尔多斯市国盛利华、中国华电、隆基氢能、明阳氢能、安思卓、捷氢科技、众宇、飞驰科技、重塑能源、氢航科技、铧德氢能源、清极能源、武汉理工、未势能源等为代表的企业在海外收获进展,包括获得大笔订单,以及实现项目落地、合作签约等。(点击标题查阅:上半年16家氢能企业“重拳出击”海外市场、9大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出海”开辟新战场!)


          如派瑞氢能持续扩展国际业务,近期签署了塞尔维亚、葡萄牙、加拿大等地的多笔制氢装备采购订单;7月,天合集团与西班牙Arbro集团、韦尔瓦市政府在西班牙韦尔瓦市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达成160MW绿氢项目的战略合作;7月9日,新加坡公司Sydrogen Energy Pte. Ltd. (Sydrogen)与捷氢科技签署了“燃料电池动力船用发动机系统”战略合作协议;7月,飞驰科技自主研发的49吨氢燃料电池重卡装船启航出口智利,前往南美洲地区率先投入运营……


         国内氢能企业一方面将产品和服务输出到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寻求机遇提供包括氢能生产、储存、运输、加注、应用等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中国氢能产业也在吸引着全球资源要素聚集,对外资和外商形成磁吸力,外企在中国氢能和燃料电池领域不断传来新动态:一是联手国内企业签订了相关氢能合作协议;二是落地氢能项目,强势开拓国内市场。


          如燃料电池领域,外资布局中国市场的节奏加快,丰田、博世、康明斯、现代等一众外企或加快生产基地投产,高工氢电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4年1-5月国内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TOP10系统厂商榜单中,康明斯、现代汽车、华丰燃料电池均有上榜。


           另外,以空气产品、法因图尔、戈尔、优美科、迪诺拉、贺利氏、庄信万丰、佛瑞亚、佛瑞亚、林德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在国内的发展步伐也在逐步扩大。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外企目前已有超60家外企深入氢能产业布局,项目数量超过140项,与之合作的国内企业超百家。


           放眼全球范围内,氢能企业跨国布局的案例屡见不鲜,全球氢能融合发展的趋势已经显现。


“开篇就是全球局”


         从发展周期来看,当前全球氢能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对比锂电、光伏等历经了长期技术迭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能源“大哥”来看,氢能产业在发展初期已经面临着全球化的命题。


          原因在于氢能的能源属性。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言:“谁掌握了石油,谁就主宰了世界。” 这是对石油能源在国际政治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的阐述。而在清洁能源时代,氢能的发展,可能是下个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弦”。


          4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简称: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实际,适应能源发展新形势,就能源领域基础性重大问题在法律层面作出规定。这次氢能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指出“氢能被列为能源范畴”。中国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氢能属于能源,氢能正式步入我国能源体系。


           此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陆续调整氢能发展战略,出于对于能源安全、技术掌控、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国际秩序制定等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大幅提高了氢能发展目标、扩展了氢能发展路径,同时也在抓紧抢占低碳氢认证标准、核心技术装备和国际氢能合作的先机。


           全球资本、劳动力、技术和信息等持续向氢能发展倾斜,也进一步推动了在国际间的氢能生产要素流动。


           氢能产业发展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单一导向逐步向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多重综合性效能转变。更为实际的是,对比本国的激烈竞争,跨国布局或许能避开内卷,“摘到”更大、更鲜美的“桃子”。为了绕过碳排放、技术专利等贸易壁垒,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正在全球实施“1+1”、“1+N”的长线布局策略,这种流动也造就了氢能全球化发展的基调。


        参与企业如何应对?


         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氢能产业及企业而言,全球融合的发展大势带来的是机遇,同时也是考验。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作为一个全球化、长周期的新能源赛道,氢能产业崛起的过程将会是一场长跑竞赛,参与企业要有足够开阔的视野、冷静的头脑、过人的智慧和胆略,以战略为先导,妥善处理好战术细节,做好风险防范,积极应对挑战。


         战略方面,纵观氢能产业早期“虚火”现象普遍,发展路线并不明确之下,企业更应制定清晰的战略,着眼长远,把控和合适的发展节奏和速度,避免一窝蜂“大干快上”导致的严重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


          布局方面,各国家、地区的政策关注并不必然意味着商业化承诺,企业落地需要明确法规要求、人文政治差异、商业化通路等,稳健推进本地化运营;


          技术产品方面,企业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商业化护城河,氢能产业本质上是能源科学和高端制造业的紧密结合,前瞻性的技术迭代、效率突破,产品硬实力决定了发展的可持续性;


       归根究底,氢能产业的“盘子”足够大,氢能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也更加复杂,唯有有思考有行动的高质量发展,才能拿到抵达未来的船票。


来源:高工氢电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