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氢”卒锐兵!中国绿氢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解析

发布日期:2024/10/7


   “短期内氢能商用车是绿氢应用的突破口,长远来看,绿氢更大的市场还有待挖掘。” 高工氢电产业研究所(GGII)所长刘鹏利表示,预计2030年国内氢能交通领域绿氢需求量有望达230万吨,对应电解槽装机量超过25GW。


      9月24日,在2024高工氢电绿氢产业大会上,高工氢电产业研究所(GGII)所长刘鹏利发表了“中国绿氢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的主题演讲。他从我国绿氢产业的投建现状、技术类型、区域分布、应用情况、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展望等多个层面进行了精彩论述。


      投资方面,目前在建及规划绿氢项目达88GW,对应绿氢产能高达646万吨。2024年前8月发布绿氢项目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在投资方上,央国企引领,新能源民企加大布局。从近三年绿氢项目布局来看,央国企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中能建、国家电投、中广核等13家央国企在建及规划绿氢项目规模合计超30GW,积极引领国内绿氢项目投建,此外,远景、明阳、金风、三一、隆基等民营新能源企业,加快布局绿氢氨醇项目,力图打造企业增长第二曲线。


      绿氢的技术类型上,风光互补制氢受到追捧,“碱性+PEM”组合成新趋势。从电力来源上看,风光互补耦合制氢占比68%,增加设备年利用小时数是提升项目经济性有效路径。当前,碱性电解槽装机占比高达93%是主流,大标方的PEM电解槽开始落地应用,“碱性+PEM”组合备受业内看好,在绿氢项目中的装机占比增长至8%,其在兼顾成本的同时,也能实现宽功率波动的适配。


      下游应用方面,绿氢应用从交通转向化工。在已建成项目中,从数量占比来看,66%项目下游应用为交通;从装机占比来看,化工及炼化占比超过70%。在建及规划项目从数量占比来看,化工与交通约2:1,从装机占比来看,化工应用占比高达92%(绿醇、绿氨为主),其次为交通。氢储能发电、氢能冶金和天然气掺氢同时面临技术及经济性挑战。


      从区域分布来看,绿氢项目主要集中于三北地区,内蒙新疆吉林三省合占近八成。已建成的3个万吨级绿氢项目,分布在新疆(中石化库车)、宁夏(宝丰能源)和内蒙古(三峡纳日松)。在建及规划项目中,约55%位于内蒙古,TOP5省份装机高达85%。在建项目以中能建松原项目(336MW)、吉电股份大安项目(245MW)、国能宁东项目(80MW)、大唐多伦项目(70MW)、国能沧州项目(65MW)等为代表。绿氢项目地区与用氢地区形成供需错配,这也给管道输氢带来了发展机会。


      当前,我国绿氢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实现“低电价+低投资+长时运行”降低LCOH?由于风光电力与制氢耦合技术不成熟,工艺不成熟、经济性差、消纳难等问题困扰着绿氢项目的落地。需要解决两大挑战,其一是风光发电的波动性难以匹配电解槽高效连续运行的需求;其二是绿氢生产的间歇性难以匹配下游化工项目连续生产的要求。离网制氢是未来大趋势,绿氢氨醇项目中配置储能+储氢将成为刚需。


       根据GGII分析,在碳中和情景下,2060年中国氢气总需求有望达到1.3亿吨,其中绿氢达到1.05亿吨,占比高达80%以上。可再生能源制氢有望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最大单一用电负荷,对应新能源发电装机高达2000GW。


      风电和光伏装机潮下,绿电与储能成本正在不断走低,在此背景下,绿氢项目兴建将带动氢价不断下降。随着LCOH的下降,绿氢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宽。短期内氢能商用车是绿氢应用的突破口,GGII预计,2030年国内氢能交通领域绿氢需求量有望达230万吨,对应电解槽装机量超过25GW。展望2060年,绿电制氢或成风、光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消纳渠道,化工与交通领域将是绿氢应用的主要战场。



来源:高工氢电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