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卷图强!全球储能五大“拐点”初现
发布日期:2024/12/8
经过了过去1年的产业震荡、技术进化、市场演变,储能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周期。
12月4日,中国电建集团2025-2026年度16GWh储能系统设备框采开标,共吸引76家企业投标,最低报价7608800000元,折合单价0.4418元/Wh,最高报价9572800000元,折合单价0.5983元/Wh。其中,有60家企业的报价均低于0.5元/Wh。
而数日前,即11月27日,中能建发布了中储科技2025年度电芯框架采购招标公告,招标人为中能建储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采招内容为公司2025年度的项目生产用电芯,预计采购数量为6GWh。
相隔一天前,即11月26日,中广核新能源2025年度储能系统框架采购招标公告发布,共7个标段预估总规模10.5GWh。构网型为1-3标段,共4.5GWh;跟网型为4-7标段,共6GWh。
在年末,“五大六小”争相发布明年的年度框采,采购规模同比都在快速增长。
中国电建的采购规模可能可以称得上“人气之标”,背后两个原因不难发现,一是这次采购规模空前,吸引了众多高达76家企业参与,几乎回到了2023年高峰期。二是,储能系统价格跌破0.5元/Wh已经成为现实,超60家企业均给出了低于0.5元/Wh报价。
不难看出,储能产业正迎来重要发展拐点。
拐点一:全球储能“快进”。
国内市场,多地发布下发储能发展“KPI”,独立共享储能等加速得到发展。
5日发布的《北京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下称“方案”)提到,力争到2027年,北京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国内前列,建成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引育3家至5家百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涌现一批细分领域国内领先的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型储能产业营收力争超1000亿元。
以北京为缩影,国内新型储能或将在明年持续爆发。
近期,新疆地区超17个、20余GWh储能项目刷新进度,且多为4h及以上长时储能项目,规模多聚集于800MWh及以上项目。
储能产业已经步入关键发展期,全球储能加速爆发。东亚、欧美、中东等国家清洁能源的需求全速爆发,为维持稳定的电网环境,储能逐渐上升为电力民生工程,加速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撑。除传统欧美日澳市场外,南美、中东等地区储能需求正快速释放。中国储能走向全球的趋势越来明显。
美国市场,301关税政策将在2026年针对储能电池加税,2025年储能抢装潮持续。美国多个州设定了储能采购目标,并为技术研发和示范提供资金支持。密歇根州计划到2030年实现2.5GW的储能装机目标;新墨西哥州则设定了到2029年达到1GW和3.5GWh的储能装机目标;加州通过赠款3000万美元支持电池创新者的长时储能计划;纽约州拨款815万美元以支持长时储能和其他尚未商业化的辅助技术。
欧洲市场,为保障能源安全持续加速转型,叠加电网扩容需求带动储能需求向上。英国政府为支持本地产业链,投资3800万英镑以促进英国电池产业化中心的设施开发,同时投资1100万英镑用于电池价值链上的技术发展。
澳洲市场,积极的零碳目标下煤电加速退役,可调节性资源稀缺度持续上升。
中国市场,电力储能政策利好不断,产业需求正向增长。一方面,电力市场改革提速,多地释放中长期交易政策利好,储能正在加速从建而不用走向交易时代;另一方面,共享储能试点与示范接连落地,储能利用小时数不断增加,储能盈利模式开启多样化探索。
拐点二:地方国资、国营企业“军备竞赛”。
继年初储能巨无霸企业“中国电气装备”之后,广东华电储能有限公司(下称“广东华电储能”)于近日完成天使轮融资。
该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网越秀双碳股权投资基金(广州)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南网越秀基金”)、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投资金额未披露。广东华电储能,由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77%)联合南网越秀基金(持股20%)、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持股3%)三方合资设立。
据悉,广东华能储能,是南网越秀基金设立以来的首单投资项目。该基金是越秀集团联合南网储能、南网科技、鼎和保险、南网基金共同发起设立的储能产业基金,规模10亿元,致力于打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为新型储能产业链创新链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链支撑。
而就在几天前,即11月22日,广东储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据悉,该公司由广东能源集团联合南网科技公司斥资20亿元组建,其中广东能源集团认缴注册资本18亿元,持股90%;南网科技认缴2亿元,持股10%。
据悉,该公司为广东省首家省属储能产业专业化平台企业,聚焦“提升产业链整合能力,打造链主企业引领的新型储能产业集群”的定位,按照能源企业“保供电”本质安全要求,以“半固态/固态电池”为核心技术路线,推动打造链主企业引领的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引进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创新型企业、重大产业项目。
同步启动的,还有广东新型储能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由广东能源集团与广东能源集团产业投资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50亿元成立,经营范围为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广东华电储能、广东储能产业发展公司等的成立,剑指广东储能市场。
今年截至目前,共13支“国资背景”的新型储能相关产业基金有新动态(含完成备案、完成注册、宣布拟成立等),总规模超700亿元,投资方向涉及新型储能全产业链、优质储能项目、分布式光伏配套储能、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专项支持等。
拐点三:储能关键技术进化“加速度”。
从系统来看,大容量、高集成、高压、交直流一体、构网型逐渐成为趋势,5MWh储能系统成为第二代应用产品,6MWh+储能系统相继发布;电芯领域,大容量愈演愈烈,300Ah+之外,600Ah+加速冒头。
同样,PCS、温控、消防也随着系统、电芯加速进化,全液冷、组串式储能技术路线加速渗透。
以11月20日中国华能集团2025年度储能系统框采为例,该框采分为2个标段:标段1为集中控制式电化学储能系统3000MWh(1h、2h、4h系统);标段2为分散式模块化、组串式电化学储能系统1000MWh(2h、4h系统)。
事实上,高工储能在之前“招投标变天,组串式挺进大储”一文中,也提到组串式储能的加速渗透。
拐点四:工商储场景为王。
11月初,工信部发布了《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行动方案》),并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要实施示范应用场景拓展行动,一方面推进电源和电网侧储能应用,另一方面拓展用户侧储能多元应用。
位于山东肥城石横镇的天合光能150MW农渔光互补项目,该项目配套建设天合储能肥城二期储能电站,是典型的电源侧光储融合应用案例。当前国内光储项目在盈利性上还面临挑战,也正因此,业主方在招标时会更多考虑增配储能的成本因素,进而引发储能厂商压价格、内卷等情况,项目人员表示,要破解这一难题,应着重在拓展下游光储应用场景方面想办法,给用户提供更多价值。
同样场景资源的稀缺性,使得设备商、开发商、投资方、渠道方等主体各显神通,竞相角逐,也导致工商业储能开发展开激烈的生态博弈。
在一个工商业储能项目中,上游的制造端价格几乎是公开透明的,下游投资方的预期收益率也相差不大,而不同品质的工商业储能的“身价”如何在场景中发挥最大价值,这现在是设备商急需向业主证明的,那么工商业储能场景的挖掘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从场景需求出发,阳光电源PowerStack 800CS还可适配多种电压等级和容量的MVS柜,全面覆盖10/20kV大工业场景。这是挖掘场景化市场的最佳例证。
拐点五:储能度电成本持续下降。
机遇高涨的同时,储能产业周期性发展规律明显。一是,储能产业陷入价格战泥潭,电芯步入0.3元/Wh时代。二是,储能盈利模式短期内难以有质的飞跃。三是,行业过剩严重,内卷不断加剧,众多企业挣扎在盈利边缘,产业周期性震荡明显。
11月23日,重能新疆天山北麓新能源基地项目储能系统设备及服务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中车株洲所、平高、许继电气、比亚迪、海博思创5家企业入围3个标段0.8GW/3.2GWh储能设备采购,报价区间为0.439~0.453元/Wh。
开标信息显示,共50家企业参与了投标,报价区间为0.398~0.63元/Wh。其中4h储能系统最低报价0.398元/Wh,跌破0.4元/Wh,创历史新低。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近日在2024高工锂电年会上表示,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努力,储能系统的成本已大幅降低,预计未来储能的度电成本将降至一毛钱,与光伏结合后,有望成为全球最绿色、最经济的技术产品。度电成本的不断降低也将继续推动市场需求的无限展开。
5日后,即12月11-13日,2024高工储能年会将在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重磅启幕,本届年会主题为“守正谋变 破卷图强”。届时将邀请1000+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500+企业高层莅临,共同研讨储能行业热点问题、探析储能发展风向。
来源:高工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