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机动!配建储能与新能源“解绑”已成趋势
发布日期:2025/1/2
吉电股份山东区域公司寿光40兆瓦/80兆瓦时独立储能项目
2024年12月2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宁夏独立储能参与中长期市场交易方案》,提出通过技术改造使配建储能项目满足同等技术条件和安全标准,从而有资格选择转变为独立储能项目,并参与中长期电力市场交易。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则于2024年12月18日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工作的通知》,明确已投产或正在建设的配建储能项目可以按照规定转为独立储能项目。
早前,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旗下首个新能源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项目——吉电股份山东区域公司寿光40兆瓦/80兆瓦时独立储能项目已全部并网成功。
2013年8月,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山东省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我省开展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功率不低于3万千瓦的新能源配建储能项目可按规定转为独立储能项目。
“解绑”提速
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的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5852万千瓦/1.2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约86%。
在这一庞大的装机规模增长背后,“建而不用”曾是新型储能发展面临的一大争议。2024年1月至8月,全国新型储能的累计充放电量约为260亿千瓦时,等效利用小时数约为620小时,利用率明显提高,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一方面,允许配建储能与新能源“解绑”有助于新型储能以更灵活的方式参与电力市场,实现资产的最大化利用,提升储能电站的价值。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逐步市场化,投资成本回收的不确定性增加,部分项目盈利空间可能减小,配储的能力和动力也可能进一步下降。
曾有业内专家提出,新能源配建储能的初衷是为了促进新能源的消纳,最终降低电力系统的波动性。随着新能源开始参与现货电能市场和电力辅助服务市场,通过评估新能源提供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所需的“标准”电力,可以推动储能的投资和利用。这种方式比强制配建储能更为高效。
按照河南的方案,新能源配建储能项目转变为独立储能项目后,将享受独立储能项目的价格政策,充放电费用由电网企业进行统一结算,并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原有的新能源项目需通过租赁方式满足其自身配建储能的责任,租赁容量不得低于新能源开发方案规定的储能容量要求,如果未能满足该要求,则其配建储能将无法转为独立储能项目。
在山东省早期允许新能源配建储能转变为独立储能的情况下,许多发电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电网调度储能,而不是与新能源机组一同参与市场。尽管这种方式无法确保所有储能都能获得最高收入,但整体利用率将会提高。
来源:储能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