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 加快建设零碳园区、零碳社区、 零碳乡村
发布日期:2025/1/6
2025 年 1 月 3 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 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2025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支持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技术应用,加快建设一批零碳园区、零碳社区、零碳乡村。具体介绍如下:
零碳园区
背景与意义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零碳园区成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零碳园区概念,旨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
建设举措
一是统筹谋划 “十五五” 碳达峰行动,研究综合评价考核办法,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政策指导和目标引领。二是支持可再生能源应用,如在园区内大规模建设太阳能电站、风力发电场等,为园区提供绿色电力。三是推进工业节能降碳行动,鼓励企业采用节能设备和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四是促进工业资源规模化、高值化利用,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减量化2。
零碳社区
背景与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的碳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建设零碳社区对于减少城市碳排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举措
一是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在社区屋顶安装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满足社区部分用电需求;建设小型风力发电装置,为社区公共设施供电。二是加强社区的生态规划和绿色建筑推广,采用节能建筑材料、优化建筑设计,提高建筑的隔热保温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增加社区绿地面积,提升社区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三是推动居民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变,鼓励居民绿色出行,如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倡导居民节约能源,合理使用电器设备,减少能源浪费3。
零碳乡村
景与意义
乡村地区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具有重要地位,建设零碳乡村有助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建设举措
一是围绕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物质能,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生产沼气、生物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二是加强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能源的清洁化水平,如建设太阳能路灯、推广电采暖设备等。三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植树造林,增加森林植被面积,提升农村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
来源: 新能源光储数智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