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未来十年,中国电网级储能市场增长强劲

发布日期:2025/1/8




        展望未来,伍德麦肯兹预计至2033年底,电网级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容量将跃升至0.4TW/1.2TWh,在中国新型储能市场中的占比将超过86%。与此同时,得益于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新型储能政策的完善、电力系统稳定性需求的提升以及储能系统成本的快速下降,中国储能市场将在未来十年继续蓬勃发展,持续领跑全球。



         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多元发展,助推储能市场成熟发展


       01长时储能:潜力初绽,布局加速


        伍德麦肯兹《中国储能项目数据库》显示,磷酸铁锂电池仍然是目前公认的主流技术选择,市占率超过97%;压缩空气与光热熔盐等长时储能技术也开始崭露头角,逐渐出现在各地公布的计划项目与开工项目中。国家级发展规划与电力系统调节需求,为长时储能技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此外,约20GW项目储备(涵盖已公开计划与在建项目)也为中短期内长时储能技术的市场增长奠定了基础。



        02构网型储能:聚焦电力系统转型挑战,供给需求双驱动


        构网型储能技术因其在惯量和电压支撑方面的巨大潜力,近两年备受关注。由于具备电压源的特性,构网型储能系统能够改善电力系统转型期短路容量不足、转动惯量缺失等问题,适用于可再生能源渗透率高、电网稳定性欠佳的地区。目前,西藏、新疆等西北地区已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助力当地构网型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与此同时,各大厂商也纷纷布局构网型储能技术路线。来自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双向驱动,有望在中短期内助推一批构网型储能项目快速落地。


       03台区储能:缓解光伏消纳瓶颈,激发需求新活力


       近年来,分布式光伏装机激增,电网可接入容量不足的问题凸显,台区储能应运而生。在配电台区中加装储能设备,可实现对配电系统的动态增容,有效缓解接入容量以及变压器过载的难题,减轻设备投资压力。这一全新的应用场景也从需求端为市场注入了活力。


        中短期内的发展下行风险:储能调用不足、项目收益有限、市场标准化体系仍不成熟


        目前,电网级储能项目利用率仅为设计时长的31%-59%,相较过去水平有所提升,但仍受收益模式不成熟以及其它调节性资源竞争的影响。其中,独立储能项目收入来源更多样,利用小时数比可再生能源配储项目高45%。但这两种类型的电网级储能项目均无法实现每日一充一放,充放电次数普遍低于项目盈利测算的预期。远低于预期的投资回报率将会削弱未来项目投资的积极性。


        此外,从电力调度需求的角度来看,其它调节性电源(如煤电、气电和抽水蓄能)短期规划储备充足、动作准确度高,这使得电网级储能项目的价值优势有被低估的风险,调用优先级可能进一步走低,持续面临竞争压力。


       在国内供应链快速发展之际,成熟的市场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导致储能设备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当前储能技术对电网可靠性的支持能力有限,供应链波动和较低的投资回报率将影响市场信心。


来源: 伍德麦肯兹WoodMac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