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辅助!DeepSeek:未来电力储能侧将成为“第二电网”
发布日期:2025/3/7
在能源领域的发展进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概念逐渐兴起——电力系统储能侧被称为“第二电网”。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比喻,因为未来十年,储能将扮演电网“全能辅助”的关键角色:
作用一:时间魔法师传统电网是实时平衡系统,而储能则打破时间限制,既能填谷削峰,将白天的光伏电、深夜的风电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释放。还能跨季节调节,解决能源供需时间错配问题,使电网负荷曲线趋于平缓,大幅降低调峰压力。
作用二:空间搬运工在空间上,储能实现能量时空平移,分布式储能就地消纳新能源,减少输电损耗;集中式储能在关键节点保障区域电网稳定,如青海借助储能实现连续15天全清洁能源供电。
作用三:电网急救包同时,储能还是“电网急救包”,具备毫秒级响应能力。以锂电池储能为例,可在0.02秒内响应电网调频需求,而火电则需要2 - 5分钟。在面对极端天气等突发情况时,储能的作用尤为突出。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储能侧之所以称为“第二电网”,是因为它在功能上开始承担电网的电力调度、负荷平衡、应急保障等核心功能。
它推动能源体系从“发 - 输 - 配 - 用”单向链条,升级为“源 - 网 - 荷 - 储”动态交互的能源互联网。
展望未来:到2030年,储能系统有望实现调节能力≥电网最大负荷的20%,届时,“第二电网”将不再是一个比喻,而是真正成为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平行基础设施”!
当前,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技术创新和项目应用不断取得突破。30万千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建成投产,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落地,多地建成构网型储能项目,机遇更是满满当当!
储能行业的家人们,时代在召唤!机遇出现的同时,也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1、技术能力得升级,电化学、氢能、电力电子、AI算法等跨学科知识都得掌握,还要有创新能力,从“跟随者”变身“引领者”。
2、市场洞察力也不能少,政策解读要精准,商业模式设计得创新。
3、跨界整合能力更是关键,要和电网、新能源、电动车等行业深度合作,还要能高效管理大型储能项目。
来源:汽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