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掷300亿!中国一汽全资收购天津力神电池
发布日期:2025/3/9
2025年3月,中国新能源产业再爆重磅消息——央企中国一汽拟以300亿元全资收购天津力神电池,创下国内动力电池行业最大并购案!在宁德时代、比亚迪占据70%市场份额的格局下,这场“国家队”的逆袭之战,将如何改写万亿级动力电池市场规则?本文结合独家产业链调研与财务模型拆解,揭开这场收购背后的战略棋局。
一、收购数据全透视:从“技术换股”到全产业链绑定
交易结构创新
本次收购采用“现金+技术授权”模式,一汽将注资200亿元现金获取力神51%股权,同时以红旗FMEs平台三电技术作价100亿元换取剩余49%股权,实现完全控股。
产能整合图谱
力神现有产能120GWh(2024年底数据),收购后一汽将整合其常州(40GWh)、青岛(30GWh)、苏州(20GWh)三大基地,2026年规划产能达240GWh,可满足300万辆电动车配套需求;一汽红旗、奔腾等品牌动力电池自供率将从18%提升至65%,年降本超50亿元。
技术资产重组
力神的4680大圆柱电池(量产能量密度285Wh/kg)将与一汽固态电池实验室(2026年量产400Wh/kg产品)合并,组建国家级电芯研究院。
二、战略解码:一汽新能源帝国的三大突围路径
破解“宁王依赖症”
2024年一汽系车企采购宁德时代电池占比达72%,导致单车电池成本比比亚迪高8000元;
收购后核心车型电池成本可降低22%,红旗E-QM5等主力车型毛利提升至18%(行业平均12%)。
卡位固态电池技术高地
力神已建成0.2GWh半固态电池产线,良品率91%,收购后研发投入将增至40亿元/年;
与中科院物理所合作推进硫化物全固态电池,2027年量产目标提前至2026Q4。
重构供应链话语权
通过控股力神获得锂矿议价权:一汽与赣锋锂业签署15万吨锂辉石优先采购协议,锁定价格上限20万元/吨(现价28万元/吨);
建立“车企-电池厂-材料商”闭环:蜂巢能源、贝特瑞等企业已签署战略供应协议。
三、行业冲击波:动力电池市场“三足鼎立”格局生变
市场份额重分配收购后一汽系电池装机量将达48GWh(2025年预估),市占率从4.3%跃升至15%,超越中创新航跻身行业第三;
宁德时代、比亚迪市占率或从70%下滑至62%。
技术路线博弈升级
力神的4680大圆柱电池量产提速,良品率从88%提升至93%,直接冲击亿纬锂能同类产品;
一汽固态电池研发进度反超卫蓝新能源,专利数量新增142件(2025年1-3月数据)。
价格战火上浇油
行业预计2025Q3动力电池价格将跌破0.45元/Wh(现价0.52元/Wh),一汽凭借自供体系可承受0.38元/Wh极限价格,倒逼二线厂商出清。
四、隐忧与挑战:并购盛宴下的“三重门”
技术整合风险
力神的磷酸铁锂技术路线(占比65%)与一汽高端车型的三元锂需求存在冲突,产线改造需投入30亿元。
国际供应链围剿
美国IRA法案将力神列入“敏感实体清单”,导致北美客户订单流失23亿美元,欧洲基地建设延迟。
资本回报率困局
按15%折现率测算,此次收购的IRR(内部收益率)仅8.7%,需动力电池价格稳定在0.5元/Wh以上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中国一汽豪掷300亿收购力神电池!央企下场“锁锂”背后的新能源帝国野望
换电网络闭环
一汽计划3年内建成6000座换电站,适配力神电池的“1分钟快换”技术,挑战蔚来现有体系。
储能第二曲线
力神储能业务(2024年营收42亿元)将整合一汽梯次利用技术,进军工商业储能市场,目标2026年市占率10%。
氢能战略协同
一汽解放氢能重卡(2025年量产)将搭载力神研发的250kW燃料电池系统,度电成本降至0.32元。
结语:这场300亿的豪赌,既是央企突破“卡脖子”困境的背水一战,也是中国新能源产业从“市场换技术”转向“技术定规则”的关键转折。当一汽的红旗标烙印在动力电池上,一个超越车企范畴的能源帝国,正在重构全球产业链的权力版图。
来源:光储数智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