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入市交易红海突围!农村屋顶的绿电新基建崛起

发布日期:2025/3/22



       136号文的发布,将户用光伏从业者推入了一个由于政策调整带来的发展真空期,既无出路也难寻对策。综合政策认知、抗风险能力等,户用光伏无疑是电力市场交易新政下受影响最大的市场。


       面对未知的不确定性,有企业选择了退出,有人选择了观望,也有人在思考户用光伏的渠道商、经销商、平台开发商等这数百家企业、数十万从业者,下一步的出路在哪?


      户用光伏建立新秩序


      在诸多采访中,户用光伏高额的渠道费用,是行业公认的市场畸形表现。“为了吸引农户,从之前装电站送家电、柴米油盐,到现在的初装补贴,有地区的初装补贴甚至达到了一块组件300-500元,一个电站仅前期补贴就要2-3万元”,毫无疑问,当一个项目的大部分支出要耗费在前期补贴上时,那么意味着后面每个环节的利益都会被压缩至微利,难以持久。


       众所周知,136号文的出台对于户用光伏最大的影响是电价下降,整个项目的投资收益率会相应降低。如何合理管控成本,是大部分企业当前正盘算思考的。显然,降开发费用既是政策调整下的应对策略,从行业而言,也是推动户用光伏市场进入理性发展的选择。


       有行业人士评论道,“不合理的水分挤出去,市场才能重新打造健康发展的新秩序”。


       随着开发费用回归合理之后,新政下的户用光伏市场也会迎来新秩序下核心竞争力的冲击。过去,户用光伏规模的发展大多依赖渠道资源、通过价格厮杀抢占市场,但在新政策下,合理管控开发建设成本将会是第一要务,“只要度电成本的降幅追得上市场化电价,那么户用光伏仍然具有投资价值”,一位行业人士提到。


      面对参与电力市场的行业趋势,一方面,推动户用光伏进入电力市场,将进一步带动新能源的高比例消纳,推动后续市场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政策的大浪淘沙,熟悉电力市场运行规则、能够持续挖掘电力市场收益、并且具备综合实力的企业将成为引领新周期发展的主角,进一步促进农村光伏市场的良性发展与农户增收。


      新导向:创场景、促增收


      事实上,在全新的市场秩序下,户用光伏有望回归合理的市场发展水平,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一些只关注眼前利益的参与者被淘汰出局,真正具有行业积淀的头部企业,才能切实在推动农村能源革命、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


      譬如,为了应对消纳红区问题,正泰安能推出了“整村开发”解决方案,一站式构建村级智能微电网,通过智能调度中心达到发、配、用(充)、储一体化动态调控,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让户用光伏发挥更大效益。


       在由正泰安能建成的山东潍坊诸城皇华镇3.5MW户用光伏整村开发项目中,项目通过因地制宜的建设方式,每年将产生绿电超450万千瓦时,每年还给当地村集体带来一笔稳定的“阳光收益”,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让“日头钱”真正走进了乡村。


       除了整村开发之外,正泰安能已经开始探索高端别墅销售、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创新模式,并在运维业务上持续发力,以智能算法提高运维工作效率,提升资产管理水平,通过降低单位发电成本提升户用光伏项目在市场竞价中的竞争力。


       日前,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的通知》,要求认真总结推广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的好经验、好做法,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积极性,创新开发利用场景、投资建设模式和收益共享机制,在已有工作基础上,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开展“千家万户沐光行动”,也进一步夯实了行业发展信心。


       官方数据显示,过去几年户用分布式光伏,覆盖农户累计超过500万户,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户均年收入增长约2000元,进一步凸显了户用光伏在我国乡村振兴、农户增收中的积极贡献


      政策空窗期下的“煎熬”


       不过,虽然行业已经在政策预期下进行了多重管理,但对于当前的从业者而言,政策空窗期尤为煎熬。136号文作为新能源市场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新能源电力市场交易进行了框架层面的明确与引导,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落实到交易规则设计、价格形成机制、收益保障路径等关键环节,省级政策更为关键。


       多位行业人士提出,“虽然知道户用光伏入市之后电价会下降,但具体降多少以及未来如何入市交易等,还需要省级政策来明确。这个下降幅度,代表着收益测算背后到底需要把成本压到多少,牵一发而动全身,开发费用包括渠道费等都需要等电价明确之后进行倒推。”


    “实施细则不出来,增量项目就没办法开展”,一位头部开发平台企业相关负责人提到,我们试图利用现有的政策信息搭建新的测算模型,但三个因素中有两个变量,最后的结果都是不准确的。


       综合以上,进入电力市场,是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并不是户用光伏市场的“终局”。虽然政策调整下的短期阵痛不可避免,但挤出“水分”之后,具备综合发展实力的企业仍将是引领光伏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来源:光伏们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