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山东储能新政三连击!限价松绑+多场景+市场定价

发布日期:2025/4/25


         在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攀升与电网调节能力不足的矛盾下,山东省率先祭出储能市场化改革“组合拳”。4月21日发布的《山东省2025年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通过放开现货市场限价、创新“一体多用”交易模式等举措,激活储能市场潜力,为全国新能源消纳提供新思路。


   新能源消纳“卡脖子”,电网灵活性告急


        截至2024年底,山东省新能源装机已达42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35%。然而,新能源间歇性、波动性的特点,对电网调峰能力提出严峻挑战。数据显示,2024年山东新能源弃电率虽控制在3%以内,但部分时段仍存在“有电送不出”的尴尬。


        “问题核心在于调节资源不足。”国网山东电科院专家李强指出,传统煤电灵活性改造周期长、成本高,难以匹配新能源爆发式增长。在此背景下,储能作为“电网充电宝”的战略价值凸显。


山东储能新政:三大机制创新破局


        山东省储能新政聚焦市场化改革与技术突破双主线,打出了一套创新组合拳。在机制创新方面,首先通过放开现货市场限价,将峰谷电价差从0.739元/千瓦时拉升至最高1.5元/千瓦时,直接刺激储能调峰收益增长20%-30%,某项目测算年增收可达800万元。


        其次建立"一体多用、分时复用"交易模式,允许储能同时参与电能量与调频、爬坡等辅助服务市场,典型案例显示综合收益较单一模式提升45%,覆盖品种和灵活性全国领先。


         同时推行容量租赁市场化,由市场协商定价替代政府指导价,使新能源场站配储成本从15%-20%降至8%以内。在技术布局上,依托盐穴资源优势,规划建设百万千瓦级压缩空气储能基地,中储国能泰安项目年调峰电量达2.6亿千瓦时,较抽水蓄能成本降低30%;并在负荷中心及特高压落点规模化部署电化学储能,东营津辉40万千瓦项目已投运,区域调节能力提升12%,形成压缩空气储能与电化学储能"双轮驱动"的技术格局,有效平抑新能源波动,强化电网稳定运行支撑。


        具体原文如下:

东模式能否“破冰”储能困局?


         山东储能新政之所以引发行业震动,其核心在于构建了"市场驱动"的创新逻辑。与山西、浙江等省份相比,山东率先在现货市场实行限价部分放开政策,将辅助服务品种扩展至调频、爬坡、备用等多领域,并推行容量租赁市场化定价机制,形成了"放开限价+多品种服务+市场定价"的立体化政策体系。这种机制设计打破了以往过度依赖政策补贴的路径依赖,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储能资源优化配置。

         然而,新政落地也伴随三重挑战:首先是多类型储能接入使电网调度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亟需构建智能调度算法体系;其次是电化学储能规模化应用带来热失控风险,需通过电池管理技术革新与安全监管升级实现风险可控;最后是尽管当前储能成本仍处高位,但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显现,山东模式有望推动行业进入"平价时代",最终实现储能从政策输血到市场造血的转型。这种兼具创新性与挑战性的政策实践,正为全国新能源消纳探索具有普适性的解决方案。


         山东储能新政的破局意义,不仅在于技术路径的创新,更在于市场化机制的探索。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多场景价值挖掘,山东正为全国新能源消纳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当储能从”政策依赖”走向“市场驱动”,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或将就此打通。


来源:储能网   作者:刘亚珍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