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风光储财报季:风电储能回暖,光伏何时破冰?

发布日期:2025/5/6

         大热的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行业,近些年来遭遇产业周期性波动影响,各条赛道呈现出不同的业绩冷热现象。


         2024年,A股风电、储能公司整体维持着盈利状态,光伏公司就陷入了困境。而在2025年第一季度,风电、储能公司业绩“回春”,光伏公司则分化加剧。


         整体来看,风电、光伏以及储能行业需求前景依然被业内看好,但产业链价格波动、海外市场需求等因素,正在影响风电、光伏以及储能公司业绩的走势。


风机价格回升厂商整体业绩回暖


        从2024年第四季度到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风电行业整体表现回暖,部分厂商的业绩甚至超出预期。


        根据统计,2024年,23家A股风电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251.53亿元、132.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9%、下滑12.70%。虽然净利润整体同比下滑,但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不少风电企业单季度盈利表现明显回升。这得益于下游风机价格企稳,整体投标均价回升。


         延续这一影响因素,2025年第一季度,上述23家A股风电公司合计取得475.75亿元的营收和42.2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与2024年一季度相比,其营收和净利润整体数据都呈现增长的局面。这其中,部分头部整机厂商净利润增速强劲。


         事实上,风机价格回升以及海外市场的拓展,使得风电整机厂商的业绩得到修复,这也包括亏损的电气风电(688660.SH)。2024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38亿元,同比增长3.2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5亿元,同比减亏38.27%。与此同时,在一季度,该公司亏损继续收窄,实现净利润为-1.87亿元。


         回顾风电行业今年一季度的表现,有业内人士称“旺季提前”,多数风电企业一季度的出货情况明显好于去年同期,这其中,不少企业海外项目交付量大幅提升。


光伏量升价减的困境还在延续


        2024年,国内光伏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尽管下游装机需求持续刷新历史新高,但光伏主要制造环节却遭遇大面积亏损。


         根据统计,110家A股光伏公司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38万亿元,同比减少17.96%;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63亿元,同比减少100.25%。


         而糟糕的盈利状况在2025年第一季度持续。上述110家A股光伏公司今年一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791.3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累计约47.44亿元。与2024年一季度相比,光伏行业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的整体规模均大幅缩水。


        亏损,成了2024年以及2025年度不少光伏公司的主要关键词。2024年,共计46家A股光伏公司净利润为负。A股光伏公司2024年的业绩呈现“主材亏损”,“设备、辅材、终端盈利”以及“光伏协同公司更具周期抗压性”的特点。而在2025年第一季度,这样的特征几乎得到了延续。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光伏组件企业在本报告期内几乎“全军覆没”,头部组件企业今年一季度合计亏损83.77亿元。


        实际上,从下游需求上来看,今年一季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实则呈现出增长势头——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至3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达59.71GW,同比上升30.5%,其中3月单月光伏新增装机达20.24GW,同比大增。


       然而,光伏主材价格却依然低迷。根据行业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的数据,今年1月至3月,虽然国内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以及组件价格较2024年度均有所提升,但对比2024年第一季度,其价格差距仍然较大。


        随着光伏主材价格逐渐回升,部分龙头企业仍然寄希望于在今年实现盈亏平衡。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4月30日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能否扭亏与行业形势关联比较大,公司目标到今年三季度回到盈亏平衡线。


“抢装潮”致储能行业利润“回春”


       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影响下,储能企业2024年整体业绩受到波及。但在今年一季度,多家储能公司盈利能力出现好转。


        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储能装机市场之一,也是最大的生产制造基地。一直以来,驱动中国储能企业出货规模快速增长的两大动因分别是,国内的新能源配储政策和快速增长的海外市场。


        然而,随着新能源电站并网与配储松绑,以及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后续政策动向存在不确定性,这样两手抓的打法已然出现了变化。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依赖政策驱动的强制配储需求骤降,会加速行业内的低质边缘企业淘汰,行业加速洗牌重整反而利于未来产品价格企稳回升。但由于具体到地方细则尚未出台,存在政策的真空期也令短期内的储能市场空间难以预计。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