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荒漠里的绿色长征!国家发改委布局大型风光基地

发布日期:2025/5/12

    


     一、政策规划与战略定位

     顶层设计明确方向

      自2022年起,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发布《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提出到2030年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规模约4.55亿千瓦(约455GW),其中“十四五”期间建设2亿千瓦,“十五五”期间建设2.55亿千瓦。该规划旨在通过规模化开发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跨部门协同推进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六部门联合行动,强调统筹“沙戈荒”基地与配套调峰电源、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安全替代”和“有序替代”。例如,2024年发布的指导意见提出“源网荷储一体推进”,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二、实施进展与重点项目

     项目落地规模全球领先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项目:全球最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总装机千万千瓦级,每年向京津冀输送清洁电能440亿千瓦时,成为“沙戈荒”基地标杆项目。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基地:国家发改委已启动南疆塔克拉玛干基地实施方案评估,计划新增千万千瓦级新能源装机。

     宁夏基地建设经验:2023年国家发改委在宁夏召开现场会,推广基地建设的“一体化开发+特高压外送”模式。分批次建设稳步推进


      第一批项目:97.05GW清单中,截至2023年11月已建成并网45.16GW。第二批、第三批项目:超50GW已核准并陆续开工,重点布局西北、华北“沙戈荒”区域。


     三、配套措施与技术

     创新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

     国家电网投运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实现甘肃“风光火储一体化”能源基地电力直送山东,年输送清洁电量超400亿千瓦时,破解西部资源富集与东部能源短缺矛盾。


      调峰与消纳机制创新

      煤电灵活性改造:对“沙戈荒”基地周边煤电机组升级,为新能源提供调峰支持。跨省协同机制:探索送受两端协同调节模式,如蒙西至京津冀通道的“绿电入京”计划。


      四、挑战与应对策略消纳能力不足

      甘肃、青海、新疆等地新能源利用率低于95%,部分项目弃电严重(如五省弃电50.13亿千瓦时)。发改委要求严控“不顾消纳能力盲目上马”行为,优先在消纳条件优越区域布局。


      项目碎片化问题401个子项目中,385个单体规模小于100万千瓦,增加电网并网难度。未来将强化规划统筹,推动基地“整装开发”。


     五、未来展望

      国家发改委将持续推进“沙戈荒”基地建设,重点完善三大体系:

     政策体系:细化新能源电价、绿证交易等配套机制;

     技术体系:研发沙漠生态修复与光伏融合技术,降低基地建设生态成本;

     市场体系:通过电力现货市场、跨省交易提升新能源经济性。通过“沙戈荒”基地建设,我国正加速构建“多能互补、跨区协同”的新型能源体系,为全球荒漠化治理与清洁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来源:紫荆新能源 作者:刘煜坤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