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储西进:川渝工商业的能源革命新战场
发布日期:2025/5/17
2025年了,工商储市场还只盯着江浙粤?
如果有心关注,你会发现,在能源变革的浪潮中,川渝工商业储能市场正以“黑马之姿”崛起。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工商储项目投运规模已达8.2GWh,同比增长72%,2025年预计装机量将突破12.5GWh,市场规模逼近千亿级别。在这股发展热潮中,川渝地区凭借政策支持、能源转型需求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工商业储能市场爆发的关键区域。
日前,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储能价格机制的通知(川发改价格〔2025〕14号)》在行业内引发广泛热议。此前,江浙粤地区因变压器容量限制,工商业储能投资商竞争激烈,项目发展受阻。而四川新政的出台,打破了这一容量限制,为国内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不仅意味着更多储能项目能够在四川落地,还直接减轻了用户侧储能项目的初期投资负担,为工商业储能市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追溯政策的底层逻辑,是四川能源结构的系统性变革,为工商业储能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其实早在今年开春,四川省能源工作会议释放出明确信号:四川素有“千河之省”之称,水电占比曾超80%。然而,水电出力受季节影响显著,枯水期(11月 - 次年4月)电力供应缺口达15%,2024年冬季甚至出现区域性有序用电。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四川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根据《四川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省光伏装机将从2023年的12GW跃升至23GW(新增11GW),风电装机突破3GW(新增1.1GW),配套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直指200万千瓦。这意味着未来三年,四川储能市场将以年均150%的复合增长率爆发式增长。
风光发电的加入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电力供应缺口,但其间歇性特征催生了储能的刚需。以成都为例,作为全省55%用电负荷的集中地,其工商业电价峰谷差已扩大至0.82元/kWh(峰段1.25元/kWh,谷段0.43元/kWh)。在这样的电价机制下,储能系统的充放价差收益模型已从“战略愿景”变为“财务必选项”。企业通过在谷段充电、峰段放电,可以有效降低用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也为工商业储能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驱动力,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和投资。
行业调研显示,川渝地区分布式光伏可开发屋顶面积达1.2亿平方米,若按50%利用率测算,可装机18GW,叠加山地光伏项目,总装机潜力超30GW。而储能配套率若达20%(行业平均水平),将催生6GW/12GWh的储能市场需求,对应产值超240亿元(按4元/Wh系统成本测算)。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无疑为工商业储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源:光伏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