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新政“王炸”!广东新能源市场空前利好

发布日期:2025/5/19


     根据《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 号)及广东省配套细则,2025 年 5 月 31 日前投产(存量项目)与 2025 年 6 月 1 日投产(增量项目)的新能源项目收入组成对比如下:


     一、机制电量收入


     (一)存量项目(2025 年 5 月 31 日前投产)


      机制电价固定为广东省煤电基准价 0.453 元 / 千瓦时,显著高于 2024 年广东新能源现货市场均价(约 0.2791 元 / 千瓦时),提供稳定保底收益。


     电量规模机制电量比例逐年递减,但每年自主确定的比例不得超过上一年水平。例如,某项目 2025 年机制电量比例为 80%,2026 年最高仍可维持 80%。


     执行期限按现行政策保障期限执行,通常与项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挂钩。


    (二)增量项目(2025 年 6 月 1 日及之后投产)


      机制电价通过集中竞价形成,首次竞价于 2025 年中期组织,执行期限为海上风电 14 年、其他新能源 12 年。竞价规则如下:


      报价机制项目自主报价,按报价从低到高排序,入选项目机制电价统一按最高报价执行。例如,若 A 项目报价 0.3 元 / 千瓦时、B 项目报价 0.32 元 / 千瓦时且均入选,则两者机制电价均为 0.32 元 / 千瓦时。


      竞价上限初期参考煤电基准价上浮 10% 左右(约 0.498 元 / 千瓦时),但实际成交价可能因市场竞争低于上限。


     电量规模


     年度规模由广东省根据消纳责任权重完成情况等因素确定,2025 年首次竞价规模需在竞价前公布。


     单个项目机制电量比例上限为 90%,且需调减已成交的中长期交易电量、绿电电量。例如,某项目申报机制电量比例为 80%,但已签订 30% 中长期合约,则实际可纳入机制的电量比例上限为 50%。
执行起始时间未投产项目按竞价时申报的投产时间确定;已投产项目按入选时间确定。若实际投产时间较申报时间延迟超过 6 个月,竞价结果作废并取消三年内竞价资格。


     二、非机制电量的市场化收入


    (一)存量项目


交易方式非机制电量需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通过中长期、现货等市场形成电价,价格波动较大。例如,2024 年广东新能源现货均价为 0.2791 元 / 千瓦时,而 2025 年一季度日前加权平均电价为 0.3332 元 / 千瓦时。


     现货市场参与220kV 及以上新能源场站需全面参与现货市场,110kV 及以上场站逐步参与,2025 年底前全部纳入。


   (二)增量项目


     交易方式与存量项目相同,但需更早、更深度参与市场。例如,2025 年 1 月 1 日起新增的 110kV 及以上集中式光伏,基数电量比例仅为 50%,其余电量需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价格。


     现货市场要求2025 年底前,110kV 及以上集中式光伏需全部报量报价参与现货市场,市场化风险更高。


     三、绿电交易与绿证收益


     存量项目纳入机制的电量不再参与绿电交易,不重复获得绿证收益。若未纳入机制的电量参与绿电交易,需单独出售绿证,收益归企业所有。


     增量项目机制电量同样不参与绿电交易,绿证收益需通过非机制电量交易或单独出售绿证获取。例如,某增量项目选择将 10% 电量参与绿电交易,则该部分电量对应的绿证收益可额外获得。


     四、关键差异总结



    

     五、政策影响与策略建议


     1.存量项目

     机制电价提供稳定收益,但需关注非机制电量市场化交易风险。建议通过中长期合约锁定部分电量价格,降低现货波动影响。


     2.增量项目


     竞价策略需结合项目成本、市场预期合理报价。若预测未来市场均价高于机制电价,可适当降低机制电量比例;反之则提高。


     现货交易需加强功率预测和交易能力,优化现货市场报价策略,避免负电价风险。


     绿证选择若绿证价格较高(如超过机制电价与市场均价差额),可减少机制电量比例,通过绿电交易获取更高收益。


     六、配套政策与执行细节


     储能配置136 号文取消强制配储要求,但项目配套储能可通过优化电力输出提升市场收益,建议结合项目特性自主决策。


     税收优惠广东省对新能源产业提供税收支持(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具体细则可关注相关税务部门。


     偏差考核参与现货市场的项目需关注中长期交易偏差考核,避免因出力波动导致收益损失。


      综上,存量项目以稳定保底收益为主,增量项目则需在市场竞争中平衡机制电量与市场化收入,政策适应性和交易策略能力成为关键。建议项目主体密切关注广东省后续正式的竞价通知及市场规则调整,动态优化运营策略。



来源:能源深一度  作者:KEN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