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水电”!RCEP框架下缅甸新能源战略升级
发布日期:2025/5/20
(一)缅甸化石能源占比超60%(2023年数据),可再生能源(水电、光伏、风电)占比约35%,但开发程度低,光伏和风电装机不足1GW。
(二)RCEP关税削减范围:新能源设备(如光伏组件、逆变器、锂电池)关税从5-15%逐步降至0-5%,部分关键原材料(如硅料、稀土)实现零关税。
(三)中国电建在缅甸承建的Tatmadaw光伏电站(50MW)已并网发电; 中资联合体计划在曼德勒建设200MW风电项目,预计2025年投运。
(四)跨境电网互联:缅甸与泰国、老挝已签署电力交易协议,2023年向泰国出口水电超2000GWh;中缅正协商“中缅电力走廊”建设。投资流向:2022年中国对缅新能源投资超3亿美元,占缅甸外资新能源项目70%以上。
(五)基础设施薄弱:全国电网覆盖率仅50%,农村地区缺电严重;输电损耗高达20%(国际平均为6-8%)。
(六)政策不完善:缺乏明确的上网电价(FIT)机制,新能源项目回报周期不确定。
(七)融资困难:缅甸主权信用评级低(CCC级),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受限。
(八)外部竞争与风险:东南亚新能源“内卷”:越南、泰国通过更高补贴吸引外资,缅甸政策竞争力不足。地缘政治风险:2021年政变后欧美制裁持续,部分国际企业退出缅甸市场。
(九)缅甸政府层面:政策优化出台《可再生能源法》细则,明确FIT电价(如光伏电价设定0.08-0.10美元/kWh)。基建配套:利用亚洲开发银行(ADB)贷款升级主干电网,优先建设若开邦-仰光高压输电线路。本地化激励:要求外资项目雇佣30%以上本地员工,设备生产环节本地化率逐步提升至40%。
(十)国际合作层面:区域电力交易机制,联合东盟能源中心(ACE)建立“中南半岛绿电交易平台”,推动跨境绿证互认,中缅“抱团出海”模式:推动中国政策性银行(如国开行)提供“设备换能源”贷款,以缅甸绿电收益偿还。
(十一)关税削减效益:以光伏组件为例,关税从15%降至5%,中国出口缅甸成本降低约8%(2023年海关数据)。投资缺口缅甸2021-2030年需至少200亿美元新能源投资,目前到位资金不足20%。减排目标:缅甸承诺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55%,需年均新增光伏装机500MW以上。
(十二)中缅皎漂光伏项目:中国能建与缅甸电力部合作,总投资1.2亿美元,装机100MW,RCEP红利光伏组件进口关税节省约300万美元,工期缩短3个月。问题因当地土地权属纠纷,项目延期6个月,ESG成本增加15%。
(十三)泰国-缅甸水电交易:机制,泰国EGAT公司以0.06美元/kWh购缅甸萨尔温江水电,通过RCEP原产地规则认定为“区域绿电”。效益2023年交易规模达1.5TWh,为缅甸创汇9000万美元。
(十四)缅甸RCEP关税削减为新能源合作打开窗口:但需解决政策、基建、融资三大瓶颈。建议中国以“轻资产+技术输出”模式(如EPC+运维)规避政治风险,同时联合日韩企业形成区域产业链闭环(例如:中国电池+日本氢能技术+缅甸绿电)。短期内聚焦分布式光伏和微电网项目,中长期布局绿氢出口基地。
来源:华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