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从“粗放”走向“精细”!分时电价政策全国趋势

发布日期:2025/5/21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中国分时电价政策正从粗放式时段划分向精细化、动态化转型。截至2025年5月,全国超20个省份调整分时电价机制,核心目标直指新能源消纳、电网安全与用户经济性平衡。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风电光伏装机达14.82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但新能源“午间过剩、夜间短缺”的波动特性加剧了源荷失衡。分时电价作为调节供需的关键杠杆,正通过时段细分、价格信号强化和技术耦合,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


     分时电价政策精细化的三大趋势


      分时电价时段的划分正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体现了电力系统从"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的关键一步,直指新能源消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与用户成本优化的核心目标。


    1. 时段划分精细化:从三段到多段


     与传统的将每天划分为3个不同收费时段(峰、平、谷)的峰谷电价相比,新的分时电价机制将一天24小时分成高峰、尖峰、平段、低谷、深谷等多个时段,每个时段的电价都有所不同。


       22时至8时是被设置为低谷用电最密集的时段,除甘肃、山东、蒙西等少数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将主要谷时段划分在此区间内。但与之前的时段划分形成明显区别的是,山西、山东、浙江、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蒙西等地,以及河北南网设置了日间谷时段,其中甘肃将谷时段全部放在了白天。


      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8~12时和16~22时,将午间12时之后的2个小时划分为高峰时段的地区不多。22个地区设置了尖峰时段(甘肃、宁夏、贵州暂未划分,安徽无固定时段但有尖峰电价),广泛分布在8~23时之间,其中在18~21时期间的地区最多。


      2. 峰谷价差合理拉大:价格杠杆作用凸显


本轮分时电价机制调整普遍拉大了峰谷电价价差。29个地区中,高峰电价上浮比例普遍达到或超过50%。其中,安徽上浮比例最高,夏、冬季达到81%;蒙西在夏季以外的季节低谷电价下浮比例最小,仅为21%,山东与河北南网低谷电价下浮则达到70%。安徽省则规定,尖峰电价在高峰电价基础上上浮20%。


     3. 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从固定模式到灵活响应


     建立分时电价动态调整机制是本轮政策调整的重要特点。山东要求电网企业以年为周期提前公布未来12个月峰谷时段,进而建立时段划分的年度间调整长效机制。河南省则规定每年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都将向省发改委报告分时电价执行和电力系统运行的相关情况,并由省发改委进行评估和调整。


      江苏在固定的尖峰时段内按日最高或最低气温是否达到要求,灵活执行尖峰电价。广东则综合采用了固定月份尖峰和全年气温尖峰两种方式,7~9月整月及其他月份中日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及以上的高温天实施尖峰电价。


     分时电价政策调整的双重目标


     1. 促进新能源消纳:从"被动接纳"到"主动引导"


     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的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显示,2024年1~2月,全国风电利用率93.8%,光伏利用率93.9%,较2024年同期有所下降,午间光伏大发时段的电力过剩愈发明显。


     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用户用电行为与新能源出力特性相匹配,是分时电价的核心功能之一。2024年,山东省通过分时电价引导电网午间增加填谷负荷最高达583.87万千瓦,增加风光等新能源消纳量23亿千瓦时,调节作用十分明显。


     2. 保障电网安全:从"硬扛高峰"到"柔性调节"


     随着电动汽车普及与空调负荷增长,电网负荷峰谷差持续扩大。以海南省的"零点高峰"现象为例:近年来,受居民高温负荷攀升和电动汽车零点扎堆充电等影响,海南电网统调负荷先后13次在0时至0时20分时段创历史新高。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山东省。截至2024年3月底,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70万辆,全省各类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117.35万台,同比增长89.7%。据某充电桩企业调查发现,70%车主习惯18时至20时充电,恰逢与全省用电尖峰时段重叠,电网压力堪比"早高峰堵车"。


      政策调整对商业主体的影响及应对


     1. 工商业用户:优化生产策略降低成本


     分时电价政策的调整对工商业用户产生了直接影响。多数工商业用户选择增加低谷、深谷时段用电比例,降低用电成本。据国网山东营销服务中心电费核算部主任解磊介绍,工商业用电中占比最大的制造业用电变化尤为明显。2023年制造业全年削峰填谷减少电费24亿元。


      2. 电网企业:运营模式转型创新


     随着输配电价改革的深入,电网企业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不再以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价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分时电价政策的调整要求电网企业加快计量采集设备和电费结算系统的调整工作。


     各级电网企业需要提前将政策告知用户,确保政策平稳执行到位。同时,电网企业通过发挥峰谷分时电价信号作用,引导削峰填谷,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3. 新能源和储能企业:商业机会与挑战并存


     分时电价的动态调整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开发带来了复杂的影响。深谷电价虽提升消纳能力(山东2024年增消纳23亿千瓦时),却挤压光伏电站利润。山东光伏中长期协议电价从~0.4元/度降至~0.2元/度,导致光伏项目大面积亏损。这一矛盾凸显电力系统灵活性不足,需加速储能和跨区输电建设。


     碧蓝观察:分时电价与能源转型深度融合


     随着电力现货市场的试点和推进,分时电价与电力现货价格的联动将更加紧密。分时电价政策动态调整加快,现货价格对分时电价的指导作用凸显。分析显示,2022年与2023年的数据对比中,浙江等地区调整尖峰时段的做法与现货均价上行趋势保持一致。


     山东、甘肃等地的电力现货试运行中出现的价格倒挂现象,也推动了分时电价时段划分的调整。电力交易双方签订分时段合同时,既可约定峰谷时段交易价格,也可参考上一年平均交易价格确定平段电价,峰谷电价基于平段电价上下浮动。


     于此同时,分时电价机制有望进一步与储能技术、虚拟电厂等新兴业态深度融合,为"源荷互动"提供更灵活的工具箱。



来源:碧蓝能源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