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者!储能行业的“二代战争”
发布日期:2025/5/27
最近娱乐圈的“学霸人设”塌房速度,简直比储能电池的充放电还快。前脚董袭莹的协和医学博士学历被扒出涉嫌论文抄袭、跨学科挂名,后脚黄杨钿甜的中戏艺考成绩就因高中毕业典礼上的“死亡跑调”被送上热搜。网友们一边吃着瓜,一边发出灵魂拷问:这年头,连“二代”们都要开始卷学历、卷才艺了?
不过,当吃瓜群众还在为明星二代的“人设崩塌”操心时,真正的“二代”们早已在另一个万亿级赛道上杀疯了。储能行业,这个在“双碳”目标下狂飙突进的领域,正迎来一波密集的“二代接班潮”。龙佰集团的许冉、天齐锂业的蒋安琪、远东控股的蒋承志……这些名字或许不如明星二代耳熟能详,但他们掌舵的企业,动辄影响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格局。
二代的“塌房”警示录!人设易碎,实力为王
董袭莹和黄杨钿甜的“翻车”剧本,堪称二代圈的“反面教材”。
一个顶着“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学士+协和医学院博士”的光环,却被扒出博士论文与他人专利高度雷同,手术失误率比同期规培生高出23%;一个顶着“中戏第二、北电第六”的艺考成绩,却在毕业典礼上贡献了“开口跪”的灾难级表演。
网友们一边调侃“学霸人设需谨慎”,一边也窥见了二代群体的生存困境:在信息透明的互联网时代,任何标签化的“人设”都可能成为反噬的利刃。当“二代”身份成为舆论放大镜下的原罪,唯有真本事才能堵住悠悠众口。
储能行业的“二代战争”
与娱乐圈的“人设游戏”不同,储能行业的二代接班,是一场真刀真枪的商业较量。
这个赛道没有“容错率”,只有“淘汰率”。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2024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同比增长126.5%,但行业毛利率却全线下降,远东控股智能电池业务毛利率一度暴跌13.56%。在价格战与价值战的夹缝中,二代们必须证明自己不仅是“继承者”,更是“颠覆者”。
蒋承志:从“线缆王子”到“储能先锋”的破局之路
作为远东控股创始人蒋锡培之子,蒋承志的接班之路堪称“二代逆袭”范本。
2009年,他放弃中信产投的优渥职位,回到宜兴从基层销售干起。面对家族企业“线缆主业”的转型焦虑,他力排众议押注储能赛道,带领远东电池杀入欧洲户储市场,高压堆叠式户储产品一度占据德国市场20%份额。
2020年,远东股份因锂电池业务计提16.91亿亏损,资金链濒临断裂,蒋承志展现出“二代教科书”级的应对策略:技术端引进特斯拉同款设备,将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0%,夯实产品竞争力;市场端首创“缆储一体”模式,将储能系统与电网建设深度捆绑,开辟差异化赛道;资本端三年内完成38亿定增,使资产负债率从82%大幅降至67%,稳住企业命脉。至2024年,远东股份智能电池业务营收暴涨116.3%,以硬核数据击碎“二代败家”的质疑,完成从危机到突围的惊险跨越。
许冉:500亿能源帝国的“守门人”
相比蒋承志的“创业式接班”,龙佰集团许冉的挑战更偏向“守成与突围”。
作为全球钛白粉龙头的“企二代”,她接班时面对的是父亲许刚留下的500亿市值帝国。但钛白粉行业的周期性波动,迫使她必须为集团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许冉展现出的“二代智慧”极具战略纵深:她以产业协同思维,将钛白粉生产中的副产物硫酸亚铁转化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实现变废为宝的产业链垂直整合;通过资本运作精准出手,并购整合新能源电池与氢能资产,构建起多元能源版图;更以全球化视野在荷兰设立欧洲总部,率团队攻入特斯拉供应链体系。至2024年,龙佰集团新能源材料板块营收突破80亿大关,许冉用跨越式增长证明:新生代企业家既能守住父辈基业,更能以创新突破开辟新天地。
高海纯:从“光二代”到产业革新者的进击
作为天合光能创始人高纪凡之女,1993年出生的高海纯也正以“光二代”身份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商业传奇。
2022年,她掌舵的天合富家(主营分布式光伏电站)净资产从2020年的0.99亿元飙升至15.24亿元,净利润从0.38亿元增至4.34亿元,成为天合光能除组件、电站外的第三大核心板块。2023年,天合富家以162.39亿元营收、4.206亿元净利润跻身江苏省独角兽企业,估值达225亿元。面对光伏行业周期性低谷,她果断终止天合富家分拆上市计划,转而整合资源布局储能与分布式光伏。2024年,她主导推出“缆储一体”模式,将储能系统与电网建设捆绑销售;同时构建“新型微电网”“零碳园区”等场景化解决方案。这一转型直击行业痛点——当传统组件业务因价格战毛利率暴跌时,天合光能智能电池业务营收却逆势暴涨116.3%。
她接班后面临的挑战堪称地狱模式:2024年前三季度天合光能净利润亏损8.47亿元,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但她选择逆势加码储能领域,引进特斯拉同款设备将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0%,并在荷兰设立欧洲总部切入特斯拉供应链。这种“在寒冬中播种”的胆识,与父辈高纪凡“寒冬孕育希望”的哲学一脉相承。
蒋安琪:在行业寒冬中书写“锂想”答卷
2024年4月,天齐锂业创始人蒋卫平正式将董事长权杖交予女儿蒋安琪。这位手握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锂业二代”,在锂价周期性崩盘、行业寒流肆虐的至暗时刻接掌企业。
面对行业寒冬,蒋安琪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战略定力,以“资源+技术+全球化”三线并进推动天齐锂业破局。在资源端,她构建“国内开发+海外控股”双循环体系,重启四川雅江措拉锂矿夯实本土供给,同时通过文菲尔德控股格林布什锂矿,实现全球唯一锂资源100%自给。技术端,她提前布局固态电池赛道,参股北京卫蓝新能源介入硫化锂研发,2024年完成产业化技术突破,并在正极、电解液等领域建立先发优势。全球化方面,她推动出海模式升级,通过技改提升澳洲奎纳纳工厂产能,与智利SQM成立合资公司,并绑定欧洲车企构建生态。2025年一季度,天齐锂业实现营收25.84亿元,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实现扭亏。这背后是库存优化带来的毛利率回升、技改释放的产能效率,以及研发强度创新高(提升至X%)的转型红利。蒋安琪用行动证明:二代接班不仅是权力交接,更是战略能力的代际跃迁。
二代接班的“生死劫”
储能行业的二代接班潮,折射出中国民营企业传承的深层困境:在战略层面,接班人需在坚守传统主业与All in新能源之间做出抉择,技术路线选择更直接关乎企业生死;在资本维度,定增、发债与IPO的资本运作中,股权稀释与控制权稳固形成微妙平衡;管理层面,老臣与少帅的权力博弈暗流涌动,人才断层风险如影随形。
外部环境同样严峻,政策补贴退坡倒逼企业向市场化转型,地缘政治博弈又为全球化布局增添供应链安全难题。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锻压协会秘书长张金提出破局之道:“二代接班本质是企业二次创业。”他开出两大药方:通过从属业务练手积累经验,如蒋承志从线缆销售切入储能战场;以书面交接方案构建传承体系,正如许刚为许冉制定的十年培养计划,将接班路径细化至每个岗位层级。这种战略定力与创新思维的结合,正成为二代突围的关键密码。
未来已来,储能二代的“终极战场”
在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的历史性时刻,储能行业的二代们正站在产业革命的潮头。他们接过的不仅是家族企业的权杖,更是一场颠覆性变革的接力棒。
面对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行业巨头占据70%市场份额的竞争格局,这些新生代掌门人必须突破父辈认知边界,在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前沿技术路线中做出抉择。资本寒冬的凛冽考验着他们的战略定力,而定增、发债与IPO的资本运作更需要智慧与胆识。在全球化竞技场上,构建"中国标准"的使命尤为迫切。
正如蒋承志在远东电池投产仪式上的宣言,这批储能新贵正在用技术革新重塑产业版图,以资本运作开辟新赛道,用全球化视野定义行业规则。他们撕去"富二代"标签,在传承中颠覆,在颠覆中重生,谱写着一部属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史诗。这不仅是财富的代际传递,更是产业话语权的迭代之战。
来源:观储视角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