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进阶!固态电池迎“交付”小高峰
发布日期:2025/5/28

固态电池正悄然迎来其商业化的首个“交付”小高峰。
与市场普遍预期的率先颠覆电动汽车市场不同,包括合源锂创、金羽新能、金龙羽、德加能源在内的多家初创或跨界企业,通过将目光聚焦至无人机、eVTOL、机器人乃至储能等多元化细分场景,抢先实现小批量交付。这标志着固态电池在商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尽管在主流电动汽车市场的大规模应用仍面临挑战,但固态及半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优势,正在细分市场找到早期立足点。
细分市场需求驱动早期应用破局
传统电池在新兴领域的应用面临显著瓶颈。
以建筑行业为例,该行业长期受用工短缺和高安全风险困扰,混凝土整平、抹光及清洁等机器人被视为关键解决方案。
然而,建筑机器人对电池的要求极高。据了解,一个4kwh的传统液态电池包重量可达22公斤,这不仅增加了能耗,也给工人换电带来不便。
更重要的是,建筑工地存在高温、碰撞、震动等风险,加之电池需频繁充放电和快速更换,使得电池安全成为“重中之重”。
无人机和eVTOL领域同样如此,长续航、轻量化、高倍率与绝对安全的兼顾,是其核心诉求。
固态及半固态电池技术恰好契合了这些需求。
合源锂创为其建筑机器人客户提供的350Wh/kg系列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接近传统锂电的两倍,可使电池包减重达40%。
金龙羽新能源面向无人机市场的EC01系列超能固态电芯,能量密度更是高达500Wh/kg。
更为关键的是,固态电解质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电池的本征安全。合源锂创宣称其产品通过了针刺、挤压等12项极限测试,可实现“不起火、不爆炸”,直击行业安全焦虑。
多家企业密集交付彰显产业进展
近期,多家企业的交付动态印证了这一趋势。
合源锂创已正式向金皇冠智能科技交付首批建筑机器人固态动力电池包,实现了该技术在建筑机器人领域的首次批量应用。
据金皇冠反馈,搭载该电池的混凝土整平机器人已在全国十几个工地应用,能在0℃至60℃环境下稳定运行6小时,效率提升6倍。
金羽新能则展示了其在多场景交付方面的领先性。该公司依托与北京大学共建的实验室,依托独特的锂金属界面控制技术,已形成差异化技术壁垒。
其“无际”无负极准固态电池、“扶摇”高能量密度半固态电池、“万山”超快充半固态电池已批量导入无人机、eVTOL、物流车市场,并实现超亿元交付。
公司2024年的交付记录密集,包括向无人机客户交付无负极准固态电池并获重复订单,交付6C超快充半固态电池用于物流车,并向主机厂交付eVTOL电池系统等,更有单笔超5000万的半固态电池订单落地。2025年春,“无际”系列再度实现商用车领域交付。
金龙羽新能源则在5月20日宣布,与客户签订了十万支无人机用500Wh/kg固态电芯的年度采购订单。
在高能量密度之外,其EC01电芯据称还能在-40℃下实现3C倍率放电,容量保持70%。
同为初创企业的苏州德加能源,其“极安”固态电池已向代表企业交付首批产品,并于3月22日投产了1GWh高比能固态电池项目。
该公司规划在浙江长兴进一步建设3GWh产能,瞄准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新兴消费等领域,并可能以两轮电动车为首发市场。
老牌电池企业天能股份同样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进展,已研发出300Wh/kg电芯并推出“磐石”系列产品,实现了对无人机领域的批量交付。
公司500Wh/kg类固态原型已通过认证,并正与电动自行车厂商进行测试。
孚能科技公开表示,公司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形成规模化出货,并计划在2025年底小批量交付60A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潜力也进一步释放。
以卫蓝为代表,该公司以为蔚来汽车提供半固态电池包实现千公里续航闻名,近两年将目光更多投向了储能市场。该公司认为固态电池的大规模起量将在储能领域。
2025年3月,其在珠海的2条半固态电池生产线投产,规划年产能6GWh,并实现了全球首个314Ah大容量半固态储能电池的量产。据透露,东莞已有近千个通信基站计划在9月前采用其半固态电池。
为支撑商业化,其他相关企业也在积极布局产能扩张。合源锂创规划的10GWh产能,一期1GWh计划于2025年二季度投产。德加能源总规划3GWh。金龙羽则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50吨固态电解质量产线。
固态电池在细分市场的成功交付,是其产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信号。尽管目前交付的产品多为半固态或准固态,且规模相对较小,但这表明该技术正通过解决特定行业的痛点来证明其价值和可行性。
这些早期商业化的尝试,将为技术迭代、成本控制以及最终进入更广阔的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积累关键的数据和经验。固态电池的竞争格局,正从研发竞赛逐步转向市场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