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雄加码!科力远&中创新航储能基金扩容至14亿
发布日期:2025/5/29
近日,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力远”)发布关于储能产业基金扩募暨签订合伙协议的公告。
公告显示,科力远与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创新航”)再次联手,宣布对凯博(深圳)先进储能创新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储能产业基金”)进行扩募。
基金认缴出资总额由人民币4.02亿元增加至14.02亿元,其中科力远新增投资5亿元,认缴出资金额由2亿元增加至7亿元,中创新航认缴出资金额同样由2亿元增加至7亿元。
根据储能项目的实际进展,科力远将采取分期分批的方式对储能产业基金进行实缴出资,中创新航也将按照相同的比例和时间与公司同步进行实缴。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两家公司首次合作。早在2024年初,科力远和中创新航即与凯博资本、元科慧储共同成立储能产业基金。最初规模为4.02亿元,其中科力远与中创新航各认缴2亿元,持股比例为49.75%。
此次扩募完成后,科力远与中创新航的持股比例进一步上升至49.93%。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的目标总规模最终规划为20亿元。
可以看出,在资本端,双方都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二者在储能产业链野心也彰显无遗。
据公开资料显示,该产业基金自成立以来,整体投资推进节奏较为稳健。截至2025年5月,基金已对河北井陉科瑞新能源、望都科瑞数智新能源两个独立储能电站项目累计投资1.63亿元。
其中,河北井陉的2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已于2024年12月成功并网,次年2月正式商运。河北望都的100MW/200MWh储能电站项目也在2025年3月完成并网,5月正式投运。
此外,储能产业基金还布局了博野和诸城两个规模各为100MW/200MWh的独立储能电站项目,目前已取得相关建设批文,即将进入建设阶段。
从项目顺利落地投运以及备案项目进入建设阶段都不难看出,科力远和中创新航在独立储能电站投资模式上的成功,并非只是停留在理想的“PPT基金”,而是拥有真实的商业模式验证。
迅猛扩募,押注还是抢位?
从4亿增至14亿,如此大手笔的扩募,究竟是战略扩张的主动加码,还是行业竞争加剧下的被动应对?
实际上,这一问题并不突兀。
一方面,基金原本便设定了20亿元的总规模,此次扩募可视作按部就班、顺势推进;
另一方面,一次性追加10亿元,在当前上游材料企业纷纷加速绑定电池与储能厂商的背景下,也难免让人感受到一丝“抢位”焦虑所驱动的紧迫感。
虽然科力远和中创新航没有像龙蟠科技与楚能新能源、万润新能与宁德时代一样建立“订单绑定”合作,但这种“基金绑定”的模式,一样是其双方共同下注的战略关键。
科力远是典型的上游锂矿及碳酸锂原材料资源企业,通过基金方式可以深入产业链下游布局;而中创新航则为电芯领域的头部企业,深度参与基金布局,则可以完成从电芯到终端项目的产业链整合。
这种模式的优势首先体现在项目资源的获取和掌控上。以中创新航为代表的电芯企业在技术、产品方面具备绝对优势,而科力远则在资源端具有成本和供应链保障优势。二者联手,基金运作便具备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天然优势。
其次,“电芯+项目”绑定的模式,有利于在项目建设阶段提前锁定产业链上下游的利润空间,降低产业链波动风险,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并实现稳定的商业运营。
从已成功商运的井陉和望都项目来看,这种模式显然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成功验证,储能产业基金的“跑马圈地”效应开始显现。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此次扩募背后凸显出储能产业资本化、金融化的趋势日渐明显。
基金潮涌,储能换打法了?
尤其是今年以来,136号文件明确提出,所有新能源项目需全面进入市场交易,逐步取消计划电价和补贴机制,真正实现“价由市定”。
这一里程碑式政策的发布使得新能源行业发生剧变,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效的趋势日益明显,电站投资更重视运营效率、系统集成能力与收益结构的精细化管理。
关于储能的竞争也已经开始从“简单产品采购”走向“复杂系统资产管理”,其背后的金融需求、风控逻辑、退出机制都面临重构。
产业基金正日益成为连接技术方、项目方与资本市场的重要纽带,不仅是资金支持的载体,更是产业资源整合、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推动力。
面对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多头部企业正在从项目开发角色向产业资本角色转型,通过基金模式有效整合上下游资源。如宁德时代、阳光电源、国轩高科、南网储能、中车、百利科技等等均参与储能相关基金。
储能产业本身属于重资产、高技术壁垒行业,通过基金化模式运作,能够有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未来或将成为一条行业扩张的重要路径。
不仅如此,储能产业基金通过金融杠杆作用,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政府产业基金以及金融机构参与,进一步放大产业链的规模效应。
这种资本化、金融化的运作模式,将显著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掌控力。
此次科力远与中创新航联手布局,体现了储能产业链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随着产业基金规模不断扩大,未来的市场也不是没有可能呈现出资本驱动型的竞争局面。
储能产业的竞争核心将逐步从单纯的技术比拼、项目数量竞争转向资本运作能力和产业链整合能力的较量。
这种趋势将进一步推动储能行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为行业整体效率提升带来积极作用。
看到利好的同时也要注意,基金模式也并非毫无风险。
“基金热”可能带来更大的潜在风险,高投入伴随高风险,项目周期长、市场波动大等问题仍需关注。
在部分项目盈利能力尚未充分验证的背景下,资本的加速进入可能催生“跟风式投资”,造成资源错配与产能浪费。
此外,基金的退出路径仍依赖IPO、REITs等市场通道,也存在周期长、流动性差等问题。
科力远与中创新航联手扩募储能产业基金,是企业自身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更表现出整个储能行业迈向资本化、金融化的新趋势。
而如何规避资本运作中的风险,保障项目稳定收益,将是未来科力远、中创新航乃至其他储能企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来源:星球储能所 作者: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