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前行!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全力推进长江航运绿色转型
发布日期:2025/5/29
5月26日上午,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主持召开会议,研究推进长江航运绿色动力发展工作。
航运在所有运输方式中具有占地少、能耗低、运能大等比较优势。近年来,长江经济带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运输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为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但仍然存在发展方式相对粗放、绿色发展水平不高、航运比较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不能完全适应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抓好长江大保护,持续推进‘电化长江’‘气化长江’‘氢化长江’,加快突破绿色动力关键技术,不断提升绿色智能船舶产业水平,努力在推进长江绿色航运上闯出一条新路。”王忠林在会上指出。
在推进长江绿色航运上闯出一条新路
5月12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湖北调研时指出:“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持续加强污水排放、固体废物等治理,推进航运设备等绿色转型,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守护好一江碧水。”
湖北省的这次会议,正是贯彻落实丁薛祥副总理提出的有关工作要求。
王忠林在会上指出,推进长江航运绿色动力发展,是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必然要求,是改善长江生态环境、造福沿线百姓的重要举措。
湖北拥有长江干线1061公里,高等级航道2090公里,在籍大小船舶近万艘,发展绿色航运动力,不仅关乎湖北自身的发展,更关乎长江全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湖北坚定不移抓好长江大保护,在推进长江绿色航运上闯出了一条新路。
在政策制定上,出台《湖北省支持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试点示范若干措施》,从5个方面推出16条措施,通过资金和创新政策牵引,支持湖北省内液化天然气、电池等绿色动力船舶和智能船舶研发、设计、制造、应用和配套。
在产业发展上,围绕绿色智能船舶打造全链条产业链,扶持培育船舶总装建造企业53家,配套企业300余家,绿色智能船舶制造整体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绿色动力船舶补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三峡坝区港口岸电全覆盖,宜昌、黄冈、荆门等重点航运节点城市港口建设岸电桩、LNG加注站,武汉阳逻港建成了全国首座电动船舶换电站等,一张覆盖长江中游的绿色动力船舶补能网络正在搭建并不断完善。
湖北的一系列相关探索,为长江航运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核心在科技,关键在创新
“湖北在绿色船舶研发、设计、制造领域具有良好基础,要高度重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动力转型加快推进长江航运绿色转型。”王忠林在会上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定调。
王忠林指出,推进长江航运绿色动力发展,核心在科技、关键在创新。要围绕经济性、便捷性、安全性强化科技攻关,坚持市场引领、科技支撑,加快突破绿色动力领域的卡点难点问题。要围绕“政产学研金服用”,组建产业联盟,建立省级统筹工作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绿色动力产业聚链成群。
近年来,湖北省在科技创新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围绕“政产学研金服用”,构建七方联动的全链条技术攻关体系。成立湖北省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业创新中心、湖北绿色智能船舶技术创新中心,整合省内中船七一二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等涉船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牵头负责高技术船舶科研“绿色智能内河船舶创新专项”,加速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全面探索绿色新能源动力技术路线。国内首艘长江支线换电电池动力集装箱班轮“华航新能1”、采用甲醇双燃料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内河散货船“国能长江01”、国内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的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先后下水。
一系列科技创新措施,有力支撑了以动力转型加快推进长江航运绿色转型。
下一步工作具体怎么干?王忠林明确:一是抢抓国家“两新”政策机遇,加快液化天然气、绿电、氢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推广使用。二是积极发挥“中碳登”平台作用,推动长江航运全面进入碳交易市场。三是坚持规划引领,完善充换电站、加注站等基础设施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从“高度重视”凝聚思想共识,到“抓住机遇”抢占发展先机,再到“乘势而上”激发奋进动力,不难看出,未来,湖北将以“绿色动力”为有力笔触,在长江经济带宏伟画卷上奋力挥毫,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中国环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