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氢都”!山西小城GDP暴增26%
发布日期:2025/5/30
2025年一季度,煤炭大省山西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
山西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增速高于去年全年(2.3%),一举扭转了去年同期的负增长态势。
这个成绩,是在煤炭价格处于低迷时期取得的,所以难能可贵。这说明,山西积蓄的制造业投资已经从“内功”走向了“外化”,山西的不懈努力初见成效。
山西稳步前进的背后,一个"黑马"城市的异军突起格外引人注目——革命老区吕梁市。
一季度,吕梁以26.07%的名义增速领跑全省,GDP总量达579.4亿元,排名连跃四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省会太原。
来源:天命生商
吕梁的“逆袭”,同样源于第二产业推动。数据显示,1-3月吕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其中3月单月同比增速更以18.1%的强劲表现摘得全省桂冠。
在投资端,一季度工业领域完成投资51.8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制造业投资更是以26.8%的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相比之下,连省会太原也稍显逊色——即使太原今年一季度实际增速3.5%,但受煤炭行情走低的影响,名义增速-1.1%,百强市排名下降了8名,位列第64。
作为典型的煤炭城市,吕梁是全国最大的优质主焦煤基地、焦化产业基地,全市含煤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54.3%,占全省含煤面积15.94%。
在当前能源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同类型非省会煤炭城市普遍承压:榆林、大同等地表现平平,朔州、乌海等市GDP增量甚至跌破-30%。
在当下的能源周期里,逆势起飞的吕梁做对了什么?
01挣脱煤炭捆绑
2025年一季度,山西太原和陕西榆林的GDP名义增速下滑,背后原因直指煤炭市场的低迷。
广发证券研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煤炭市场延续弱势行情,港口动力煤、焦煤市场均价同比分别下跌20%和40%。这一价格波动,对依赖煤炭经济的城市带来直接影响。
太原作为山西的省会,工业结构中传统能源占比仍然较高,经济表现与煤价深度绑定。一位太原主政者在接受《南风窗》采访时坦言:
“煤价好的时候,钱够赚,是无心转型,要么保安全生产,无暇转型;煤价不好的时候,效益差,无力转型,成本支付不起。”
榆林的情况同样如此。作为陕西的能源重镇,榆林贡献了全省80%的原煤、70%的天然气和43%的原油。能源价格的波动,使得榆林的经济增速不可避免地随之起伏。
然而,榆林并未被煤炭“锁死”。近年来,该市积极布局氢能、低空经济、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成功转型为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明星”。
来源:城市进化论
即便在煤炭行情持续低迷的2025年一季度,榆林名义增速仅小幅下滑0.42%,全国排名微降2位至第41名。
考虑到去年同期的高速增长,此次回落更像是短期震荡,而非趋势性下滑。
如今的吕梁,正沿着榆林的转型路径加速奔跑。
作为山西新兴的非省会第一城,吕梁的五大支柱产业——“煤、焦、钢、铝、酒”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90%,其中煤炭对GDP的贡献近半。
但“成也煤炭,困也煤炭”。一方面,吕梁的煤炭资源逐渐减少;另一方面,作为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环境约束日益收紧。
面对挑战,吕梁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氢能、煤成气、碳基新材料、固废利用等新兴产业。
2024年,吕梁提出了打造“四都吕梁”的口号,即:打造3000亿级煤都吕梁、1000亿级氢都吕梁、1000亿级铝都吕梁以及1000亿级酒都吕梁。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吕梁连续两年把“985”重点产业链建设列为20件大事要事之首,即九个工业经济重点产业链、八个特色农业产业链以及五个服务业重点产业链。
通过优化产业布局,逐步摆脱对煤炭的单一依赖,增强经济韧性和可持续性。
02角逐“氢都”野心
坐拥1.6亿吨煤炭储量、3800万吨焦化产能、35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产能的吕梁立足资源优势,看中了氢能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
吕梁正在构建"煤-焦-化-电-氢"的完整产业链生态,并提出建设千亿级氢都,力争到2030年制氢能力突破50万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氢能重卡生产能力达50000辆。
作为全国最大的优质主焦煤基地和焦化产业基地,吕梁在煤气化制氢领域具有天然优势。
氢能链主企业之一的鹏飞集团从传统煤焦产业起家,现已发展成为集煤、焦、化、电、氢能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
其位于孝义市的鹏湾氢港制氢工厂,将过去直接燃烧处理的焦炉煤气通过先进脱硫、脱碳技术转化为氢气,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来源:吕梁发布
绿氢方面,吕梁经开区的55MW绿电离网制绿氢加氢一体化氢气保供项目今年3月正式签约,该项目总投资7.7亿元,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7085万千瓦时,年产绿氢1300吨。
在交通领域,吕梁加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之际,已建立起孝义至天津港的氢能重卡专线,全长约700公里,是全国首条中远距离纯商业化零碳物流通道。
天津港作为连接太平洋航线的重要枢纽,也是吕梁煤炭的出海通道。往返于其间的氢能重卡,采用纯电驱动,行驶中仅排放水。
另一家氢能链主企业美锦能源最早是靠煤炭起家,是全国最大的独立商品焦和炼焦煤生产商之一。
如今,落户吕梁经开区的美锦氢燃料商用车核心零部件生产车间,是吕梁第一条氢燃料商用车零部件生产线。
此外,去年3月,吕梁经开区还引进了氢澜氢能重卡核心零部件生产项目,主要建设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堆、膜电极3条生产线和氢能商用车改装基地。
今年5月,山西决定对氢能货车高速公路通行费实施全额补贴,预计每年为物流企业节省近20万元运营成本,对于吕梁的氢能重卡实践重大利好,进一步刺激规模化投放。
为支撑氢能交通发展,吕梁还在加速布局加氢站网络。目前全市已建成11座加氢站,计划到2025年达到50座,全面覆盖国省干线和工业园区。
来源:吕梁发布
此外,吕梁市政府出台《吕梁市推动氢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每年设立不低于1亿元的氢能产业专项资金,并吸引社会资本设立"氢能产业发展基金"。
同时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产业转型股权投资基金,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在持续不断的招商引资下,吕梁一季度第二产业投资51.8亿元,增长22%,占全市投资的54.1%,拉动全市投资增速10.6个百分点。
03 产业升级突围
在大力发展氢能产业的同时,吕梁还在铝镁材料、碳基材料、煤炭智能化改造等多个领域下功夫。
作为全国重要的铝资源富集区,吕梁铝土矿保有储量近6.5亿吨,占山西省近一半、全国六分之一。
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吕梁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氧化铝基地,并正在建设百万吨级电解铝基地。
在产业链布局上,吕梁市以中铝华润为链主企业,发展“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产业链,推动形成绿色循环的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此外,吕梁正推动传统煤炭利用方式由"燃料"向"材料"转变。
碳基新材料产业链方面,吕梁重点发展碳纤维、人造石墨、石墨烯、超级电容炭、碳化硅、全合成润滑油、高端合成蜡、高端聚烯烃等碳基新材料。
在煤矿智能化改造上,吕梁柳林煤矿通过改造,实现了在线监控、调度远程控制启停、一键倒机功能等功能,节约能耗15%左右。
来源:吕梁新闻
中文互联网上,有网友曾这样描绘吕梁:黄土漫漫,沟壑连连,百里之间,不见平壤,千里之内,处处为垣。
在煤炭价格高企的年代,以吕梁为代表的资源型城市"掘黑金以富民生,探矿产以足工业",但也付出了环境代价。
如今,"一煤独大"的发展模式已成过去时。吕梁通过多元产业布局,正在为资源密集型城市转型发展走出一条新路。
来源:环球零碳 作者:B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