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期已至!电池回收迈入千亿级时代
发布日期:2025/6/3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动力电池“退役潮”已悄然来临。据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产业研究部预测,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到82万吨;自2028年起,退役量将超过400万吨,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行业产值将超过2800亿元。未来三年,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将迎来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塑”的关键转型期,成为产业链上具爆发潜力的“黄金赛道”。
01政策驱动:顶层设计加速行业规范化
政策是推动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2025年2月,国务院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生产、销售、拆解、利用全流程可追溯;制定行政法规,加强非法拆解、无照经营等行为的监管;地方层面,四川省率先出台《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建设区域回收中心,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协同模式。
02 技术路径:梯次利用与再生利用双轮驱动
动力电池回收的核心价值在于资源循环:梯次利用(延长电池寿命):适用于容量衰减至80%以下的磷酸铁锂电池,可转用于储能基站、低速电动车等领域。例如,宁德时代与华友循环合作打造的储能项目,将退役电池寿命延长5-8年。再生利用(提取关键金属):三元电池因含镍、钴等高价值金属,更适合拆解提炼。当前头部企业锂回收率超95%,钴回收率达98%,技术突破使资源回用成本降低30%。
03 市场格局:产业链上下游加速整合
企业正通过“纵向延伸+横向联合”抢占赛道,比亚迪、吉利等自建回收网络,吉利投资超1100亿元布局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宁德时代通过子公司邦普循环全球布点,2024年上半年回收锂电池5.2万吨;格林美、天奇股份等企业聚焦技术突破,格林美2023年拆解动力电池2.75万吨,同比增长57%。
此外,跨界合作成为趋势,宝马布携手华友循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打造动力电池材料闭环回收与梯次利用的创新合作模式,首次实现国产电动车动力电池原材料闭环回收。
动力电池回收不仅是资源保卫战,更是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随着政策、技术、资本的三重共振,未来三年将成为行业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黄金窗口期。企业需把握合规化、智能化、全球化趋势,方能在千亿蓝海中占据先机。
来源:新能源新材料开发与再生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