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万亿风口!绿电直连时代来了

发布日期:2025/6/3



      今年对于的430政策也好,还是531的136号文,当当就做项目而言,对整个市场来说谈不上利好,相反的是继2024的寒冬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整个行业进入改革深水区,所有光伏人都深处水深火热当中煎熬,是等待的煎熬,各地细则未出,大家都在留守观望,项目停滞,不敢新增,几十成百上千号人要养,今年到目前为止,不管国企,央企,还是民企暂停项目已经超过50GW,这里面有多少事因为并网,红区一刀切导致?


     5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绿电直连”供电模式的政策框架,也标志着中国绿色能源市场在顶层制度上迎来历史性突破。作为光伏行业近年来最具变革潜力的政策之一,绿电直连新政有望打破传统电力传输束缚,为被搁置、限电、停批的光伏项目打开新通路,更为高耗能企业的绿色转型提供精准、稳定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一、什么是“绿电直连”?


   “绿电直连”,即风电、光伏、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通过专线不经公共电网,点对点向特定用电企业供电,实现清晰的物理溯源和碳核算。这种模式绕开了传统“发电-电网-用电”链条,将供电方与负荷方直接绑定,从而提升新能源本地消纳能力并优化用能结构。


     相比传统绿电交易,绿电直连具备以下核心优势:


     消纳效率高:电源与负荷“就近匹配”,减轻公共电网调度压力,降低弃光弃风风险;


     碳足迹可控:物理直供满足欧盟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际市场碳溯源要求;


     市场定价机制灵活:可参与现货市场、自主协商购电协议,适应不同企业用能需求;


     推动负荷侧“产消一体化”:企业可直接掌控能源系统,提升能效并降低用能成本。


     此前,绿电直连仅在山东、江苏、河南等地进行局部试点。例如,江苏面向动力电池企业开展点对点光伏供电试点;河南则探索“隔墙售电”,允许园区内就近供电。而此次文件将这一新模式正式上升为国家政策,不仅统一规则、明确责任,更激活了新能源开发与工业用能的全新耦合路径。


     二、两部委650号文政策核心解读


     新政从政策定义、准入条件、投资机制、安全责任、计量结算等多个方面构建起绿电直连的系统化制度框架:


     1. 明确合法地位与投资主体


     《通知》首次将绿电直连明确定义为“新能源通过专用线路向单一用户供电”的独立模式,并明确允许包括民企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不含电网公司)参与项目投资。负荷侧企业作为主责单位,承担项目投建、运营及调度管理等权责。


     意义:突破电网企业对输电投资的垄断地位,激活民间资本和新能源企业的参与热情。


     2. 分类管理:并网型与离网型并存


     并网型:项目整体接入公共电网,设立明确的计量与责任边界,可与电网发生功率交换;


     离网型:项目独立运行,适用于偏远区域或电网薄弱地区,彻底“脱网”。


     3. 推行“以荷定源”机制


     要求绿电直连项目根据实际用电需求建设相应规模和类型的电源,并鼓励配套建设储能系统,实现“源—荷—储”一体化开发。年自发自用电量不低于60%


     4. 计量与交易机制创新


     项目以接入点为单位进行电量结算,电源与负荷之间的供电量可清晰计量。禁止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确保用户自主参与市场交易、直面价格信号。


     亮点:避免“虚直连、实代购”乱象,真正实现用户对绿电的直接掌控与履约。


     5. 强化责任划分与安全管理


     通过设置产权分界点,明确电网与直连系统之间的安全责任边界。项目需申报并网容量并承担相应备用责任,防止电网“被动兜底”。



      三、配套政策:推动绿证市场发展,强化绿电消费约束


     在本次通知发布之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已于4月出台《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到2030年,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的大型企业应力争达到30%以上绿电使用比例。


     数据中心、云计算、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将被优先纳入绿电消费调度体系。企业可通过购买绿色电力证书(绿证)或参与绿电交易实现清洁电力消费的履约。这一系列政策形成联动机制,推动用电侧主动寻求绿电供给,为绿电直连的规模化发展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四、撬动光伏行业“新增长点”的关键支点


      当前,光伏行业正面临“并网难”“消纳难”“备案暂停”等发展瓶颈。在多地因电网容量限制暂停户用和工商业光伏项目备案、并网指标收紧的背景下,绿电直连政策的出台,无疑为光伏项目重新寻找出路。


     1. 直连路径绕开容量瓶颈


     通过物理直连,部分光伏电站无需依赖区域电网的并网配额,在满足本地自用需求的前提下实现“点对点供电”。这使得原本因容量不足被搁置的项目重新获得开发机会。


      2. 终端企业参与激活终端市场


      高耗能企业在政策压力下需提升绿电使用比例,为规避碳排放考核、获取绿证等合规所需,将主动寻求新能源合作伙伴。这不仅增加光伏项目交易空间,也促进市场端参与主体多元化。


     3. 重构投资逻辑与盈利模式


     在“以用定建”的逻辑下,项目收益将由电价差转向“定制供电+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开发商可与终端用户签订长周期购电协议(PPA),规避补贴退坡带来的盈利不确定性。


     4. 政策叠加效应形成利好共振


   “绿电直连+绿证交易+能耗考核+碳市场”四重政策合力,正在加快构建完整的绿色电力价值链。光伏不再只是单一的电力供应商,更将成为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



     国家政策引导下,预计将有更多省份出台地方性绿电直连实施细则。如山东已提出绿电占比达50%的工业园区配电试点,江苏也在推进工商业屋顶光伏与高耗能企业的对接机制。预计2025年前,全国将形成50GW以上绿电直连项目的开发空间,带动超过3000亿元的新增投资。


     绿电直连——将是点燃光伏产业“第二增长曲线”。



来源:风光储知识分享库  作者:强哥

[←返回]

关于我们   |   关于合作   |   留言板   |   资料下载   |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南京诺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12130号   地址:南京金源路2号绿地之窗南广场D1栋808   
电话:025-52170985 189144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