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绿电直连场景豁免并网许可
发布日期:2025/6/3
6月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业务资质许可管理更好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该意见聚焦于优化市场准入与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新变化,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意义重大。

一、新能源项目许可豁免,降低门槛促发展
《实施意见》明确,除另有规定外,原则上将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新型储能、智能微电网等新型经营主体纳入电力业务许可豁免范围。这一举措意义非凡。
对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意义:以往繁琐的许可证办理流程让许多居民和企业望而却步。如今豁免许可,居民在自家屋顶安装光伏板,企业在厂房顶部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变得更加便捷。这将极大激发分布式光伏市场的活力,推动光伏发电的广泛普及,助力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
对分散式风电项目的意义:过去,由于办理电力业务许可证难度大、周期长,很多拥有优质风力资源的地区,项目难以落地。现在无需为办证发愁,搁置的项目有望重启,吸引更多投资,带动风机制造、安装、运维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企业和个人需注意的关键事项: 虽然无需办理电力业务许可证,但仍需确保项目符合相关建设标准和安全规范。具体而言:
选择光伏板、风机等设备时,要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保障项目安全稳定运行;
关注当地对于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备案等其他要求,虽然不用办证,但必要的手续仍需按规定完成。
二、合理压减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等级
《实施意见》提出合理压减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等级,科学调整准入条件标准。这对新能源项目建设同样有着积极意义。
对新能源项目建设的意义: 降低传统电力建设领域门槛后,更多中小型企业能够参与到新能源项目的承装(修、试)工作中来。在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中,安装、维修和测试等环节的市场竞争将更加充分。这不仅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成本,还能促进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例如,更多有技术实力的中小企业参与竞争,可能会带来更高效的光伏安装技术和更优质的风机维修服务。
从事承装(修、试)业务企业的关键注意事项:
关注自身资质的变化情况,若原本资质等级较高,在压减等级后,要及时调整业务策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
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密切关注许可条件标准的调整,确保自身符合新的准入要求,避免因条件不符而影响业务开展。
三、保障增量配电企业许可权益,推动配电网建设
根据《实施意见》:
已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的增量配电企业,依法享有所辖配电区域内配电网投资建设及经营管理权利;
相关电网企业应公平无歧视提供电网互联服务;
其他企业不得在已取得许可的增量配电区域内发展新用户。
对新能源项目的意义: 这一规定明确了增量配电企业的区域专营权,解决了长期以来增量配电改革中电网接入壁垒和用户争夺的争议,为配电网市场化改革提供了产权保障。在新能源项目中,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产生的电力很多需要通过配电网进行输送和消纳。增量配电企业权益得到保障,将更有积极性投资建设和优化配电网,提升配电网对新能源电力的接纳能力,促进新能源项目的发展。
不同企业的关键注意事项:
增量配电企业:充分利用好自身的权利,合理规划和建设配电网,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在与电网企业对接电网互联服务时,要依据相关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确保电网互联的公平性和高效性;加强与新能源项目开发者的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电力的消纳。
其他企业:不得擅自进入已取得许可的增量配电区域发展新用户,避免出现违规行为;如果有在相关区域开展业务的计划,应提前了解区域配电许可情况,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与增量配电企业进行合作。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实施意见》为新能源项目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利好。无论是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项目的许可豁免,还是承装(修、试)许可等级的调整,以及增量配电企业权益的保障,都将推动新能源产业朝着更加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企业和个人在抓住这些发展机遇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各项规定中的关键事项,依法依规开展业务,共同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国家能源局、光储新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