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氢崛起!中企进发澳洲新蓝海
发布日期:2025/6/4
近年,澳大利亚积极向清洁能源转型,氢能产业在快速崛起。受其吸引,在出海浪潮驱动下,国内越来越多氢能企业前往澳大利亚布局分享当地市场蛋糕,且多有收获。仅近日,就有三一集团、隆基氢能、质子汽车、海德利森、氢枫集团、浙江蓝能等多家企业从这里收获订单。
澳大利亚联盟政府中存在一定政治分歧,自由党领导的保守联盟缺乏减排承诺,而工党领导的进步联盟则支持积极的气候政策。今年,澳大利亚工党在2025年联邦大选中赢得压倒性胜利,这等于为绿氢发展注入强心剂,也意味澳大利亚氢能发展进一步得到“政策的确定性”,在未来有望获得更大发展、释放更多商业机会。
澳大利亚的氢能战略是怎样的?会面临怎样的挑战?中国氢能企业出口至此需要注意什么?本文展开介绍。
澳大利亚,中国氢能企业“群雄逐鹿”
澳大利亚拥有全球最高的太阳能辐射水平之一,且风能资源丰富(尤其是南部和西部沿海),可再生能源非常丰富。基于这种资源优势和国家脱碳目标,澳大利亚已掀起清洁能源发展浪潮,并持续释放出一些商业机会。出海浪潮下,中国已经有一波氢能装备企业“逐鹿”澳大利亚,并且就在最近有多家传来订单喜讯。
5月30日,质子汽车首批次出口澳大利亚氢燃料重卡发车仪式在西安举行。质子汽车向澳大利亚合作伙伴交付了象征信任与承诺的发车钥匙。据悉,此次出口的氢燃料重卡搭载行业量产最大功率240kW氢燃料系统和新一代电驱桥,最大续航里程达500公里,匹配AEBS、驾驶员状态监控等车辆被动安全技术,车辆百公里氢耗水平行业领先,能够满足多种复杂商业运输场景需求。
5月29日,三一集团宣布,成功向澳大利亚交付其首个氢能加注项目。该项目是三一与澳大利亚客户于2024年4月建立战略合作后的成果,交付的200Nm³/h橇装式制氢与加注设备,集成了三一行业领先的灵活电解制氢技术,具备双级增压和多压力储氢能力(支持50MPa、90MPa加注,兼容35MPa商用车辆与70MPa乘用车需求),实现单系统多场景适配,覆盖货运、通勤等全领域氢能加注,确保高效、安全的能源补给。
也是5月消息,隆基氢能生产的两台1000Nm3/h电解槽设备在完成最后调试与检查后,从江苏无锡工厂启运发往澳大利亚默里谷氢能园区。澳大利亚默里谷绿氢园区项目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取绿氢,并将绿氢以10%的比例掺入当地天然气网络,不仅拓展了绿氢的应用场景,也为能源供应多元化提供了新思路。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澳最大的绿氢项目,每年产生的绿氢可为约4万户家庭和20个工业场所提供清洁能源,预计年平均减碳量3000吨。
5月8日,海德利森自主研发的液驱压缩机正式启程发往澳大利亚,这是中国液驱压缩技术首次进入大洋洲市场,将为澳大利亚提供更高效、低碳的综合加氢解决方案。
近日,在浙江蓝能总装车间有两台“全副武装”的神秘产品在吊装装车完成后,将跨越近万公里发往澳大利亚。工作人员介绍,这两台神秘产品是为澳大利亚氢能项目量身定制的储氢瓶组,如此防护主要是为了确保产品在长途运输中得到充分保护。
据悉,此次交付的两台储氢瓶组工作压力分别为50MPa和90MPa,是蓝能首批获得ASME U3钢印认证的高压储氢装备,在原材料、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等全流程均满足严苛的国际标准。
4月上旬,氢枫集团与澳大利亚Pure Hydrogen(PH)在悉尼签订商业协议。根据协议,氢枫将向PH提供先进的加氢站技术解决方案及产品。PH作为澳大利亚领先的氢能生态系统开发商,正在澳大利亚战略性构建覆盖氢能生产到终端应用的各个环节,并提供氢能综合解决方案,以助力澳大利亚实现无碳未来。
越来越多的中国氢能相关企业在将发展的触角伸至澳大利亚并收成不错!中澳在氢能产业链上具有互补性——中国拥有电解槽等氢能装备的技术优势;澳大利亚拥有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与发展氢能的巨大潜力。在中澳关系逐步缓和与修复的形势下,双方在产品技术上展开频繁合作,并不无意外。
中国,在成为澳大利亚氢能转型的重要力量;澳大利亚,在成为中国氢能装备企业出口蓝海机遇。
澳大利亚的氢能战略与多重挑战
澳大利亚具体有怎么的氢能战略?还面临哪些挑战?
澳大利亚最早在2018年由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发布《国家氢能发展路线图》,预测2030年亚洲对进口氢气的需求将达到99亿澳元。2019年,澳大利亚发布《国家氢能战略》,成为全球第三个发布此类战略的国家。2024年9月,澳大利亚更新了这一战略,全面覆盖技木研发、示范项目、资金支持和税收激励,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年产1500万吨绿色氢气,潜在产能达3000万吨。
澳大利亚已经将发展氢能上升至国家战略。在这种顶层设计加持下,据悉目前澳大利亚有100多个潜在项目,投资额在1550亿至2030亿美元之间,占全球清洁氢项目投资额的近40%。
最新消息,今年澳大利亚举行联邦大选,支持积极的气候政策的工党赢得压倒性胜利,这等于为国家绿氢产业的发展再注入强心剂。
这样一次选举被称为“政策分水岭”,氢能联盟首席执行官Fiona Simon指出,政策确定性是投资者首要关切。工党连任后,《国家氢能战略》和税收激励政策的延续,将推动已搁置的35个绿氢项目重启,预计到2030年可吸引超200亿澳元投资。例如,昆士兰州Murchison绿氢项目已获得8.14亿澳元生产奖励,计划通过太阳能电解槽生产绿氢并出口日本和新加坡。
此次工党胜选不仅将巩固澳大利亚对氢能供应端的支持,也将对氢能需求侧加大开发。有消息称,澳大利亚氢能联盟呼吁新政府尽快推出“Hydrogen Headstart2.0”计划(澳大利亚在2023年启动一项投资20亿澳元的“Hydrogen Headstart氢能领先计划”用于支持大规模氢气的生产),通过叠加性工业需求政策刺激绿氢消费。目前,澳大利亚绿氢主要用于化工和钢铁行业,而交通、建筑等领域的应用仍处早期阶段。如果其Hydrogen Headstart 2.0能够落地,澳大利亚氢能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
澳大利亚还在加速布局氢能出口,目标是在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的氢能出口国。如能实现这一点,这个南半球国家或将重新定义全球能源版图!
澳大利亚氢能发展前景明朗,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成本方面:当前绿氢生产成本约4.5澳元/公斤,远超政府设定的2澳元目标。分析人士建议短期内可引入蓝氢过渡,同时加速电解槽技术迭代。水资源方面:生产1吨绿氢需消耗约9吨水,澳大利亚80%淡水已被农业和城市占用,未来需依赖海水淡化或再生水技术。国际竞争方面:德国、沙特等国正加速绿氢产能建设。澳大利亚需在技术标准、供应链整合上建立优势,避免沦为单纯原料出口国。
另外就是,目前澳大利亚的绿氢项目虽然较多,但超过35%的计划中的项目被列为高风险项目,且项目延期和取消的情况在继续增加,开发商给出的理由是需求疲软和缺乏激励措施。
在诸多挑战之下,澳大利亚计划以“资源+技术+市场”为核心,通过规模化生产、国际标准主导和多元应用场景构建,抢占全球氢能价值链高地。而中国企业,要想在澳大利亚新蓝海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合规前提下最好在绿氢生产、储运技术及终端应用上以技术创新和灵活合作模式与当地进行深度协同、找到自己的价值空间。
澳大利亚氢能起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氢能企业要吃到或持续吃到订单蛋糕,要有定力、有策略。
来源:高工氢电